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梅卿,孙海燕
(1.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口腔科,山东烟台 265200;2.烟台市莱阳中医医院妇产科,山东烟台 2652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结局,以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受限等症状为主,多数患者在短期内反复发作入院,不仅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也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1-2]。 CHF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低、康复依从性差而使得病情反复加重,是导致患者再住院的重要因素,故加强对CHF 患者的管理势在必行[3-4]。 协同康复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性康复护理模式,指在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下,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积极性, 形成护患合作模式,共同决策、制定和执行康复方案,进而提升护理效果。另外,运动锻炼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有效的运动康复对CHF 患者病情稳定和心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5]。行走训练是一种有氧运动,长期坚持行走训练能够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机体运动耐力。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80 例CHF 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协同康复护理联合行走训练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80 例CHF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6]中CHF 相关诊断标准;住院治疗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无运动禁忌证。 排除标准:合并骨关节炎、骨折等影响功能锻炼的疾病;肝、肺、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合并神经系统、认知功能障碍。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56~82 岁,平均年龄(64.25±4.38)岁;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16 例,Ⅲ级24 例。 观察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54~83 岁,平均年龄(65.20±4.76)岁;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15 例,Ⅲ级2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和病因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内科护理。包括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监测病情变化;给予患者常规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合理活动,以不出现胸闷胸痛为宜;出院后给予常规康复指导,嘱患者定期复查。
观察组实施协同康复护理联合行走训练。 (1)协同康复护理。 ①成立协同康复护理团队:组建以护士为主导,患者及家属参与的团队,团队成员还包括专业指导人员,如科主任、心内科医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康复理疗师等。②制定康复护理计划:首先由护士收集患者资料,康复护理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护理措施,由责任护士全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达到教育一个患者,带动一个家庭的综合效应。 ③具体实施方法:a.院内教育。 每天至少利用1 h 时间对患者及家属宣教CHF 疾病防治、用药指导、健康食谱、心理调适、运动休息、康复理疗等知识,强调CHF 的诱发因素,避免感冒、熬夜、不良情绪等,选择图片、视频等宣教形式,使患者及家属能直观理解。 b.家庭干预。 根据患者的认知、自护能力水平,实行家庭护理指导,教会家属测量体重、尿量、血压、脉搏,正确识别和简单处理CHF症状及急性加重的表现,告知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调整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使其有信心控制好自己的疾病。c.康复指导。根据患者病情进展程度,与患者及家属协商制定康复方案,包括饮食、戒烟酒、合理休息、活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发放康复监测表格,由患者或家属记录每日康复日记。 d.出院延伸管理。护士每周电话随访1 次,询问康复日记记录情况和体重、尿量等监测情况,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估,如有需要嘱患者回院复查,加强康复指导。 (2)行走训练:第1 步,进行5 min 松弛的呼吸运动,再进行肩、肘、臀、双膝、足踝关节的被动和主动活动;第2步,进行5 min 的原地踏步,缓慢步伐步行30~40 m;第3 步,进行15 min 中等强度的步行训练,配合缩唇腹式呼吸, 以正常步伐在病区走廊或空旷平地行走,可适当增加上下楼梯行走训练,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第4 步,放慢步速行走5 min,最后停止行走,恢复正常呼吸速度。 出院后,指导家属陪同患者坚持步行训练,并记录在康复日记中,2 次/d。
两组均持续随访6 个月。
(1)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采用施小青[7]设计的《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评估,包含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症状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4 个维度,29 个条目,采用1~4 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2)运动耐力:干预前后,进行6 min 步行试验,记录患者6 min 步行距离(6MWD),距离越长表示患者运动耐力越好;同时,采用体力感觉等级量表(RPE)评价患者运动时的自觉辛苦程度,评分范围6~2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运动自觉辛苦程度越高。
(3)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进行评价,共21 个条目,总分10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4)再入院率:干预6 个月后,统计患者再入院情况。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症状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CHF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CHF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分]
?
干预前,两组6MWD、RPE 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D 长于对照组,RPE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CHF 患者6MWD、RPE 评分对比()
表2 两组CHF 患者6MWD、RPE 评分对比()
?
干预前,两组MLHFQ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LHFQ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CHF 患者MLHFQ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CHF 患者MLHFQ 评分对比[(),分]
?
观察组再入院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
CHF 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病情易反复,该病的管理是一种横跨医院和家庭的过程,需要多方协作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目前国内对CHF 患者仍侧重于院内治疗和护理,患者出院后缺乏统一、规范的康复指导和监督, 而家属对CHF 的健康知识和管理技能欠缺,导致患者再入院率较高,同时增加了救治难度[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症状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MWD 长于对照组,RPE 评分、MLHFQ 评分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协同康复护理联合行走训练能提高CHF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分析其原因为,协同康复护理是对基础护理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引入“多学科管理”理念,组建协同康复护理团队,提高护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并邀请患者和家属参与健康护理全过程,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协同康复护理模式通过系统化的院内教育, 让患者及家属获得有关CHF 疾病防治、用药、健康食谱、心理调适、体重管理、运动康复等知识,辅以家庭关怀和心理指导,促使患者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改变,从而积极参与自身疾病管理,采取一系列自我照护行为,延缓心功能的恶化,提高生活质量。护士在协同康复护理过程中充当主导地位和桥梁作用,与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密切配合,通过系统、全面的评估,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及出院延伸管理,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也能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促进护患关系融洽,进而确保患者从院内治疗到院外康复的连续性,降低患者再入院风险。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并不能改善运动耐量。 由于部分CHF 患者长期卧床,不敢活动,或运动方式不恰当、运动过量等,反而加重病情。本研究中采用的步行训练分为4 个步骤进行,第1 步通过松弛的呼吸运动使患者进入松弛状态,可使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提高副交感神经活动包括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再活动四肢关节提高关节的灵活度, 使机体运动协调;第2 步通过5 min 的原地踏步和缓慢步伐步行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使患者逐渐适应步行训练的运动强度;第3 步正式开始中等强度的步行训练,促使心脏有效泵血,增强心脏和肺部的耐受力,此时吸入体内的氧气量会增加,新陈代谢也会增加,可以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第4 步让患者从运动状态安全恢复至静息状态,整个过程安全、适用。 患者通过持续的步行训练,能够促进心肌血流和外周氧增加,使心脏更有效地将血液泵送至全身各个组织, 提高氧气的利用率,最终改善心血管健康,提高机体运动耐力。
综上所述, 协同康复护理联合行走训练能提高CHF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