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纲
(南昌市第五医院骨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1)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一般是由外部暴力打击造成,发生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时应当及时治疗以促进康复,避免出现损伤胫腓骨正常结构及功能的情况,因胫腓部位的软组织较薄,骨折部位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较大,可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导致临床上治疗难度增加。目前临床上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主要手段是采用外固定支架和髓内钉固定治疗[1],由于胫骨的生理解剖学特性,导致在采用髓内钉固定术时的手术难度增大,且不能完全解剖复位,所以临床上多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可有效避免损伤骨折端的软组织,固定骨折部位,减免发生移位现象[2]。为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本文在研究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中取得一定成就,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于南昌市第五医院骨外科就诊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80 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支架组和传统组,各40 例。支架组患者男性20 例,女性20 例;年龄17~44 岁,平均年龄(28.58±3.29)岁;病程2~9 d,平均病程(4.08±0.54)d;患侧:左侧23 例,右侧17 例;骨折部位:胫骨22 例,腓骨18 例;骨折类型:Ⅰ型14 例,Ⅱ型17 例,Ⅲ型9 例。传统组患者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16~42 岁,平均年龄(28.11±3.35)岁;病程1~8 d,平均病程(3.87±0.57)d;患侧:左侧19 例,右侧21 例;骨折部位:胫骨19 例,腓骨21 例;骨折类型:Ⅰ型15 例,Ⅱ型15 例,Ⅲ型1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昌市第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经相关检查符合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诊断者[3];②单侧骨折者。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精神疾病史者;②存在沟通交流障碍者;③合并心血管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④患侧进行过手术者。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前需进行常规检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并确认可进行手术后进行治疗,其中支架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一期治疗方法如下:患者进行连续性硬膜麻醉,取仰卧位,采用大量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创面,清除污染物和失活组织,彻底清创后对伤口处进行止血,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以骨折端为中心作一弧形切口,将骨折端显露出来,利用C 型臂X 线机(德国西门子公司,型号:Powermobil)透视观察软组织受损情况,选取合适长度的外固定架,选择外固定架对应的钉点,经皮钻入,采用螺丝钉将较大骨块与主干固定,最后旋入螺钉,连接外固定架,缝合伤口,接入引流装置和负压;二期治疗:一期手术后1 周常规服用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手术恢复情况调整外固定架,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传统组采用常规髓内钉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如下: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或连续性硬膜麻醉,采用上述方法清洗创口,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进行复位,在胫骨踝和胫骨结节之间选取合适的扩髓点,一般可选择在髌骨内侧,胫骨结节上方2 cm 处,作1 个4~5 cm 纵切口,逐层分离,并在胫骨结节上方1 cm 处进行扩髓,选取合适的锁钉及髓内钉,将髓内钉钉入骨折远端,将髓腔将髓内钉钉入骨折近端。在近端和远端瞄准器的辅助下将锁钉固定,手术后1 周常规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②膝关节功能。通过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Johner Wruh)[4]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2 周膝关节功能,Johner Wruh 总分范围为0~35 分,<6 分表示低风险,6~13 分表示中度风险,>13 分表示高度风险,分数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损伤越严重。③有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随访6 个月后的治疗疗效,治疗效果优为患者膝踝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感,且行走步态正常;治疗效果良为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中度疼痛感,行走步态微跛;治疗效果差为踝关节活动异常,剧烈疼痛感,行走步态异常。治疗效果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④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随访6 个月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畸形愈合、固定松动、骨粘连。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支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久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Johner Wruh 评分比较手术2 周后,两组患者的Johner Wruh 评分均大幅度下降,且支架组患者评分低于传统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Johner Wruh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Johner Wruh 评分比较(分,)
注:与手术前比较,*P<0.05。Johner Wruh: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
2.3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支架组患者治疗疗效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支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胫骨是人体的主要承重部位,腓骨是重要连接骨骼,发生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常存在软组织损伤,骨折移位明显[5],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近年来,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传统髓内钉固定术不适应粉碎性骨折和多段骨折等,且传统髓内钉固定术已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在保证治疗疗效的同时满足患者的需求是临床上现在需要攻克的重点,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可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并减少伤口感染的情况出现,临床上现多采用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过程中,二期治疗主要是根据一期治疗效果进行调整加固治疗,有助于提高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支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久于传统组,支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愈合时间均短于传统组,这说明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组。分析其原因如下:外固定支架手术有效减少钢板螺丝钉等物品对软组织的摩擦损伤,有利于促进患者伤口愈合[6];外固定支架可在患者恢复过程中随时调整固定程度,可保持骨折的对线,利于患者的愈合;外固定支架手术减少对骨组织内部的损伤,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也随之减少。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在患者治疗恢复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2 周后,两组患者的Johner Wruh 评分均大幅度下降,且支架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评分,这说明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有助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如下:外固定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且可随着患者的恢复状况调节支架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7];外固定支架可进行多方向调节矫正骨折移位,具有加压和牵引双重优点,能有效帮助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8];外固定支架可允许患者早期不负重运动,有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主要特点是软组织严重缺损,软组织是创面恢复的关键,若软组织出现坏死等症状,需先进行软组织的修复,骨组织和软组织可为创口愈合提供良好的恢复环境,因此,手术过程中减少对软组织和骨组织的损伤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可有效减少对骨组织的损伤,有利于将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预后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在本研究结果中显示,支架组患者治疗疗效优于传统组,治疗疗效差的例数占比显著低于传统组,且支架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传统组,这说明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能有效提高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原因如下:外固定支架可有效避免患者局部组织血液不循环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保证患者骨组织和软组织具有良好的愈合恢复环境,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9];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仅可有效固定骨折端,便于及时清理创口污染物,还可由早期的坚强固定转化为结痂后的弹性固定,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由于生理解剖学特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发生后,局部软组织极易发生坏死、感染等情况,导致局部骨外露,治疗不彻底,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情况出现,本研究结果显示,支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分析其原因如下:①外固定支架未与骨组织和软组织直接接触,可有效减少由摩擦导致的感染率且外固定支架可随患者的康复进程进行有力调节,可避免出现畸形愈合的情况出现。李永军等[2]的研究指出,对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严重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早期可有效固定骨折端,为闭合和创面提供条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可有效促进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