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在原发性腹壁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3-03-03 14:46金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腹壁修补术原发性

金钊

(金乡县人民医院胃肠腹壁疝外科,山东济宁 272200)

原发性腹壁疝是腹外疝的常见类型,好发于各年龄段,常见有脐疝、半月线疝、上腹疝等多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腹壁可出现时大时小的肿块,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肠粘连、腹胀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现阶段,临床对于成人腹壁疝多采用手术治疗,能修复腹壁薄弱区域,阻止腹腔内器官向外突出,改善患者病情。 既往术式多以开放式疝修补术为主,其具有操作简单、视野清晰等特点,可在直视下完成组织分离、疝囊游离、高位结扎、补片固定等操作,帮助腹腔内器官回纳,阻止其向外突出,改善患者病情[3]。 但开放式手术难以避免创伤大的缺点, 且术后疼痛明显。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为微创术式, 其更符合微创理念,仅于腹部做几个小孔即可开展手术, 不仅创伤小,且腹腔镜视野好,便于术中识别疝囊及周围组织,实现精细化操作[4-5]。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金乡县人民医院2018 年2 月—2023 年2 月收治的78 例原发性腹壁疝患者为对象, 分析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 例原发性腹壁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 例。 对照组男25 例,女14 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50.36±4.12)岁;脐疝16 例,上腹疝14 例,其他9 例;病程0.5~3 年,平均病程(1.25±0.22)年。观察组男23 例,女16 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50.41±4.15)岁;脐疝15 例,上腹疝14 例,其他10 例;病程0.5~3 年,平均病程(1.27±0.24)年。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腹壁疝[6]的诊断标准;行手术治疗;心肺功能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感染疾病;凝血障碍;存在麻醉高风险。

1.3 方法

对照组行开放式疝修补术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常规消毒后,自腹壁疝中央做6~8 cm切口,分离皮下组织,游离至疝囊,剥离疝囊后行高位结扎,暴露疝环,置入补片,以缝线固定补片四周,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协助患者取头低脚高位,麻醉同对照组,自脐孔下方做1 cm 切口,穿刺建立人工气腹,维持压力13 mm Hg 左右(1 mm Hg=0.133 kPa),置入腹腔镜,于两侧腹直肌外缘与脐孔同一水平置入两个直径10 mm 的套管进行操作,回纳疝内容物,体积大的疝囊横断处理,显露疝环,放置聚丙烯补片,超过疝环边缘5 cm,缝合固定后,解除气腹,逐层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住院、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2)疼痛程度:术后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评价,分值范围0~10 分,得分越低疼痛越轻微。(3)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前及术后24 h,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后测定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4)生活质量:术前及术后3 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4 个领域,各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并发症:包括尿潴留、感染、血肿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住院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表1 两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

2.2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术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观察组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VAS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VAS 评分对比[(),分]

?

2.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血清IL-6、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表3 两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

2.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术前, 两组的各项WHOQOL-BREF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的WHOQOL-BREF 中生理、社会、心理、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WHOQOL-BREF 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WHOQOL-BREF 评分对比[(),分]

?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出现2 例尿潴留,3 例感染,3 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0.51%(8/39); 观察组出现1 例尿潴留,1 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42)。

3 讨 论

原发性腹壁疝的病因复杂,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因素, 在先天方面多为腹壁局部组织发育缺损,使得腹腔内器官可经缺损部位向体表外突出,导致腹壁上出现突出包块; 后天性因素则包括腹腔内压增高、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强度下降等,均可促使腹腔镜内器官于薄弱区域外突于皮下,形成腹壁包块[7-8]。而随着包块的不断增大, 患者疾病症状会愈发明显,久之还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减弱胃肠蠕动能力,易出现肠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加重胃肠道症状,并影响患者日常进食,增加其营养障碍风险。因此,早期确诊后还需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开放式疝修补术在临床应用广泛,其在操作方面难度较低, 仅需于疝气旁进行切口即可分离皮下组织,并于直视下游离疝囊,之后开展高位结扎等操作,并借助补片良好修补腹壁薄弱区域,阻挡腹腔内器官向外突出,从而消除腹壁包块,缓解疾病症状。但开放式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 术中需逐层切开筋膜、肌腱膜等组织,会增加出血量,且腹腔长时间暴露,感染风险高,不利于术后机体快速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住院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后12、24、48 h 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术后24 h 的血清IL-6、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术后3 个月的WHOQOL-BREF 中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效果更佳,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患者炎症水平,且术后疼痛更轻、并发症更少。 分析原因,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更为符合当代的微创理念,相较于开放手术,其无需大切口,仅需在腹部做小孔即可建立气腹,并做小切口为操作孔,即可满足腹腔镜内操作需求,减轻对机体的创伤,且术后美观度更高[9-10]。同时,术中腹腔镜具有清晰视野, 便于医师准确定位疝囊,且腔镜系统具有放大等功能, 有助于实现精细化操作,减少腹腔内组织不必要的损伤,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此外,腹腔镜下使用补片固定腹壁薄弱区域,亦可强化腹壁,避免器官经此突出,以缓解疾病症状,且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临床对腹腔镜的操作愈发熟练,故本研究中腹腔镜手术的时间也明显缩短。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效果更佳,可减轻患者手术创伤,避免炎症水平过度升高,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腹壁修补术原发性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