传播学视阈下中药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

2023-03-04 20:14:32谭秀敏李鹏张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传播学传播翻译

谭秀敏 李鹏 张坚

摘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战略背景下,中医药的国际化传播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作为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药文化在对外传播中面临着许多阻力与挑战。该文分析了中药文化的概念与内涵,结合传播学的相关原理,讨论了中药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要素,并提出传播路径优化的策略,以此助力中药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

关键词:传播学;中药文化;翻译;传播

中图分类号: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3(a)-0170-04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TAN Xiumin1, LI Peng1, ZHANG Jian2

(1.College of Culture and Health Communi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 2. 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going global" of Chinese culture,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TCM has been accelerating and fruitfu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Howeve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CM, the 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aces many obstacles and challenges in it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ulture, discusses the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path optimization, hoping to boost the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ulture.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studies; 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哲学内涵。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本质,而且决定了中医药学的历史形成和未来走向[1]。近年来在中医药“走出去”时代背景下,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助推中医药发展的文件与政策法规,为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保障[2]。中药文化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中医文化有着共性,也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但长期以来,中药文化的翻译与传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阻碍了中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影响了中药文化走向世界。本文借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中药文化的对外翻译传播进行研究,以助推中药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

1 中药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1 中药文化的内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国传统哲学、史学和文学为基础的、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3]。中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药学领域的体现,既与中医文化交织融合不可分割,也有其自身的独特内涵与特征。伏羲氏尝味百药制九针、神农尝百草与伊尹创制汤液等传说,体现了中华先民认识和使用中药的起源。历经几千年的实践与经验积累,中药文化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涌现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药学专著和李时珍、孙思邈等著名药学家。在新时代,中药现代化步伐加快,对中药文化的相关研究也日益深入和细化,例如中药饮片的炮制加工、中药的药食同源文化、道地药材、药材性状特征与鉴别、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草典籍等,都可算作中药文化范畴。简单来说,与中药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就是中药文化。具体来说,中药文化是指以药材作为研究对象与物质载体的文化,在漫长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有序生存和健康发展而进行的有关中药的生产、传播、接收、消费和反馈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4]。

1.2 中药文化的特征

中药文化包含物质层、社会层和观念层3个层面。物质层面涉及中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和有形事物,如药材的种植、加工或使用等;社会层面指与中药有关的观念和意识方面的产物,如文学、科学、神话或制度规范等;观念层面处于最核心地位,指与中药相关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等。

2 传播学视阈下中药文化对外翻译传播

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是中药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有力保证。传播学著名代表人物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传播过程 “5W” 模式,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了什么效果)[5]。“5W”模式已成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但该模式忽略传播者的动机与环境,没有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1958年苏联学者布雷多克又增加两个W,即在什么情况下(what environment)、为了什么(why),构成“7W”模式。综合分析借鉴这些传播学经典模式,中药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过程应当考虑如下9大要素,即译介环境、译介目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反馈、噪音。通过分析这些要素,可以更好地发现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为中药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提供更好的思路。

2.1 译介环境

对外翻译与传播必然要处于某种传播环境之中,而特定的传播环境也势必会影响和制约传播活动。目前中药文化对外译介环境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家也出台多项法规政策,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推动中医药海外本土化发展,推动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和应用[6]。中药产品的对外传播与国际合作不断加强,为中药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良好环境。但同时也有许多来自外部的竞争与阻碍,比如,日本的“汉方药”在中成药现代化方面成绩突出,比如,某些国家对于我国中药材和中成药设置壁垒,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中药文化的对外传播。

2.2 译介目的

译介目的直接影响译介主体选择哪些译介内容、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使用哪些译介途径。中药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应以译介目的为基准来协调各个要素。如果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标,那么在翻译中可采取异化翻译策略,有利于保留文化特色,如果考虑到目标读者对中药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那么在翻译中可以采取归化翻译策略,采用目标语的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

