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进,刘伟
(南京市江宁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1100)
肌腱断裂是外科常见疾病,多因运动损伤或机械创伤所致。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械化工业的发展,手指肌腱断裂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尤以切割伤较为多见,需及时接受手术缝合治疗[1-2]。 传统的Kessler缝合术虽可保证肌腱缝合的牢固性,然而术中缝线易在肌腱断裂处打结,不利于术后组织的愈合,可导致肌腱滑动受限,引发肌腱粘连等并发症[3]。 因此,临床对Kessler 缝合术进行了改良, 发展出了吻合口无结Kessler 缝合法。 使用该缝合法显微修复肌腱后,吻合口内无线结,可最大限度避免吻合口处臃肿,不仅有利于肌腱内源性愈合,且肌腱外线结经显微包埋修复后不影响其滑动。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20 年11 月—2022 年11 月收治的70 例手指肌腱断裂患者为对象, 研究吻合口无结Kessler 缝合法结合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 报道如下。
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70 例手指肌腱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存在外伤史,肌腱损伤到入院时间少于12 h, 经检查确诊为单指屈肌腱断裂[4];(2)符合Kessler 缝合手术指征,清创彻底,可一期缝合。排除标准:(1)本次外伤前存在手指功能障碍或因其他原因导致手指活动受限者;(2)合并手指或上肢骨折、创面严重污染、肌腱严重缺损,已无健康皮肤覆盖者。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手术方案分组,研究组(n=38)行吻合口无结Kessler缝合结合显微手术,对照组(n=32)行常规Kessler 缝合。 研究组:男27 例,女11 例;年龄19~53 岁,平均年龄(34.65±6.22)岁;割伤22 例,电锯伤16 例。 对照组:男23 例,女9 例;年龄20~55 岁,平均年龄(33.93±6.15)岁;割伤20 例,电锯伤12 例。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行全麻或局麻,清创后扎止血带。分离、显露肌腱断端,测定组织缺损情况。
对照组行常规Kessler 缝合手术。 使用3-0 丝线,在距离肌腱断端5 mm 处横穿,再交叉向另一侧肌腱断端处穿针,拉紧丝线并打结。 以交叉吻合法缝合损伤的手指动静脉血管。冲洗、止血,探查是否存在出血点,逐层缝合组织。患指用石膏外固定,并以橡皮筋牵引装置保护。 术后1 d,主动锻炼伸展患指的指间关节,避免关节主动屈曲。1 个月后去除石膏,开始患指关节主动屈曲练习,2 个月后开始手指拮抗练习、康复训练。
研究组行吻合口无结Kessler 缝合结合显微手术。 于显微镜直视下进行手术,充分清创后避开周围的指神经及血管。在距肌腱断面6 mm 处使用3-0 丝线贯穿1 针并从对侧穿出,在离出针点2 mm 处将针穿入肌腱并从断面穿出, 缝线同肌腱纵轴保持平行。再穿至对侧肌腱8 mm 处并从同侧穿出,在离出针点2 mm 处将针穿入肌腱并从断面穿出。 收紧丝线并打结。 使用7-0 丝线间断内翻缝合边缘,将肌腱外单处线结经显微修复包埋于腱膜下, 确保不影响肌腱滑动、 表面光滑。 之后使用5-0 丝线修复断裂的腱鞘,损伤位于Ⅱ区指浅屈肌腱分叉部近端时, 同时修复深、浅屈肌腱;位于分叉部远端时,部分切除指浅屈肌腱,修复指深屈肌腱。损伤位于Ⅲ、Ⅳ区时同时修复指深、浅屈肌腱。 若有腱鞘缺损可采用掌长肌腱腱周膜游离移植修补包裹腱鞘,非鞘管区缝合腱外膜;若有肌腱缺损可取同侧掌长肌腱移植修复, 并用带蒂筋膜瓣阻隔包裹移植段肌腱。 修复完成后对术区行冲洗、止血,用纱布充分吸收残余水分和血液,将1 mL透明质酸钠注入肌腱周围,逐层缝合创口。术后,患指用石膏外固定。 术后康复训练同对照组。
(1)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术前、术后6 个月,检测患者的手指TAM,即患侧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的主动屈曲角度总和减去上述关节主动伸直受限角度总和。 根据TAM 值判定手指关节活动情况:患侧TAM>220°,患侧手指关节活动正常为优; 患侧TAM 201~220°为良; 患侧TAM 180~200°为可;患侧TAM<180°为差。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肌腱滑动距离:术前及术后6 个月,采用高频肌骨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对患者进行评估,测量值越大表示肌腱滑动距离越远。(3)并发症: 记录患者术后3 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吻合口臃肿、肌腱粘连、感染等。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TAM等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两组手指关节TAM 及肌腱滑动距离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研究组的手指关节TAM 大于对照组, 肌腱滑动距离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手指肌腱断裂患者手指关节TAM 及肌腱滑动距离比较()
表1 两组手指肌腱断裂患者手指关节TAM 及肌腱滑动距离比较()
?
术后6 个月,研究组的手指关节活动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手指肌腱断裂患者手指关节活动优良率比较[n(%)]
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手指肌腱断裂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肌腱在维持机体四肢关节肌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手指肌腱能够使手部完成屈伸的动作[5]。手指肌腱断裂时局部结构被破坏, 导致手指运动功能受损。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早期手术缝合,以尽快修复手指肌腱的结构。然而,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手指活动度恢复不佳,肌腱滑动不利,且会出现肌腱吻合不良、组织粘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6]。
传统的Kessler 缝合手术虽可牢固缝合肌腱,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组织修复不佳。 而吻合口无结Kessler 缝合结合显微手术具有精准缝合的优势,且不会破坏手指肌腱背侧的血液循环,可维持术后肌腱断端的血液供应[7]。此外,术中的线结包埋操作可维持肌腱滑动,缓解炎症渗出,改善术后患者的肌腱抗张强度、光滑度,预防吻合口臃肿[8]。 术中对腱鞘和周边组织进行了修复, 有助于恢复腱鞘滑膜的分泌能力,改善滑液的营养环境,促进肌腱滑动,避免新生组织粘连;而防粘连膜及术后早期被动活动可辅助预防肌腱粘连,因此患者术后的手指关节功能更佳。 除缝合手术外,为改善患指活动度,术后还应分阶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预防、松解组织粘连,提高肌腱滑动度,促进术后关节活动、肌力的恢复[9]。 为了减轻术后组织粘连,可给予患者控制性活动,以刺激肌腱愈合,预防腱鞘和萎缩,形成良好的解剖结构保证肌腱活动[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术后6 个月的手指关节TAM 大于对照组,肌腱滑动距离长于对照组,手指关节活动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结果表明, 吻合口无结Kessler 缝合结合显微手术能促进患者手指肌腱断裂组织的修复,维护各方向肌腱应力的平衡,增强远期患指的活动度,预防手指肌腱粘连、吻合口臃肿。国外研究也发现,吻合口无结Kessler 缝合显微手术可避免肌腱外源性愈合引发的组织粘连,提高患者手指关节的功能,与本研究结果相符[11]。
综上所述, 吻合口无结Kessler 缝合结合显微手术可精确地修复手指肌腱断裂患者的肌腱、腱鞘和腱周组织,促进术后患侧手指断裂肌腱的愈合及患指关节活动度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