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霞
(聊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聊城 252000)
剖宫产是处理难产、 产科合并症的有效手段,可挽救母婴生命安全,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1]。 然而,剖宫产需进行麻醉,麻醉后产妇肠蠕动、膀胱收缩力会减弱,易增加产后尿潴留发生风险,加之产妇受手术刺激、术后镇痛等的影响,体内激素水平紊乱,极易产生负性情绪,加重生理应激,影响术后康复进程[2-3]。因此,临床需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产妇负面情绪,提高排尿效果,促进术后恢复。以动机行为转化为基础的护理从动机入手,对产妇行为进行预测,据此采取针对性、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使产妇发生行为上的转变,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护理中[4]。主动膀胱功能训练通过引导产妇进行提肛运动、腹肌锻炼等训练,可提高尿道括约肌张力,促进自主排尿。鉴于此, 本研究选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22 年1月—2022 年6 月行剖宫产手术的218 例产妇为对象,分析动机行为转化模式下护理联合主动膀胱功能训练干预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218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109 例。 对照组年龄18~49 岁, 平均年龄(33.54±3.19)岁;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9.14±0.27)周。 观察组年龄18~49 岁,平均年龄(33.61±3.23)岁;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9.19±0.32)周。本研究获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均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 符合剖宫产指征; 单胎妊娠,孕周≥37 周;凝血功能正常;精神无障碍,可沟通。排除标准:既往实施过剖宫产手术产妇;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产妇;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产妇;合并严重产科并发症者;合并肝、肾等功能损害者。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告知产妇及家属剖宫产术后注意事项,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予以饮食、心理等基础指导。 同时,叮嘱产妇将膀胱排空,保持放松身心,进行盆底功能训练,取仰卧位,双膝略弯曲,将臀部缩紧,并紧闭肛门,收紧10 s/次,后放松,时间10 s,训练频率为0.5 h/次,2 次/d。 持续1 个月。
观察组实施动机行为转化模式下护理联合主动膀胱功能训练干预。动机行为转化模式下护理。(1)动机干预。①无意识期:护士与产妇密切沟通,普及剖宫产知识,评估其身心状态,鼓励其说出内心疑虑,耐心予以解答,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②意图期:产妇现阶段已对剖宫产知识有了基本了解, 护士于此基础上,继续强化宣教,加深其认知,并详细告知产后康复知识,帮助其缓解焦虑,增强康复自信。③准备期:护士根据产妇情况,制定科学、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④改变期:护士引导产妇回顾护理措施,评估护理效果,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确保可持续实施。⑤维持期:护士向产妇讲解剖宫产后注意事项,叮嘱其多关心、陪伴产妇,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提供产妇可长期进行康复训练的环境,确保护理持续实施。(2)行为干预。评估产妇疼痛,指导其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若疼痛较重,遵医嘱合理用药。术后护士协助产妇定时翻身,每2 h 翻身1 次,并指导其进行床上简单活动,定时用碘伏擦拭会阴,导管撤出后,鼓励产妇自主排尿。指导产妇术后6 h 饮少量温开水,术后12 h进流食,肛门排气后即可进普通食物。对产妇、家属进行一对一指导,告知母乳喂养知识、方式及喂养前后注意事项,叮嘱其适当按摩乳房,加快乳汁分泌。主动膀胱功能训练。(1)训练前准备:护士训练前向产妇说明主动膀胱训练对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提高排尿效果的重要意义,仔细观察其情绪变化,耐心疏导、安抚存在的焦虑、紧张感,叮嘱产妇主动配合训练,夹闭尿管。 (2)主动提肛训练:指导产妇有规律地上提收紧肛门,一松一提为1 次,50 次/组,每4 h 做1 组。 (3)主动腹肌训练:指导产妇吸气时收缩腹肌,维持时间为2 min,然后放松缓慢呼气,50 次/组,每4 h 做1 组。产妇有尿意后,开放尿管,指导其做排尿动作,术后24 h将尿管拔出。 持续1 个月。
(1)康复情况:记录两组首次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下床活动时间。(2)心理状态: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5]评估, 各量表分别包含20 个项目, 评分1~4 分,总分×1.25 取整数,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越重。 (3)自护能力:护理前后,采用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6]评估,共43 个条目,总评分0~172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护能力越强。(4)排尿效果:排尿通畅:尿管拔除后,患者无需辅助,可自行排尿,尿量≥200 mL;辅助排尿:尿管拔除后,患者有尿意,但无法自行排尿,需采取热敷、按摩等措施,尿量≥200 mL;排尿困难:尿管拔除后,患者有尿意,但辅助后仍无法排尿[7]。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首次排气、自主排尿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康复情况对比()
表1 两组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康复情况对比()
?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心理状态对比[(),分]
表2 两组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心理状态对比[(),分]
?
护理前,两组自护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ESCA 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ESC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自护能力对比[(),分]
表3 两组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自护能力对比[(),分]
?
观察组排尿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排尿效果对比[n(%)]
本研究中,观察组首次排气、自主排尿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剖宫产产妇中实施动机行为转化模式下护理联合主动膀胱功能训练干预对加快康复进程效果显著。 其原因为动机行为转化护理模式是在信息-动机-行为理论模型上发展而来的,其尤为强调动机、行为的作用, 通过对产妇进行分阶段的动机访谈干预,可循序渐进加深其对剖宫产的认知,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8]。在动机基础上加强行为干预,指导产妇尽早于床上进行简单活动,并进行饮食干预,可加快胃肠蠕动,促进产后排气,为早期下床活动奠定基础。主动膀胱功能训练过程中护士通过引导产妇做好训练前相关准备,可提高其配合度,而进行针对性的提肛、腹肌训练,能够加快膀胱功能恢复,缩短首次排尿时间,增加排尿量。
本研究中, 观察组护理后SDS、SAS、ESC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剖宫产产妇中实施动机行为转化模式下护理联合主动膀胱功能训练干预对减轻负性情绪、提高自护能力效果显著。 其原因为以动机行为转化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于产妇无意识期与其加强沟通,详细讲解剖宫产知识,并针对性评估其身心状态,耐心解答疑虑,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产妇剖宫产认知度,一定程度上减轻负面情绪;同时,产妇意识期予以持续宣教,可进一步加深其认知,减轻焦虑感,树立康复自信[9]。此外,行为干预中通过对产妇进行疼痛处理、饮食、运动等方面指导,可不断提高其自护能力,为加快恢复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动膀胱功能训练于训练前告知产妇训练目的、可达到的效果等,可使其做好心理准备,而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能够有效减轻其负性情绪,进而积极主动依从训练。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剖宫产产妇中实施动机行为转化模式下护理联合主动膀胱功能训练干预对提高排尿效果显著。其原因为既往临床主要通过拔管前对产妇进行被动膀胱功能训练,以刺激膀胱平滑肌,虽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膀胱功能,但被动性较强,难以达到理想训练效果。主动膀胱功能训练利用产妇大脑皮质神经反馈,指导其进行腹肌、膀胱肌上提训练,可有效改善膀胱功能,增强尿意,进而提高排尿效果[10]。 同时,主动膀胱功能训练能够增强产妇盆底功能,提高尿道括约肌张力,并可维持膀胱生理部位,引发排尿反射,加快产妇自主排尿能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动机行为转化模式下护理联合主动膀胱功能训练干预能够减轻剖宫产产妇负性情绪,提高自护能力、排尿效果,加快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