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艺华
[北京市丰台康复医院(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儿科,北京 100079]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小儿腹泻中所占比例较小,通常由抗生素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中益生菌减少而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并诱导肠黏膜损伤所致,如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引发膜性结肠炎及其他并发症[1]。近年来,各种广谱抗生素被频繁地应用于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患病率也不断上升[2]。蒙脱石散为腹泻的常用治疗药物,具有抑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避免肠道菌群失衡时病原菌繁殖、内毒素过多释放等作用导致的儿童肠黏膜损害,能够改善儿童的腹泻症状,但对于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不突出,症状的改善作用也存在个体差异[3-4]。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类重要微生物调节剂,有促进肠道健康作用,它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环境和供给能量[5]。故本研究旨在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蒙脱石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肠道微生态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于北京市丰台康复医院就诊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80 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联合组患儿中男性19 例,女性21 例;年龄1~8 岁,平均年龄(3.82±1.60)岁;腹泻病程2.5~41 h,平均腹泻病程(24.90±4.41)h。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0 例,女性20 例;年龄1~7 岁,平均年龄(3.50±1.50)岁;腹泻病程2~36 h,平均腹泻病程(25.10±4.26)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北京市丰台康复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6],即使用抗生素≥3 d 后出现腹泻的患儿,排便次数超过2 次/d,持续2 d 以上排稀便或水样便;②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者。排除标准:①使用抗生素前出现腹泻或明确其他病因所致腹泻的患儿;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③合并消化系统疾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国药准字H20093375,规格:3 g/袋)进行治疗,1 袋/次,2 次/d。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65,规格:0.21 g/粒),1 粒/次,3 次/d。两组均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①炎症因子。分别于患儿治疗前、治疗7 d 后对以下指标进行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集3 mL 患儿静脉血标本,3 000 r/min 离心处理15 min(离心半径13.5 cm),分离血清,保存于-80 ℃待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操作,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②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治疗前、治疗7 d 后采集患儿粪便标本,用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将粪便中的基因组DNA 进行分离,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试剂盒检测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双歧杆菌、乳酸菌水平。③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治疗7 d 后采集3 mL患儿静脉血标本,用与①同样的离心处理方法得到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型号:7170A)及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M、IgG、IgA 及CD4+、CD4+/CD8+水平。④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症状包括:腹泻、发热、脱水、腹痛。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对比行配对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TNF-α、IL-2 水平均降低,IL-10 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TNF-α 和IL-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g/L,)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g/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0:白细胞介素-10;IL-2:白细胞介素-2。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对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DAO、D-乳酸水平均降低,双歧杆菌、乳酸菌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DAO、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对比()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DAO:二胺氧化酶。
2.3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IgM、IgG、IgA、CD4+、CD4+/CD8+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Ig:免疫球蛋白。
2.4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联合组患儿止泻、退热、脱水、腹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
表4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用抗生素治疗后,肠道菌群发生障碍所造成的腹泻。抗生素触发腹泻的机制主要有3 个方面,一是抗生素自身对于肠道具有毒性,会破坏肠道上皮绒毛功能,并影响人体营养吸收,从而造成腹泻;二是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会杀死肠道中原有微生物,从而使肠道菌群平衡遭到破坏,病原菌增加,由此衍生出的毒性物质会进一步破坏肠黏膜并诱导腹泻;三是抗生素会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继而造成渗透性腹泻。儿童的药物代谢能力弱于成人,使用抗生素后易因肠道菌群紊乱和免疫力降低而损伤肠黏膜,表现为腹泻,不仅使患儿病情恶化,还会增加其他类型感染疾病的发生率,使医疗费用增加;另外,肠道菌群紊乱会对人体的免疫应答及代谢造成不良影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主要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蒙脱石散是新型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之一,能有效地保护肠内细胞,确保肠内正常工作;而且蒙脱石散也能通过固定各种有害菌及霉菌,从而清除肠道内吸附的有害菌及霉菌,使肠内运输和吸收功能增强,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另外,已有研究[7]证明蒙脱石散可以长时间吸附在消化道内并与肠黏膜蛋白相结合,形成肠内防御系统,进而能防止多种细菌入侵、吸附消化道内有害因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微生态制剂是指维持微生态平衡、改善宿主健康水平或者改善健康状态的一类生理性活菌制品和代谢产物[8]。双歧三联活菌作为嗜酸乳杆菌、长型双歧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常被应用于益生菌药物中。该制剂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降低有害物质吸收量,促进营养代谢,支持肠道内正常菌群,对条件致病菌和有害菌生长具有调节作用;同时,含脱脂乳粉与低聚糖是小儿体内正常发育最重要的营养源[9]。
TNF-α 与IL-2 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促炎因子,水平越低表示患儿肠道炎症反应越轻;IL-10是一种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水平越高表示患儿肠道炎症改善情况越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TNF-α和IL-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 高与对照组,此结果说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起到明显炎症抑制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联合微生态制剂使患儿免疫力提高、致病菌增殖受到抑制等。联合组DAO、D-乳酸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菌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微生态制剂对于患儿肠道微生态平衡有保护性的治疗效果,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活菌制剂的早期介入使抗生素对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减弱。联合组IgM、IgG、IgA、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同时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以提高患儿免疫能力。IgM、IgG、和IgA 是B 淋巴细胞在向浆细胞分化过程中分泌出的免疫蛋白,在体液免疫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含量与其免疫力正相关。两组患儿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联合组患儿腹泻、发热、脱水改善、腹痛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给药方案可促进症状缓解。分析其原因:微生态制剂和蒙脱石散合用能起到协同作用,既能促进肠道功能的改善又能增强儿童消化系统的免疫力,使治疗效果增强。相关报道[10]也证实,微生态制剂与蒙脱石散具有协同作用,与急性腹泻配合使用能有效地发挥保护肠道微生物屏障和阻断致病菌破坏的作用,迅速止泻并改善患儿的腹痛和呕吐症状。
综上所诉,采用微生态制剂与蒙脱石散联用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效果更佳,有助于平衡患儿肠道微生态、保护肠黏膜,提高患儿免疫力,缩短病程,促进康复,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