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导下小学美术课程创新提质的策略

2023-03-03 13:15姚欢
家长·下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新课标创设美术

姚欢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更加重视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利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打造综合性育人环境。在美术教育中培育学生优良个性、思想品德,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艺术素养的综合发展。但是,现阶段美术教学存在活动滞后化、忽视美育、与学生认知相脱节等问题,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基于此,在小学美术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围绕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实现在美术课堂推进德育和智育双线并进,打造综合性教育环境。本文简要阐述新课标指导下小学美术课程创新提质的方略。

一、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程实施的突出问题

(一)活动创新不足,影响兴趣发展

在新课标指导教学创新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活动方式也更加多變,但是在美术教育革新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美术教学创新仍存在不足和问题。

首先,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存在单一化、形式化问题。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针对练习技巧和完成作品设计练习活动,缺乏针对学生艺术创造力发展而设置学习任务,并且在教学中,多数教师倾向于按照固定的教学大纲和指导要求教学,忽视了针对学生个体需求的细致引导和启发,未能结合多元目标有效创新学习活动。其次,教师忽视针对学生兴趣的合理创新。在活动设计中,教师更加重视围绕知识目标设置活动,缺少对学生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注,致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相距甚远。最后,课内外评价缺乏创新,传统的成绩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的艺术体验和表达,影响了学生艺术兴趣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挖掘美术课程育人元素,创新活动方式。

(二)轻视美育,影响综合能力

新课标更加强调发挥学科美育价值,促进学生思维、认识、审美鉴赏意识等综合品质的发展。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视为学生创设感受美、感受艺术的空间,难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

首先,重视技巧,忽视学生感知。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说教、机械练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占据学生艺术体验和艺术欣赏的空间,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其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引导学生模仿创作,导致学生在技巧训练和作品完成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过度强调模仿、练习的活动,导致学生陷入依赖模板和固定的创作方式中,未能形成自主思考和创意的艺术表达。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美术目标的渗透,提供学生欣赏和感知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正视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脱离生活实际,教育束之高阁

美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表达,然而当前美术教学更加关注绘画技巧、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导致学生陷入浅层化学习状态。

首先,美术教学注重浅层技巧练习,忽视深入挖掘文化内容、生活元素。教师侧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但很少将美术与学生身边的环境、文化等结合起来,学生缺乏了解和体验真正的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这种脱离现实的美术教育往往导致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降低,难以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其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教学,将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限制在课本上,而且忽视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设置深入探索活动美,导致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变得被动和机械,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影响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认知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整合多种优质资源创新教学方式,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依据新课标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方向

(一)树立多元化目标,创新课程结构

在新课标引领下,小学美术教学从单一的知识讲解,逐渐转变为审美能力、文化意识、感知和形象思维等综合素质培育目标,重视发挥素质教育作用,落实人文素养、艺术修养的综合性培育目标。具体表现为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艺术素养的综合培养,让每名学生都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独特艺术特长。除了技巧训练和完成作品,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自我表达能力,设定多样的目标,激发学生艺术探索的热情,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与此同时,美术教学重视设计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课程结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实践。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作,并提供合适的艺术资源和材料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在综合性目标引领下创设良好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生本课堂

新课标重申了学生在美术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既引导教师将教学重点放置在提升学生整体素养上,又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创造、想象等个性化能力发展。

首先,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体发展,自己则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使每名学生都能在艺术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独特之处。其次,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愈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重视设计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和任务,让学生自由的探索、实践和表达,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渗透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优化教学活动,构建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生本课堂。

(三)引进多样化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在新课标引领教育改革下,多元化教学方式快速地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有效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创新提质。

首先,教师重视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解决美术问题和完成艺术任务,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在提高活动质量、引进多样化活动的同时,还应注重活动深度的提升,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艺术任务,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换言之,通过提供引导性问题、实践性探究和批判性思考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最后,关注活动的反馈与评价,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有建设性的意见,促使学生在艺术探索中取得更好进步,创新美术教学活动方式,突破传统限制,实现教学增质提效。

三、新课标引领下美术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融合信息技术,创设感知“美”的情境

新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课程创新的重要方向。小学美术教学融合信息化、智慧化手段,既便于教师整合优质资源充实课堂教育内容,又可以使用视听融合、图文交错的方式创设开放性、趣味化教育情境,让学生感知美、探索美。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素材库和互联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信息,通过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同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艺术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悟和表达。

