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霞,韩洁,武真
(滨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滨州 251700)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饮食、情绪等因素有关[1]。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慢性胃炎,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由于缺乏治疗正确认知,自我效能与健康意识不足,难以做到遵医嘱用药、复诊、饮食等,导致疾病复发,影响整体控制效果[2-3]。 因此慢性胃炎治疗期间加强健康指导,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与健康意识,对控制疾病危险因素、促进患者康复尤为关键。 自我效能干预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利用行为、环境、人的交互作用改善个体健康水平;回馈式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患者将教育结果反馈至护士,护患双方依据反馈结果对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调整,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本研究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4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象, 通过分组对照,分析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回馈式健康教育对病情控制的影响。 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 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男29例, 女21 例; 年龄25~64 岁, 平均年龄(46.12±7.89)岁;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33±1.20)年;文化程度小学或初中6 例,高中或专科24 例,本科及以上20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27~63 岁,平均年龄(45.36±7.27)岁;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29±1.08)年;文化程度小学或初中5 例,高中或专科23例,本科及以上2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4]诊断标准;病程≥6 个月;患者意识清晰,可配合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有胃肠手术史;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合并严重消化道疾病;合并焦虑、抑郁史等。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制作慢性胃炎健康手册分发给患者,讲解手册内容,嘱咐患者按时用药、复诊、合理饮食;门诊复查时进行现场教育,强调遵医嘱的重要性。
观察组采用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回馈式健康教育。(1)成立小组。成立慢性胃炎教育小组,1 名消化内科护士长担任组长,选取4 名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作为组员。 组长组织成员参加回馈式教育、自我效能理论知识培训, 并深入学习慢性胃炎护理知识,确保成员完全掌握有关知识。(2)评估。评估患者自我效能、健康行为、疾病认知水平,结合患者文化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等制定回馈式教育与自我效能干预计划。(3)实施。①自我效能干预:为患者设定康复目标,并进行言语劝导。 a.首先详细解释自我效能的意思,强调自我效能感对疾病控制的重要作用;共同制定康复目标,如医嘱执行达90%及以上、减少疾病复发、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养成合理饮食等健康行为等。b.与患者沟通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对治疗、自我管理的态度,分析负面情绪产生原因,采取同理心安慰、动机式访谈、正性语言暗示等方式疏导负面情绪。 c.邀请疾病控制良好的患者分享治疗经验,讲述如何克服调整心态、获得他人帮助等。 ②健康知识传授:采取微信群知识推送、多媒体健康讲座、一对一指导等方式传授慢性胃炎疾病知识,包括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详细讲解饮食、用药、日常管理等知识,阐明擅自停药、更改用药方法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教会患者如何观察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③患者复述内容:健康教育完成后“面对面”鼓励患者复述其所掌握的知识,护士提问重点内容,如饮食、用药等,并询问以下问题“为何规律服药”“您清楚服药剂量与时间吗”“饮食注意点有哪些”“如何保持心情舒畅”等。④评价复述内容:护士对患者复述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列出每位患者的知识薄弱点,备注信息错误或遗漏之处,展开针对性的教育。 ⑤开放式提问:对患者再次开放式提问,分析患者回答情况,及时澄清纠正患者认知偏差或错误之处,强调正确内容。
两组均持续干预4 周。
(1)心理状态:干预前、干预4 周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和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估,每个量表20 个条目,总评分100 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况越好。(2)自我效能:干预前、干预4 周,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评价,包括对待事物是否容易放弃、人际交往中是否能控制自己等10 个条目,均计4 分, 总分40 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高。(3)健康行为:干预前、干预4 周后,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8]评价,总计52 个条目,包括饮食、睡眠、情绪、情绪管理、健康认知、活动、健康咨询等多方面,应用Likert 4 级评分法计分,评分范围52~208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行为方式越健康。 (4)遵医行为:使用自制《遵医行为评估量表》评价,包括定期复查、控制饮食、遵医用药、坚持运动4 个方面,总分100 分。 90~100 分表示遵医,50~89 分表示基本遵医,<50 分表示不遵医。 该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52, 重测效度为0.889。 总遵医率=(完全遵医+基本遵医)/总例数×100%。 (5)复发率:随访6 个月,记录复发情况。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胃炎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慢性胃炎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分]
?
干预前,两组GSES、HPLP Ⅱ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观察组GSES、HPLP 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及健康行为比较[(),分]
表2 两组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及健康行为比较[(),分]
?
观察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慢性胃炎患者遵医情况及复发率比较[n(%)]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患者可出现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并可伴有呕血、黑便、贫血等,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9]。 目前,临床多通过药物治疗、合理饮食、情绪调整等综合方法控制慢性胃炎病情。 但慢性胃炎病程较长,需要患者长期良好配合才可有效控制病情[10]。
慢性胃炎患者在疾病影响下常常滋生消极情绪,加之疾病认知有限、健康意识差,容易养成不健康生活习惯,进而影响疾病转归,故治疗期间需加强健康教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SES、HPLP 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回馈式健康教育能提高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感, 改善其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预防疾病复发。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某个行为的坚持信念,患者自我效能越好,表示越有信心克服困难,健康意识越强,这在疾病康复中有重要作用。 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可通过目标设定增强患者对疾病管理过程的掌控感,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使其不断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配合言语劝导与情绪疏导,可对患者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减轻担忧、焦虑情绪的同时提高遵医嘱治疗的重视程度。此外,邀请病友提供鼓励与支持,更易引起患者共鸣,强化康复信心,提高健康信念与行为,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回馈式健康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被教育的双向传递过程, 通过考察患者知识掌握水平,同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促进自我效能的提升。 实施回馈式健康教育,利用多元化教育方法满足患者认知需求,纠正错误认知,为健康行为的养成奠定基础。 护士通过“面对面”交流、开放式提问能够掌握患者认知不足或错误之处,把控教育重点、难点,并通过再次讲解、反复强调,加深患者印象,深化记忆,有效提升患者健康认知水平。反复几次的提问、澄清、纠正,可持续巩固患者疾病知识。 将自我效能干预、回馈式健康教育联合实施,协同增效,可增强患者健康认知与信念,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进患者健康行为养成,使其做到遵医嘱用药、饮食、情绪调节、复诊,增强疾病整体控制效果,减少疾病复发,利于病情转归。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回馈式健康教育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效果显著, 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健康行为,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降低疾病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