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传承模式下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研

2023-03-03 04:18李莉宏
成才之路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职院校

李莉宏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我们应该重视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以发挥其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文章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内涵,分析其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之间的联系,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以推动非遗技艺的继承与创新,让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与文明得以弘扬,增强民族向心力,提升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非遗技艺;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传承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6-0073-04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文明发展史,从古至今形成了大批有着重要文学价值和精神财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中华儿女要重视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从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非遗技艺作为中华民族传承文明的重要部分,其在国家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的是我国文化软实力。中职学校应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把非遗技艺传承融入中职学校教育中,培养中国传统非遗技艺文化的技术型人才,以推动中华民族传统非遗技艺的继承与发扬,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其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各个社会和组织由于其所处条件、与大自然的交互联系,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地对这些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并使其本身形成归属感和历史感,由此推动人类历史进步和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包括宝贵的中国传统艺术知识和技术,文化知识与审美趣味,又包括各类传统工艺技术。非遗技艺指的是具有技能性的方法和技术,非遗技艺是中华民族才智和文明的产物,有着相当高的价值。开展非遗技艺的研究与利用,能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之间的联系

1.相互影响

非遗技艺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关联性,非遗技艺在促进我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非遗技艺是内涵丰富的民族技艺,是我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作用。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非遗技艺的传承。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指的是中职学生转化为职业人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中职学生要想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才,不但要具有专业能力、理论知识等显性素养,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心态和职业道德等隐性素养。非遗技艺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能给中职艺术课堂提供大量的素材,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中职学生继承和维护好非遗技艺,能为祖国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扬作出贡献。

2.相互促进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势在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我国当代技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流失,保护和弘扬非遗技艺已刻不容缓。校园是保护和弘扬非遗技艺的主要场所,非遗项目进校园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措施,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广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其民族荣誉感的重要手段。中职学校的学生作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其职业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更好地对非遗技艺的传承,非遗技艺的传承有利于促进其职业素养的提升。非遗技艺传承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创新的方式、内容,鲜活地表现非遗文化价值,能促进职业学校实践引领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开辟新的路径。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

1.设置非遗技艺教育课程

要建设科学的非遗传承学科体系,推动中职学校课程建设特色化发展。一是建设非遗传承通识教学课程体系,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渊源与内涵丰富的思想内容、人文精神,以适应学科非技术性的综合能力训练需要,建立覆盖面较广、内涵充实的非遗通识课程体系,力求提高学生的人文认同度,厚植非遗传承人文底色。二是积极构建非遗传承学科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艺术课程教学资源,顺应新时代需求,将非遗技艺传承、非遗知识产权维护等课程“嵌入”艺术课程教学中,培养优秀艺术人才,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将非遗漆艺融入图案创意课程,漆艺拥有的特殊艺术语言与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并运用到平面图案创意漆画的创作中,能够提高艺术表现力,使传统的工艺性与现代的绘画性完美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展示“漆”的深厚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审美特质,显示漆画的惊人创造力和蓬勃生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漆艺的兴趣,提高学生漆艺制作技能,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教师可将非遗技艺传承教学纳入学科课程中,以促进传统专业技能教育与非遗技艺课程教学同步进行,积极建设非遗传承精品课程。

另外,中职学校要打造非遗文化的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以适应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中职学校非遗技艺专业授课教师要重视对非遗技艺在线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非遗技艺在学校传播创造有利条件。针对学生对非遗认知甚少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传授学生非遗技艺相关知识,提升学生传承非遗技艺的意识。课堂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学校要重视艺术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领作用,创设良好的适宜传授非遗技艺的环境。在艺术课堂上,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深入讲解非遗技艺的有关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认识和了解非遗技艺的意识。

