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谱对提高小学音乐中高年级欣赏课的有效应用

2023-03-03 22:23孔婧
家长·中 2023年11期
关键词:乐句音符乐曲

孔婧

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师在欣赏课程中利用图形谱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既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又能借此降低音乐欣赏的难度,让学生根据更加直观生动的图形谱画面,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真切地体会到音乐旋律的魅力,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对此,为了使图形谱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文章从教学内容优化视角出发,阐述教师利用点线类、符号类、图片类等图形谱开展多样化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图形谱概述

图形谱指人们利用图像、图形、符号、色块、点线等多种元素记录音乐曲谱的一种方式,是更为直观形象的一类音乐结构图。在图形谱中,不同的图形、不同的色块、不同的线条长度等可以用来表现音乐音色的高低、节奏的强弱、乐句的长短、速度的快慢、旋律的走向等音乐元素,使音乐要素以更加形象化、直观化、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运用图形谱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音乐旋律的认知难度,使学生快速感知音乐旋律的特征,提高他们对音乐形象及乐句、乐段的感知能力,使其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水平有所提升。

二、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图形谱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音乐是审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标。教师组织音乐赏析教学活动,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音乐基础知识,还要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并借此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赏析课程中,教师采用各种各样的图形谱进行音乐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示音乐旋律的特点,让学生清楚直观地“看”到音乐艺术的各种美,如意境美、旋律美、内涵美等。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视听享受需求,还能使其从多视角出发,感受音乐艺术的无限魅力,进而有效提高其探索音乐知识、感知音乐美感的兴趣及音乐欣赏能力。

(二)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音乐图形谱的特点在于能够把复杂的、抽象的音乐旋律转变为直观的、简单的、生动的各种具象化元素,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线条,不同形状的图形或与乐曲形象有关的图片、符号等图形谱来具体感知乐段的划分、乐句的长短和旋律的起伏,让学生更好地鉴赏音乐,降低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认知难度,使其正确把握音乐的节奏、音色、音调、旋律、情感、风格、结构等,更好地提高其音乐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三、图形谱应用于小学音乐中高年级欣赏课的具体措施

(一)根据教学内容,科学选择图形谱的类型

音乐图形谱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图形谱类型有点线类、符号类、图片类、图形类、色块类等。在运用图形谱开展音乐赏析教学活动时,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科学选择更为适合的图形谱类型,使图形谱与所教音乐实现完美结合,让学生根据图形谱特点快速理解音乐知识,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进而更好地提高其艺术感知能力和音乐赏析能力。

以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钟声”教学为例,教师需要根据此单元不同乐曲的突出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合的图形谱类型,开展图形谱音乐赏析教学。以《灵隐钟声》音乐为例,这是一首电子琴独奏曲,作曲者用电子琴乐器中丰富的音色展现了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独特风采。此乐曲模仿的是各种各样的钟声,如低沉的钟声、灵动的钟声、连续的钟声、悠远的钟声等。针对上述音乐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色块类图形谱开展乐曲欣赏活动。在色块类图形谱中,不同颜色的色块代表着不同的钟声。比如,淡黄色、淡蓝色、淡绿色这种明亮的浅色色块覆盖在中音区一节拍两音节乐句上,以此表示连续的、较为轻快的钟声。而浅灰色、浅棕色、藏蓝色这种较为深沉的颜色覆盖在低音区乐句上,表示用大钟敲出来的低沉的声音。学生结合色块图形谱欣赏《灵隐钟声》乐曲,既可以清楚认知不同音区的不同音色,还能快速了解各音区的特点,感知到乐曲背后的悠远意境。

再以此单元《维也纳的音乐钟》乐曲为例,此首乐曲选自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第二段旋律,内容描写的是哈里从战场归来后,美丽的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宫殿做客时,人们热烈欢迎他的情境。由于此首乐曲富有浓厚的故事性特点,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图形谱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在图片类图形谱中,学生能够看到每个音符下面都搭配了不同数量的小号图片,这表示小号手在列队欢迎哈里,而小号的数量则对应乐句的节奏和旋律的长短。在图形谱观察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视唱练习,让他们根据曲谱中的图片提示演唱相应旋律,以此增强学生的乐感,提高其音乐感知能力。

