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宁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青岛 266000)
脑梗死多由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可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性坏死,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SFD)好发于脑梗死后,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影响脑梗死后机体的良好恢复[1-2]。 吞咽功能训练为该病常用治疗方法,通过对吞咽肌群的不断刺激,能够增强吞咽肌力,并提高吞咽肌群的协调性,以促进吞咽功能恢复[3-4]。 但该方法单用整体效果有限,易受患者主观能动性影响。 针刺为中医经典治疗技术,其在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针刺入特定部位或穴位,可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疏通经络等多种作用,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且操作简单、见效快[5]。 利咽针刺疗法则为SFD 经验疗法, 依据病情选取相应穴位刺激,有助于通喉利咽、疏通舌络。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 年5 月—2023 年5 月收治的70 例SFD患者为对象,旨在分析采用辨证取穴利咽针刺疗法及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SFD 的效果。 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70 例SFD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 例。纳入标准:经MRI 或CT 明确梗死灶;洼田饮水试验≥Ⅲ级,并经吞咽造影明确吞咽障碍;首次发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衰竭;完全不能吞咽者;拒绝针刺治疗;晕针者。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0.52±4.39)岁。 观察组男18 例,女17例;年龄50~75 岁,平均年龄(60.47±4.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治疗。 (1)紧闭口唇练习:指导患者紧闭口唇,1~5 min 后休息,重复训练,2次/d。 (2)下颌练习:告知患者先张口,放松下颌,然后进行下颌运动,1~5 min 后休息并重复练习,2 次/d。(3)空咽练习:闭上嘴唇,舌面紧贴硬腭,模拟咽水动作,连续5~10 个为1 组,3 组/d。 (4)舌肌训练:在张口或闭口状态下, 舌体进行上下左右活动,1~5 min后休息,重复练习,2 次/d。 观察组加用辨证取穴利咽针刺疗法治疗:选取舌体、海泉、咽后壁、上廉泉,叮嘱患者张口,使用一次性针灸针以苍龙摆尾手法针刺舌体,并以白蛇吐信手法针刺海泉穴;点刺咽后壁,并以捻转泻法斜刺上廉泉,除咽后壁均留针30 min;并辨证取穴,气虚血瘀者加血海、气海;风痰瘀阻加阳陵泉、丰隆,5 次/周。 两组均治疗4 周。
(1)临床疗效:治疗后,吞咽障碍相关症状消失,洼田饮水试验Ⅰ级为显效;疾病症状减轻,洼田饮水试验下降至Ⅱ级为有效;疾病症状无变化,洼田饮水试验≥Ⅲ级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吞咽功能: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用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估吞咽功能,分值18~46 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吞咽功能越好。(3)摄食能力: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估摄食能力,总分1~7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摄食能力越好。 (4)舌肌力: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测定两组患者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及持续时间。 (5)生活质量: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估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 个领域,各个领域评分均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及摄食能力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FOIS 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SFD 患者吞咽功能及摄食能力比较[(),分]
表2 两组SFD 患者吞咽功能及摄食能力比较[(),分]
?
治疗前, 两组舌肌力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舌压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SFD 患者舌肌力比较()
表3 两组SFD 患者舌肌力比较()
?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SFD 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4 两组SFD 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
SFD 患者发病原因复杂,在脑梗死过程中会损伤大量脑神经细胞,引起脑神经功能障碍,且易出现假性延髓麻痹现象,而延髓内存在舌咽、舌下等神经运动核,若延髓麻痹,则会影响机体控制吞咽能力,易诱发SFD[6-7]。 而吞咽功能在人体进食及发声中至关重要,SFD 发生后会降低患者摄食能力, 久之则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及胃肠功能退化, 且易出现误吸,增加吸入性肺炎风险。 此外,该病还会影响患者与他人的正常沟通,故需及时治疗,减轻疾病对生活的多方面影响。
吞咽功能训练为SFD 患者的常用康复手段,在模拟吞咽动作过程中可增强吞咽肌的肌力,并提高肌群间的协调性,且持续训练过程中神经系统兴奋性会明显升高,有助于吞咽中枢神经的重建,以改善机体对吞咽的控制能力,最终实现吞咽功能恢复[8-9]。 但吞咽功能训练需患者长期坚持方可见效,一旦出现训练懈怠则会降低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 治疗后SSA 评分低、FOIS 评分高,治疗后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高,舌压持续时间长,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用辨证取穴利咽针刺疗法及吞咽功能训练可加快SFD 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舌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辨证取穴利咽针刺疗法为中医外治技术, 其在SFD 治疗中选择吞咽障碍相关的舌体、海泉、咽后壁、上廉泉,其中舌体可调畅气血、疏通经络;海泉能祛痰开窍、清热解毒、通络;咽后壁可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上廉泉能疏风泄热、清咽利舌、舒筋活络;诸穴合用能够起到通调舌络、清利咽喉、祛邪开窍之效。 现代研究指出,针刺舌咽部穴位利于重建吞咽神经反射弧,增强大脑对舌咽神经支配能力[10]。此外,本研究中还可辨证取穴,实现活血化瘀、熄风化痰等以治疗气虚血瘀、风痰瘀阻之证,进一步调理脏腑功能,实现标本兼治,以促进吞咽功能更好恢复。
综上所述,辨证取穴利咽针刺疗法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改善SFD 患者吞咽及摄食能力,提高舌肌力,降低疾病对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