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3-03-01 05:53高瑜严光玉蒋祺炜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成都市职业院校中职

高瑜 严光玉 蒋祺炜

(1.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31;2.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3.成都市教育局 四川 成都 610031)

2022 年8 月19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技术进步是提高创新创业效率的内生动力。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生产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作为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保证体系,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需要一体化协调发展,才能有效统筹和综合利用不同的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彰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内容,能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有机融合,然而在现实中不难发现职业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以下难题。

(一)理解不同,做法各异

当前,不同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各有不同。如有的职业院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素质教育”,有的将创新创业等同为“就业教育”,有的将其视作为“学生活动”。从区域层面看,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不均衡。有的职业院校走在前列,能发挥引领作用,但没有平台;有的职业院校后来居上,富有特色,但辐射不够。不论是认识上的差异还是行为上的差距,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各行其是现象。缺乏区域统筹的顶层设计,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主的新要求。

(二)课程零散,资源匮乏

实践中,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起步较早的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教务管理并计入学分,且以专创融合课程为主要内容,行动较晚的高职院校还停留在单一选修课或者创业培训课的形式。中职学校方面,大多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第二课堂、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展开,尚未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教学常规管理。此外,不少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充足的资源,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三)注重结果,评价单一

当前,对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大多重项目数量、重获奖份量、重学生创业产值等结果性指标,简单强调“创业率”。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与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标相距甚远,与创新创业教育应具有的“教育属性”不相适配。就其实质而言,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在于育人的过程,而不应简单以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无论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不均衡,还是课程资源的缺乏,或是不科学的评价导向,破解以上难题的关键是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上移至区域层面。换句话说,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从学校的“点”上行动拓展到区域的“面”上布局,继而形成一个立体的结构,这就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考量。

二、成都市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设计先行

为打破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职业院校各行其是、缺乏顶层设计的局面,成都市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提出对接产业、市域统筹、中高职一体化联动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强化区域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色和产业技术特性。2009 年,成都市教育局印发《成都市市属高校及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实训实施方案》,对创业课程设置、创业活动设计、创业实训安排、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等方法和途径提出具体要求。2014 年,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人社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同意成立成都创业学院,坚持中职是基础、高职是骨干的定位。2014 年,成都市教育局印发《统筹城乡教育“3+N”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以“3+N”集团化办学统筹开展“学生创业就业行动计划”。

(二)实施为要

有了顶层设计后,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是关键。2015 年,成都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市属高校和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细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与成都市10 所中职学校签署“成都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2017 年,成都市教育局成立成都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都农业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明确联盟的职责与任务,并于同年举办了首届成都市中职学生“创业计划书”设计大赛。2018 年,成都市教育局印发《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如此,市域层面对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进行了统筹实施。

(三)督评支撑

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评价来检验实施效果。2020 年,成都市开展职业院校创新创业督导评估工作,通过实地了解全市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情况,再结合评估结果,评出了成都市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同年,成都市还举办了首届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至此,以学校为整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以教师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双重评价体系得以建立,形成了“个体与整体”嵌套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三、成都市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回顾10 余年的探索,成都市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历经了中职学校创业实践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系统化—高职院校引领带动中职学校发展—中职高职院校竞相特色发展的实践过程。在此基础上,成都市构建了区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目标+课程+资源+评价”的五位一体模式,形成了区域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机制保障

加强市级部门联动机制建设。一方面,加强政策保障。成都市发布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20 项(如表1 所示),从宏观层面统领区域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强化经费保障。投入1000 多万元支持建立起市、省、国家级平台,市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和大学生创业风险援助资金支持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体现了突出产业特征的区域创新创业教育。

表1 10 余年来成都市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

健全区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机制。搭建市级服务平台,成立“成都创业学院”“成都市青年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集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孵化于一体,以平台为载体整合政行企校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创业培训,扶持孵化创业项目,对接创业园区,服务青年创业。共享成都创业学院管理、课程、师资、考评等标准,引领区域内中高职院校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协助各中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成都创业学院试点—中高职创业苗圃建立—产业特色高职创业孵化园区打造”的有效路径。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联盟机制。依托“3+N”集团化办学、成都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都农业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都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优质学校联盟、校企融合、中高职一体联动发展等方式,加大优质高职院校对其他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的引领力度,推动区域创新创业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牵引

研制人才标准,确定区域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职业院校全面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核心目标,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

细化指标体系,引导学校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目标。确立职业院校在建设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示范学校中的行动目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体而言,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载体、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推进专创教育有机融合、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行为,健全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培育创新创业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和创业企业发展。

明确课程目标,发布中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实施。中职学校将“实践创新”核心素养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中职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的品质。高职院校的课程目标重在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专业性,侧重培养“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将主动创业作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一种选择。

(三)课程引领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职业院校实施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2]。为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的课程零散问题,成都市构建了“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拓展模块” 三阶课程和 “通识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实践拓展课程” 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职学校在原有教学基础上,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形成“一校一品”课程实施方案。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必修课,形成大一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技法、大二提升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大三以创业项目实战为主的课程实施方案。

丰富创新创业活动形式,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地实施提供支持。从课程政策、课程组织机构、教学时间、课程内容、管理办法等要素出发,充分考虑要素内部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系统训练计划,实行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协同指导,全方位指导学生参与训练[3]。组织开展“蓉城创响”创新创业大讲堂、市级创新创业教育专题教研活动、市级师生创新创业技能比赛等活动,通过培训引领、交流共进、以赛提升等多种路径指导全市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四)资源建设

设立创业师资基地。构建“校内双创导师—创新项目团队—校企共建项目团队—校外企业专家导师团队”等多主体参与的双创教师团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研组”建设,打通双创师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渠道。市级创新创业平台面向全市职业院校师生开展创新方法专题培训、专创融合师资培训、学生创业训练营、中职校长培训班、中职双创师资培训等活动。

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市级层面,开发面向全市职业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示范课程,如新工科、文创、通识、中职创新创业指导等线上课程;院校层面,高职院校开发专创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中职学校开发与专业结合的双创课程,如“中职生创意实践艺术课程”“JA 青年理财”等。

打造“创业街”“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实践活动平台。如“幸福校园创业一条街”“南城·启蒙创业街”“北城·初语创业街”;“小商品展销会”“电子商务商贸节”等专创融合实践活动;培育创新创业社团或团队,如“皮鞋美容社”“明天创业团队”“彭州竹雕”“撷色染艺”等艺术特色社团。

(五)评价驱动

建立并实施市域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具有代表性、方便量化且可重复验证的指标,从体制机制、课程与教学、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特色创新五个维度,设计了包含师资培养、专业建设、设施建设、资源聚集与利用、课程管理、平台建设、教研成果、创业率等“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

图1 成都市属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市域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督导评估系统。规范评价工作模式,每三年实施一轮专项评估,定期发布《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将评估结果与专项创业项目扶持资金相挂钩,持续推进各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良性运转。

历经十余年的实践行动,区域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四个转变:从中职学校之间、高职学校之间、中高职学校之间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割裂、做法各异的发展路径,向全市中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一体化、院校内部实践机制体系化、院校间交流互助常态化的机制转变;从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模糊、课程设置随意化,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学校工作有规范、课程教学有标准、课程进阶有体系的培养方式转变;教师从教学缺方法、缺资源,向强素养、增技能、建资源、讲教法的教学能手转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从人数少、学得少、实效低,向广覆盖、专创融合、成果展示平台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习生态转变,营造出区域职业院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师生乐于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成都市职业院校中职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