(二)巧用音乐图谱,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其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师需要巧妙运用不同类型的图形谱开展教学活动,借助图形谱中的不同元素引导学生认知节奏、音高、旋律、音色等音乐基础知识,使其能够正确辨别图谱乐句中的音乐特点,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提升音乐赏析水平。

1.应用点线类图形谱教学。

点线类图形谱指的是用点和线相连接的方式,表示乐曲节奏、音符长度、声音强弱的一種记谱方法,具体展现的是音乐旋律的走向。在此类图形谱中,每个圆点都表示一个音符的开始与结束,而圆点的位置则表示音符的时值、音色的高低和发音的位置。其中,每一条连接圆点的线段,表示的是每个音符的延续时长,以及音符的强度程度。对于音乐而言,节奏和旋律是最为基础的两个要素,节奏是乐曲的骨架,而旋律则是乐曲的血肉,教师需要利用点线图形谱帮助学生了解乐曲中每个符号的时值以及音乐的旋律走向,以此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以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快乐的校园”第一首《乒乓变奏曲》教学为例,此首乐曲的最大特点在于节奏和旋律方面的变化,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点线图形谱开展旋律探究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直观的点线信息欣赏音乐旋律的变化美感。例如,教师先用点与线相连的方式绘制多种曲线样式的图形谱,带领学生学唱《乒乓变奏曲》的主旋律,让他们结合所唱旋律找寻图形谱中正确的主旋律曲线。然后,教师用小圆圈和线段组合形式重新绘制一个主旋律的图形谱,带领学生深入研究此图谱,让他们结合手势律动学习旋律中的跳音、连音记号,同时,找寻此旋律中的五个变奏点。比如,在图形谱中,学生看到两个相邻音符的圆点位置一个高一个低,这表示两个音的音阶相差较大,音高也有所不同。再比如,图形谱中三个音乐圆点之间有线段相连,这表示此段旋律中含有连音记号,学生在演唱时需要拉长每个音符的时值,使其产生连音的效果。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谱中圆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以及所练线段的长短,以此判断此旋律各部分的节奏,找出其中的五个变奏点。教师利用点线图形谱创建乐句探知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跳音、连音、变奏等乐理知识,还可以使其结合直观画面和手势律动感知音乐的旋律变化,真正掌握音乐旋律的走向,进而提高视唱的准确性。

2.应用符号类图形谱教学。

符号类图形谱指的是用箭头、三角、方块、圆圈等各种几何图形展现音乐乐句的一种记谱方法。此类图谱能够把音乐的乐段结构、音调强弱、演唱方式清晰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符号图形谱开展音乐视唱活动,让学生根据符号进行歌曲演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还能使其在视唱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以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水乡”中的第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二重唱的唱法,提高他们合作演唱和歌曲视唱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符號图形谱开展视唱教学活动,并借此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意识。首先,教师需要利用三角、圆圈、箭头等符号绘制《洪湖水,浪打浪》的符号图形谱,直观展示二重唱的结构和歌曲的旋律。然后,教师把班级学生分成两个声部,A声部对应图形谱中的三角符号,B声部对应其中的圆圈符号。之后,教师再指导各组学生跟随图形谱中的符号位置和连接符号的线段长短进行二重唱练习。比如,三角符号代表高音区音符,在图形谱中的位置较高,而圆圈代表低音区音符,所处的位置较低。在演唱过程中,A声部学生应当跟随三角符号进行演唱,表现出高昂欢乐的情绪,B声部学生则需要跟随圆圈符号进行低声部演唱,表达浓厚的感激之情。为了实现默契配合,两个声部学生还需要关注符号图形谱中线段符号的长短,以此判断每个音符的时值,掌握正确的乐句节奏。教师利用符号图形谱开展二重唱教学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又能帮助他们扎实掌握二重唱的唱法,使其在合唱练习过程中感受到两个音区配合的美感,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