例如,在“砖石上的雕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雕刻”主题创设情境式教学活动,借助微課视频模拟和再现真实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课前准备环节,利用互联网收集墙上、房上、公园、桥栏等浮雕图片和相关视频,在导入中直观地呈现雕刻信息,激发学生的美术探究兴趣。同时,教师创设线上游览模式,带领学生欣赏和探索传统雕刻的艺术美,利用视听资源提升教学实效,并创设情境式、沉浸式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艺术作品,加深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

(二)挖掘艺术文化内涵,探索作品“美”的情感

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发挥润心启智的教育价值。在早期,人们常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这是人类历史进程中重要的文化行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深入挖掘的意识,带领学生深层次探索美术作品传递的情感和文化价值,并引领学生探索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意识。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拓宽学生分析和解读作品情感的活动空间,以学生熟悉的美术媒材和形式创设理解和表达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索艺术作品的情感美学。

例如,在“泼墨山水”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创设技巧模仿活动,还可以围绕文化内容带领学生了解艺术传递的情感,利用背景文化激发学生探索好奇心,在美术课堂渗透德育。在展示水墨画时,教师可以使用微课展示“烟雨江南”的真实美景,让学生感知水墨画对于“云雾缭绕”“细雨蒙蒙”的真实重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了解水墨画时,教师可以展示“毛笔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感知国画智慧。同时,教师可以融合诗词与水墨画,让学生感知作品独特的情感表达,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和解读能力,并在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解释作品中,使其深入地理解创作初衷和情感表达方式,感知作品的情感美、思想美。

(三)合理拓展学习内容,打开意识“美”的视野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带领学生认识艺术作品的多样性与共性,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在美术学习中,教师应重视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既让学生领略传统国画的意境美,又引导学生欣赏油画、水彩画的艺术价值,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同时,美术教学应与更广泛的艺术形式、领域接轨,借助摄影、设计、数字艺术的融入促进美术教学与时俱进,培育学生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拓宽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美的体验。

例如,在“外国的传世名作”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希沃白板展示油画作品,并提出趣味问题,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加深学生的认知。如,教师展示著名的油画作品《格尔尼卡》,并提出问题:“作品的作者是谁?作品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有趣点?”引导学生感知与欣赏油画的构图、色彩、肌理等。同时,在欣赏写实的油画作品时,教师可以展示摄影作品和油画作品,引导学生对比感知作品的细腻笔触,在美术课堂拓宽展示不同流派、形式的作品,打开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感知艺术美。

(四)创设趣味实践活动,拓宽创造“美”的空间

在新课标引领下,美术课堂活动方式更加多变,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创造性活动逐渐成为主流模式,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融合理论知识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和创作,并在思考后创新和完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艺术技巧,感知艺术传递的浓厚情感。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合传统手工艺活动创设趣味实践活动,既引导学生感知中华艺术美、文化美,又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例如,在“电影的始祖——皮影”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皮影”主题创设欣赏、设计和实践活动,既带领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作品,并在实践中将想法付诸实践。具体而言,教师设置“展示我的皮影故事”主题活动,使用微课视频逐步展示“皮影”的样式和制作过程,并布置小组合作设计皮影故事和人物形象,分工合作完成皮影作品制作的任务,在美术实践性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思考和创作,既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又促进学生内化吸收,构建创造美术作品的空间,实现素养培育目标。

(五)设置创新探究任务,鼓励展示“美”的想法

新课标指导下的美术教学愈加注重塑造学生创新精神和艺术意识,培育学生长期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生本课堂创设中,教师应转化思维,让学生成为美的创造者和主导者,鼓励学生综合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设置创新任务,并利用文化赋予任务更深的探究价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新表达,给予学生迁移运用、创造和展示美的体会。

例如,在“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创新实践任务,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文化,并创意表达、传播艺术认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题设计“设计民族纹样”创意设计大赛,让学生合作收集不同民族的纹样及相关的文化内容,并在制作民族纹样中传递中华文化,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推进者、美术作品的创造者,既加深学生对美的感悟,又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指导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新征程下,小学美术教学应重视根据核心素养目标调整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美术技能、审美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既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美术教学活动紧跟时代发展,又应设置实践性、创新性任务,拓宽学生理解和表达艺术作品的空间,在综合性育人环境下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新课标创设美术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创意美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