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其 曹静芳
[摘要]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作为全市最早实施弹性放学的试点学校之一。在两年多的实践中,通过开展前期调研实现精准定位,依托资源整合实现创新升级,借助多元渠道实现动态管理,让学校课后服务品质实現了从无到有、有中创优的迭代升级,让儿童体验“课程创新、服务贴心、环创温馨”的“暖橙时光”。
[关键词] 课后服务;“双减”政策;学校管理
一、0的精准定位:立足以人为本的前期调研
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要以“看见儿童发展”为逻辑起点,立足儿童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提炼出引领学校课后服务发展的育人主张。在课后服务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力求找到属于本校的特色,即秉承“成贤”教育理念,以彰显“见贤思齐,日有所进”的育人目标。基于此,学校以“橙”作为创新突破口,致力建构“暖心橙色——彰显人文关怀”“富含营养——关注适性发展”“香甜爽口——打造灵动课程”的课后服务理念,开展独具特色的“橙·时光”课后服务模式。为提升服务质量,学校在前期进行了精准调研。
对儿童与家长需求的调查。通过召开校级家委会、利用线上平台展开课后服务家长时间需求的问卷调查,聚类分析,统计出每个家庭对于课后服务时长的具体要求。同时,摸底登记学生对课后服务内容的真实需求。
对师资队伍需求的调查。学校在假期前下发课后服务项目课程认领书,结合教师的参与意向、特长、课程开发的经历自行申报。通过师资力量的摸排,明确学校在教师资源与课程开发方面的优势与短板、机会与趋势,以此发掘提升课后服务品质的“生长点”。
对学校实际情况的调查。学校通过召开课后服务领导小组专题会议,深入挖掘可利用的场馆、器材,可转化的隐性课程、特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提供技术、资源、条件的实体或虚拟平台,并同步进行配套的教研、监管、报酬等制度建设。
二、0到1的创新突破:创设资源融通的课程体系
1.扎牢“根”基因:基于传统文化的沉潜
学校一直以京剧艺术为学校特色文化,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根植民族基因。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学校要从以往京剧课程的单一性、专业性和小众性中跳脱开来,以京剧文化为奠基石、瞭望窗,让传统文化在教育创新中焕发活力,借助课后服务的开展,实现古老艺术与天真童心的携手,实现京剧艺术的迭代升级。基于此,学校针对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集合学校已有社团等资源,进行跨领域整合,创设了12个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群。学校基于“根植中华传统文化,成就祖国未来贤人”的办学愿景,融合少年宫资源,围绕传统文化开展“百变泥塑”“趣味空竹”“中华武术”“墨轩书法”等社团,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亮学生人生底色。
2.领衔“潮”洪流:借力周边资源的盟创
学校突破时空藩篱,利用地域优势,引入多方资源,致力建构独具特色的“15分钟教育圈”,旨在依托学校周边资源,实现馆、校、社一体化,丰富学校“橙·时光”课后服务内容,既让学生走出校园,又让优质资源走进校园,积极为学生创建更多样、更精彩的学习体验。依托学校刚刚成立的“东南大学·小橙子科学院”,升级“玩转机器人”“畅学编程”等科学社团,开展沉浸式、互动式科技研学活动;借力“南京图书馆·小橙子全科阅读书院”开展实景参观、体验图书管理员、走进“书海识遗”等系列化“馆校合作”活动。未来,学校还将成立“江苏省京剧院·小橙子戏社”,传承戏曲优秀传统文化,以京剧文化为奠基石、瞭望窗,让传统文化在教育创新中焕发活力。
3.凸显“亮”品牌:延续峰岭课程的星火
“活力篮球”与“京韵悠悠”作为学校的亮丽名片,成为学校特色课程群的最高峰岭。在开发课后服务课程的过程中,学校融合峰岭课程,分低、中、高年段开设不同等级的篮球社团,实现全学段覆盖、阶梯式培养。全校每一名学生每周都有机会触摸篮球,都能跟随专业篮球教练系统地学习篮球;学校每月组织开展“篮球争霸赛”“班级联赛”“亲子篮球赛”等多彩的篮球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篮球的魅力;学校定期邀请前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明星球员走进校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相互切磋篮球技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篮球的热情。
三、0向0.1的末梢生长:生成动态循环的管理评价
学校课后服务管理的细节应当做到真实、直观、生动,小细节往往充溢着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通过浸润于无数细节中的精致化、动态化和人性化学校的课后服务管理,致力于让课后服务充分获得文化的力量,最终实现高品质发展。
1.课程研发:催生课后服务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
学校关注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和社会实践能力,倡导有引导的自主学习、标准导向的体验学习、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等方式。为此,学校导入校本或周边资源,通过跨学科学习,创生“我的周末橙时光”综合学科特色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在活动中关注社会热点,关爱生命价值,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国庆佳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学校以“我眼中的丰收色彩”为主题,鼓励学生走进乡村生活,用镜头定格下自己感受到的丰收场景,让“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无形之间根植在学生的心田中。
2.专题研修:催生课后服务教师提升效能的内驱
校本研修就像是一所学校的造血器官,是底层智慧推动学校自下而上变革的策源地。课后服务建设要充分借助校本研修打通外界、架设平台,促进经验流动与知识增值。借助现场沉浸式教研、课例切片微教研、线上互动云教研等方式,提高各类教师的参与度。此外,还可以通过校际、区域联动等形式,围绕课程开发、学案设计、活动组织与管理等议题展开主题式教研,以激发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的内生活力。
3.动态监测:催生课后服务学校品牌效应的钥匙
学校对课后服务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建立科学系统的课后服务评价体系。课后服务开始之前,学校会对每位教师课后服务课程设计方案的质量进行评价。在课后服务过程中,通过课后服务领导小组的随机巡课和在场听课,考察教师的现场教学状态。课后通过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调查进行过程监督与反馈。同时,学校倡导教师关注“每一个”,对课后服务中的学生学习进行全员、全程评价,综合利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档案袋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学习证据,以此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总之,学校通过跨领域的资源整合及跨时空的资源共享,形成了促进学生成长的课后服务实践共同体。不懈的努力与创新有力促进了“橙·时光”课后服务焕发新生机,实现“双减”落地有声,提质增效有方。
王学其 江苏省南京市成贤街小学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曹静芳 江苏省南京市成贤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