3.应用图片类图形谱教学。

图片类图形谱通常是用真实物体图片所组成的一类音乐旋律图谱,此类图形谱能够把音乐符号和歌词进行完美结合,在展现音乐节奏快慢、音调高低、音节时值等信息的同时,直观生动地呈现歌词内容。教师利用图片类图形谱开展欣赏探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借此激发他们深度探知的兴趣,使其结合图片画面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进一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

以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风景如画”第一首《森林的歌声》教学为例,此首乐曲是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制作人吴金黛和范宗沛合作打造的自然音乐,他们历时五年,深入到台湾山林实地进行录音,收录了山林中的鸟类、虫类、蛙类、蝉类、猕猴、飞鼠、溪流等一百多种自然界的声音,将其与笛子、小提琴、吉他等各种乐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声音优美、内容丰富的森林狂想曲,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整首乐曲由引子、第一部分、间奏、第二部分、尾声五部分所组成,有A、B、C三个主题旋律。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乐曲中的自然情怀,体会到音效与乐器的魅力,教师可以结合图片类图形谱开展音乐赏析活动。例如,针对A乐段部分主旋律,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图形谱,把抽象的音符和旋律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结合图形谱中的图片信息深入研究此部分的旋律,感受其中的自然美、旋律美和情境美。A乐段以动物的叫声为间奏,用小提琴、竖笛、竹笛合奏出了主旋律。对此,在图片图形谱中,学生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真实动物图片以及乐器图片,如台湾画眉、白耳画眉、五色鸟、白腹秧鸡、中国树蛙、熊蝉、竖笛、竹笛等,每张图片都对应相应的音符和乐句。

另外,图形谱中的音符与音符之间用点线相连,不同长度的线段代表着此段旋律的不同节奏,而点与点之间的高低变化则代表音符的音高变化。针对此乐段图片图形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图片、歌曲、旋律融合在一起,让他们根据图片位置和线段长短感受乐句音调的强弱和音节的时值,结合图片内容理解乐句的意思,感受乐曲中所蕴含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之后,教师再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赏析乐曲的B乐段和C乐段。教师利用图片类图形谱创设赏析感知活动,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乐曲的结构和旋律,同时,借此提高其情感感悟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演绎音乐图谱,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在音乐欣赏课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节奏、音色、音调、音高、结构、旋律等音乐元素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开展图形谱演绎活动。在此项活动中,教师需要先让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展示该音乐的符号类图谱和图片类图形谱。再引导学生根据所听内容,结合图形谱信息,进行肢体律动演绎,用肢体表演加哼唱的方式展示,展示音乐的节奏、旋律等,以此加深他们对图形谱的了解,提高其音乐元素感知能力。

以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美妙童音”第二首《木偶的步态舞》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木偶的步态舞》音频,并在班级大屏幕上展示这首管弦乐曲的符号图形谱和图片图形谱,带领学生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初步了解图形谱的内容。当学生知道此首乐曲的节奏和旋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结合图形谱内容进行肢体律动演绎。在演绎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根据图片图形谱内容展示不同音节下的不同肢体动作,如旋转、抬手、转头、摆手等。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符号图形谱进行乐曲哼唱,根据各符号的不同高度哼出不同的音调,根据符号与符号之间连线的长短哼出不同的节奏。教师开展图形谱演绎活动,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图形谱的认识,在肢体律动过程中提高其对音乐各元素的感知能力,提升其音乐美感欣赏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提高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类型的图形谱开展音乐赏析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形谱引导学生探究乐曲中的音调、音色、节奏、结构、旋律等音乐基础知识,让他们根据点线、符号、图片等图形谱元素来感知乐曲的旋律和情感,借此培养学生的美感感知能力,提升其音乐欣赏水平。

猜你喜欢
乐句音符乐曲
一生为客恨情多
始乱
一串快乐的音符
春天的音符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音符(两首)
悲伤的乐曲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