2.培养具有一定非遗技艺素养的专业教师

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播工艺技术、带动就业的重要职责,是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特殊功能,既是非遗传承事业所需,又是创新中职学校教学方式之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已被社会、群众、个人等广泛接受的经验、技术、文学艺术等,其具有文化性、口头性、动态性的特点。在职业学校中开展非遗教育是新时代赋予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大举措。学校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列入教育工作之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实施者,其思想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整体教学质量。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促进了我国教育领域的大变革,为中职学校开展非遗技艺教育营造了有利环境。要高效开展非遗技艺教育,就要培养具有一定非遗技艺专业素养以及重视非遗技艺教育的专业教师。中职学校要重视培养教师的非遗技艺传承意识,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带领教师认真学习非遗技艺,提高教师讲授非遗技艺的能力。要提高教师开展非遗技艺教育的能力,中职学校就要把对教师有关素养的培训作为工作重点,并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为其充分重视对非遗技艺的传承和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开展者和领导者,在开展非遗技艺课程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授课质量。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丰富自身的非遗技艺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非遗技艺传承教育需要。在非遗技艺传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拓展教育方式,重视互动式教育方式的运用,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于非遗技艺了解的程度,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构建高效课堂。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利用多元教育方式,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带领师生积极深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中职学校要重视开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师生实地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近距离接触,增强代入感、参与感。师生置身其中,能获得多方面的感受,能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比如,学校可组织师生参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作品传承展,感受国家级非遗制作技艺。师生们从各种工艺品的制作和技艺的不断升级中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和匠人精神,能强化专业教师的工匠精神,增强他们保护、传承传统工艺的意识,鞭策他们不忘初心,响应国家号召,将工匠精神、传统技艺和新时代产物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结合到今后的教育中去,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支撑。福州的漆器技艺是在继承古代传统漆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历史悠久,品类众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鉴于此背景,学校可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参观学习漆器制作技艺。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使热爱传统手工艺的学生增长见识、充实学识、开阔视野,为他们学习各种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创新非遗技艺,积累丰富的经验。

历史文化古迹散发着历史气息和艺术气息。学校组织师生参观历史文化古迹,有利于历史文化古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学校还可以设计文化内涵丰富的非遗传承培训项目,以促进校园文化多样化。如定期举办画展,依托非遗传承大师创设非遗技能工作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能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非遗传承教学项目融入学校的素质教育学分与第二课堂体系,积极开辟非遗类项目比赛中获得成绩与第一、第二课堂成绩转化的新途径,为学校非遗传承项目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提出,要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加快工艺美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的融合。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更应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学校技能节特色,将技艺传承与学校专业技能节活动相结合。如举办将记忆中的传统的非遗银产品元素与现代产品设计深度融合进行设计创新的比赛,突出专业特色,展示学生专业技能风采,倡导专业精神。要设计实施多渠道、多类型的非遗教学实验项目,在学校内广泛宣传、推广非遗教育与技术,既要利用好班级、协会等线下教育平台,也要利用好微博、微信、视频软件等线上宣传平台,积极开展非遗网络教育,重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以及平台内部的线上教育视频、图文并茂的PPT,并精心策划全媒体教育节目,以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格局。非遗传承是重要一环,展览馆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展览馆可通过不定期举行非遗传承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印纽雕刻技艺、手工内活球玻璃瓶制作技艺、漆画髹涂技艺、传统畲族银雕技艺、漆线雕技艺等非遗项目及项目传承人,以及传承人背后的非遗故事。学校可选取部分非遗项目,鼓励学生结合非遗元素、时代趋势大胆创新,把大赛产品推向市场。学生与非遗项目传承人一对一深入交流,能激发奇思妙想,使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4.借助现代化信息工具促进非遗技艺传承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这些优势的存在为非遗技艺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和赋能,为传统非遗技艺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支持,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平台,提升了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活力。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世界总体经济水平的提升,科技革命的出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总体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生产力水平的加速提升,各国先进的生产工具相继出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在非遗技艺专业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重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非遗技艺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非遗技艺的过程中,学生能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能深刻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内涵,从而增强传承意识。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到有关非遗技艺介绍以及优秀艺术品展示的紀录片。要通过播放视频,以生动的形式介绍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承人,让学生对非遗技艺有更深切的体会,并在学生了解一定的技艺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亲自开展手工实践,如剪纸和雕塑等。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可定期开展比赛,并设置一定的奖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与家长建立联系,经常进行沟通交流,构建家校一体的教育模式,提高非遗技艺传承教育效果。

四、結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精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肩负起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技艺的重任,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地方,要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社会审美认知意识,提高学生传承和运用非遗技艺的能力,让学生具备高效学习的能力,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要积极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实非遗技艺内容,把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纳入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传统非遗技艺,推动非遗技艺的继承与创新,让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与文明得以弘扬,增强民族向心力,提升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胡春艳.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以百色市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例[J].广西教育,2021(02).

[2]张合.浅谈福州传统漆艺在中职学校的教与学[J].美术教育研究, 2019(14).

[3]王懋芳.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教学活动的结合[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

[4]滕洁清.民间手工艺制作与中职艺术类专业教学融合探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J].广西教育,2019(18).

[5]刘炳南.有效课堂视角下“非遗”融入中职课堂教学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10).

[6]陈连锦.融媒体背景下泉州技艺类非遗与文创融合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2(03).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under the Inheritance Mod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kills

Li Lihong

(Fujian Economic School, Fuzhou 350000, China)

Abstra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cultural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era of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ts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kills,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under the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kills,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kills, so that the advanced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an be carried forward, enhances national centripetal force, and enhances national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kill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中职院校
利用教材插图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学困生教学模式
浅谈中职院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