2.3 译介主体

当前中药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主体多为中医药专业人士、部分外语专业人员,以及少数外国译者。国内中医药出身的专业人士虽具备丰富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但缺乏翻译的专业训练,外语专业出身的译者虽具有语言优势,但往往缺乏中医药理论知识;外国译者与国内译者相比具有先天的语言优势,对于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也更加熟悉,但却不熟悉中医药文化内涵。总体来说,因此精通中医药理论和外语的高层次译介主体不足,阻碍了中药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

2.4 译介内容

中药文化是以中药为物质依托而形成的与中药相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总和,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内容非常广泛,诸如中藥典籍、中药材与中成药、中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中药炮制技术、传统制剂方法、老字号传统中药文化等)、中药相关的科普知识(如中药的性味归经配伍应用等)、药都文化、中药现代化技术、中药相关的文学类作品等。但如果将所有内容不加筛选地进行全盘译介,也不利于受众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在进行中药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时,译介主体应对译介内容进行把关,筛选并设计适合的内容进行译介。

2.5 译介途径

传统的译介途径包括书籍、报刊、电视等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的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传播的主要途径。但是在调查中却发现互联网新媒体并未得到良好的运用,比如,某知名中药企业生产多个知名中成药产品,还有多项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是在其官方网站或公众号上并没有相关产品的英文介绍,这无疑会削弱对外传播的效果。

2.6 译介受众

译介受众不仅是译介内容的传播对象,也有可能成为二次传播的主体,同时译介受众的反馈是评价译介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中药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面临不同的受众群体,有着迥异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取向。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世界文化可以分为亚洲太平洋文化体系、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中东阿拉伯文化体系、北美大洋洲文化体系等8大文化体系。因此中药文化在对外翻译与传播时要对受众进行分析和研究,采取差异化的传播方式和策略。

2.7 反馈与译介效果

在中药文化对外翻译传播的过程中,译介受众的反馈是评估译介效果的重要标准,要想达到良好的译介效果,需要各个要素合力,同时译介效果又反作用于其他因素。但是反馈往往是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忽略的环节,例如中医药典籍的译介,有学者指出,人们往往只关注数量情况,而很少调查海外的接受情况[7]。中药文化的传播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提到中医药,最为外国受众所认可的便是针灸,它不仅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已经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接受程度最高的中国传统医学。“针灸热,中药冷”等问题说明中药文化的译介效果并不理想。

2.8 译介“噪音”

在传播学中噪音指的是沟通方面产生的障碍。在中药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中也存在着“噪音”,即阻碍和干扰中药文化的对外译介的各种困难与阻碍,这些噪音使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改变了最原始状态,增加了被传信息的不确定性[8]。例如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译介主体进行翻译,或受众对译介内容进行理解时,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误差。中药文化在以西医为主的西方国家受认可度不高,西方话语体系对中药文化存在一些歪曲和误解,多种“噪音”导致了译介效果不理想。

3 中药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路径优化策略

3.1 营造良好译介环境,构建多元化译介主体

中药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国内与国际译介环境,而良好的译介环境需要组建多元化的译介主体给予支持。首先,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保证与统筹规划,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中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数据报告、中药标准化建设、高层次的宣传或合作等。其次,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和产业层面译介主体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例如,中药典籍或科普读物可以中外译者合译,中方与外方出版社合作出版;国内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或医院等团体可以与海外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进中药文化的海外普及;中药企业也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药材、中成药或保健品等中药产品的对外贸易。

3.2 明确译介目的,以译介受众为导向设计译介内容

中药文化在对外翻译与传播时面对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译介受众,传播者必须明确译介目的,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受众需求和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合适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对于医药相关的研究者来说,译介的目标可以是使其认可中药的科学性,可以设计学术方面的交流。例如,开展中药或中西药联合治疗的药理实验等;对于国外的普通民众尤其是患者来说,译介目的可以是使其了解中药的疗效,因此可以发挥知名中成药的明星效应,例如,连花清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疗效就是很好的宣传话题;对于缺乏中医药常识的大众尤其是低龄的受众,为使其对中药的基本常识有所了解,可以设计一些文字简洁但有趣的科普读物,或者设计一些互动活动,如中药文创产品的制作等;对于老年人,可以以养生保健药膳作为宣传的突破口。

