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护生对“网约护士”的从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03-01 02:16虞仁义陈玉爽
全科护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护生网约意愿

董 星,虞仁义,陈玉爽,高 远,余 璐,宁 忻

网约护士又称“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利用执业机构在本单位的注册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 “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病人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1],主要服务形式有上门护理服务、移动健康护理服务[2]。国外网约护士也称“探访护士”[3],早在1893年美国就成立了纽约探访护士服务机构(VNSNY)提供护士上门服务[4],并于1909年首次将上门护理服务纳入医疗保险[5]。英国利用其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医院-社区-家庭信息共享并提供个性化护理[6]。亚洲国家中日本最早在1892年开展上门护理,1994年纳入医疗保险[7],Higashi Yamato医院还专门建立网站为出院病人提供上门护理,通过评估审核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并对过程及评估数据进行详细记录[8],上门护理服务得到了经济和安全保障,进一步推进了上门护理服务的发展。

相比较,我国网约护士起步较晚,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才使得互联网+护理成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全新方向[9]。次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将互联网+护理的工作重点聚焦于“网约护士”,目前已在多个省市推行[10]。护生是未来护士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在互联网下成长的一代,调查护生对从事网约护士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对保障网约护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省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护生对网约护士的从业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培养高校护生成为今后“网约护士”的新兴力量,为地方网约护士的推广发展提供研究基础,推动“网约护士”的深化落实。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6月—2022年9月选取云南省3所医学院校实习护生及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纳入标准:云南省全日制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填写问卷不认真或因各种原因暂停学业、休学或退学的学生。

1.2 调查工具 参考乔慧敏[3]设计的问卷。该问卷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设计了影响因素模型,每一维度及条目编写都依据国内外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研究,具备一定理论和模型基础,克朗巴赫系数为0.7,影响因素累积可解释变异量的86.091%,信效度良好。本研究在实际调查时根据对象的特点进行了部分修改,最终形成本研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具体情况。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等9个条目。具体情况包括对“网约护士”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径、发展前景、从业意愿、愿意及不愿意从事的原因等15个条目。对 20 名护生进行预试验,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2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资料收集整理 采用线上无记名方式收取问卷,被调查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每名护生限提交1次,所有问题做答完才可提交。问卷采取匿名形式,保证资料的准确真实性。本次研究共收集问卷212份,剔除无效问卷11份,有效回收率94.81%。

2 结果

2.1 护生对网约护士的从业意愿 本研究有效调查201名护生,57.2 %的护生愿意从事网约护士,从业意愿得分为(37.29±6.03)分(满分50分)。

2.2 不同特征护生从事网约护士的意愿比较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生对“网约护士”的了解程度、是否有居家照顾病人经历、对“网约护士”发展前景的看法与其从业意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不同情况护生对“网约护士”的从业意愿得分比较 单位:分

2.3 影响护生从事网约护士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护生从业意愿得分为因变量,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见表2,决定系数(R2)=0.365。

表2 影响护生对“网约护士”从业意愿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201)

3 讨论

3.1 护生对“网约护士”从业意愿现状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云南省护生对于“网约护士”的从业意愿处于中等水平,与刘思雨等[11-12]的研究结果一致。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逐渐升高,对居家照顾的需求增加[13],从事“网约护士”顺应国家政策和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医院护士比其他工作场所的护士更难以获得决策自主权和工作时间灵活性[14],而“网约护士”具有内容选择度高,工作时间自由[15]等特点,故更多人愿意从事。

3.2 护生对“网约护士”从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3.2.1 有无居家照顾经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居家照顾病人经历的护生对成为“网约护士”的从业意愿更为强烈(P<0.05)。可能是因为有亲身照顾病人经历的护生能够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更多理性的认识[16],更具有人文关怀能力[17],更知道如何保障服务品质、保障自身服务安全性、避免医疗纠纷此类负性事件发生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等[18]。因此,高校应通过见习、实习等课程的安排,增加在校护生照护病人的经历,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人文关怀能力。

3.2.2 对“网约护士”的了解程度和发展前景认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网约护士”了解程度越高,认为其发展前景越好的护生从业意愿越强(P<0.05),与翁晓羽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对“网约护士”有一定了解程度和认为其发展前景好的护生更加了解“网约护士”未来发展方向、趋势和市场需求,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也更愿意从事“网约护士”。知-信-行理论认为获取知识是改变行为的前提[19],认知了解程度是决定并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20],高校护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关注工作的环境、薪酬、个人发展机会、工作的稳定性等[21],但结果显示59.7%的护生不了解“网约护士”,对其发展前景持不确定和存在风险的态度。因此,高校应该注重“网约护士”政策和发展的介绍,帮助在校护生充分定位“网约护士”的发展状况和前景,从而有助于在校护生结合自身实际特点需求进行多元化的从业选择,推动“网约护士”的可持续发展。

3.2.3 有无实习经历、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有无实习经历、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对“网约护士”从业意愿影响无差异(P>0.05)。与刘晶晶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在试点医院从事“网约护士”的主体是有执业资格的在职护士[23],学校和医院对在校和实习护生的培训力度不到位、方式不恰当或知识的输入率低,没有产生知和信,导致有无实习经历、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对“网约护士”从业意愿影响无差异。因此,建议护理院校及教学医院加强“网约护士”专业教育与培训[24],同时针对不同项目进行专科培训,将培训成绩纳入考核,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增加护生的相关知识,加强护理实践技能培养。广大的护生作为未来护理领域的一部分,我国是否能借鉴日本的经验将“网约护士”的服务内容培训纳入到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从根源上增强各方面能力素质水平,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约护士”发展道路[25]。

综上所述,云南省护生对“网约护士”的从业意愿处于中等水平。网约护士上门服务解决了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病人就医难的问题,为优质护理入家庭开辟新途径。建议未来应该加强宣传,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网约护士”职业操作护理政策的完善及实践考核[26],保障网约护士的健康发展。相信通过深化“网约护士”改革,可以为更多有需求的病人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优质护理。

猜你喜欢
护生网约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网约车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网约车问题研究及对策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