3.3 利用现代科技,拓宽译介途径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已经代替传播媒介成了中药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主要渠道。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外的传播为例,有报告显示,TikTok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视频播放总量目前已超过308亿次,热度排前几位的有武术、春节、木兰传说、中医针灸、京剧等[9]。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可以通过用户的点赞、转发,扩大信息的传播规模。可见国内外的短视频平台以及社交媒体为中医药的对外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译介途径,中药文化的各译介主体,无论是政府、行业层面,还是社会及个人层面,都应当牢牢抓住这一契机,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推动中药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

3.4 重视受众反馈,及时评价译介效果

中药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过程不是单方向的线性传播,传播受众并不是传播的終端,受众的反馈可以反作用于传播过程,受众也可以成为二次传播的主体。因此应当重视受众反馈,及时评价传播效果,并根据反馈与效果适时对翻译与传播过程做出调整与改进。例如,可以建立起受众反馈机制,利用多种渠道(如社交网站、短视频平台、学术交流活动、展览会、报纸杂志、诊所药店等)积极获取受众对译介内容的正面或负面的反馈,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3.5 运用翻译策略和方法,降低编码解码环节的“噪音”

讲好中医药科学故事,坚守中医药的话语权,坚持标准引领的方向,同时必须要用国际通用的语言,用世界听得懂的“普通话”[10]。中药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与文化内涵,也需要翻译作为桥梁进行对外传播,需要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灵活的翻译方法,例如,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可以使译介内容保留原汁原味的文化特色,达到了传播中药文化的效果,而归化的翻译策略使译介内容更加贴近海外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可以减少译介过程中的“噪音”。综合异化与归化两种翻译策略,译介主体需要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如音译法、直译法、音译或直译加注释法、意译法等。此外,翻译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4 结语

在今天,要依据世界各国的特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的中医药国际传播体系[11]。以中药为物质依托的中药文化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化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传播学理论为中药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启示: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国内外译介环境,组建多元化的译介主体,在分析海外译介受众的基础上设计适合中药文化对外传播的译介内容,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拓宽译介途径,并依据受众的反馈不断评价传播的效果,努力克服中西方之间的文化语言差异,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其成,刘理想,李海英.近十年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回顾[J].中医药文化,2009,4(1):22-26.

[2] 韩雅菘,许心怡.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报,2016-08-21(1).

[3] 胡真,王华.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中医杂志,2013,54(3):192-194.

[4] 孟菲.试论中药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2):3-4.

[5] (美)哈罗德·拉斯韦尔.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35-36.

[6] 冯雅婷,陈小平,严暄暄.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相关文献述评[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6):970-976.

[7] 李宁.《大中华文库》国人英译本海外接受状况调查——以《孙子兵法》为例[J].上海翻译,2015(2):77-82.

[8] 魏扣,吴向波.档案信息资源传播过程中的噪声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3(5):70-74.

[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短视频平台影响力研究报告:短视频传递鲜活的中国传统文化[N]. 中国旅游报,2022-06-10(5).

[10]张伯礼,王琦,田金洲,等. “讲好中医药科学故事”行动倡议[J].天津中医药, 2022,39(3):273-274.

[11]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年)[J].亚太传统医药,2006(7):5-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传播学视阈下中药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1YJCZH146);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指导下常见中药功效术语英译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9SK027)。

作者简介:谭秀敏(1982-),女,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中医药翻译。

通信作者:张坚(1974-),男,天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中医药文化,通信邮箱:zhangjian_ tcm@163.com。

猜你喜欢
传播学传播翻译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1:16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6:47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4:47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6:20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5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