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缘由、理念与发展理路①

2023-02-28 22:17邵艳芬
现代教育管理 2023年8期

邵艳芬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1]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2],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我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至关重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3]数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受到冲击,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成为高等教育客观而普遍的需求。“促进教育与现代化技术的融合能够提升教育覆盖面,扩大教育的影响力。”[4]高等教育数字化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因此,高等教育必须主动应对,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

一、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缘由

传统高等教育限于主客观条件以及思维观念、方法论的局限,一直沿用一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此种模式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鲜有互动感,这必然阻碍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成为重要趋势。

(一)传统高等教育的弊端迫使其向数字化转型

从古代师生口耳相传形式发展至以纸质印刷文字为代表的实物媒介阶段,教育模式几乎没有明显的改变,本质上都是教师凭借教材讲授,学生听课记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挥。非信息时代语境下的传统高等教育存在着很多弊端,如教师居于绝对的中心地位,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均由任课教师主导,这样的教学理念消解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死记硬背,片面强调学生对知识量的掌握,把学生变成机械接受知识的被灌输者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存储器。此外,课堂是一个固定、狭小的空间,学生的教材只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纸质媒材。这种课堂模式缺少沉浸式、情境感、互动性,教与学均处于单一、教条的僵化状态,缺少科学性,教师履行的也只是阶段性教育责任,而不是终身教育责任和继续教育责任。到了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传播发展到以声音、影视为主要手段的媒介。此时的高等教育虽然在纸质媒介的基础上,增加了音频、视频等媒介的教学使用频率,但教学模式依旧是教师统一授课、学生被动地接受固定知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脑、卫星、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信息设备已经把全球联结成一个紧密的信息网络。在新的信息模式下,高等教育向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二)数字化技术开启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在线学习工具和设施的增加,高等教育正在寻求针对每个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更灵活的教育方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极佳路径。[5]可以通过采用视频讲座、远程授课和在线学习的形式创建新的教育范式,从而完善传统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创新教学范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不断迭代更新,使教育者可以依据各种科学数据更快速地分析出受教育者的审美需要与知识诉求。伴随着新媒体进入教育领域,高等教育也随之开始向数字化时代迈进。高等教育使用的主要媒体由传统的文字媒体、声音媒体逐步向图像、音频、视频多媒体融合。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的在线教学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常态,特别是“互联网+教育”和“教育元宇宙”新形态教学形式成为当前革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生动实践。高校是高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从“互联网+”到“元宇宙”阶段,数字媒介的加速演化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创新理念、学习模式、评价范式和教学效果产生了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多元影响。21 世纪的高等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受教育者从特定的空间(如教室或图书馆)获取知识,而现在则是在以图像为主导的网络化社会中获得知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使教育空间和知识空间得以重构和延伸,数字教育开启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三)国家战略促使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势在必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数字化发展进行了布局,数字化转型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6]高等教育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阵地,培养了高素养的前沿人才、构建了数字教育大厦。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是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领域,也是“数字中国战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显现,还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现代大学新型体系构建成为衡量高等教育优劣的标尺。随着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与探索,数字教育为高等教育提质创新赋能,促使数字化、互动化、网络化、终身化的教育理念得以飞速建构,这就迫使高等教育必须变革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手段、更新教育模式。

二、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理念

(一)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理念

高等教育数字化理念是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教育提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服务,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教育理念,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教育发展方向的变革。数字化教育要立足于国家战略,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创造先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数字化教育要赋能教育现代化,以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生态系统的升级换代,实现规模化教育的个性化、互动化。二是教育场景的变革。数字化教育拓展了教育边界,建构了虚拟与真实相互融合的多场景学习情境,整合了社会各领域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全新的育人空间。三是教育思维的变革。数字化教育要求教师理性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以数字技术手段凝聚各方力量,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求异思维模式。四是教材与教具形态的变革。数字化教材包括电子教材和电子书籍,它们可以实现智能推荐、个性化定制、动态更新、多媒体呈现等功能,提高教材的有效性、针对性、时效性和趣味性。数字化教具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反馈、评价、交互、辅导等功能,增强教具的智能性、互动性、自适应性和辅助性。数字化教材教具可以与虚拟现实设备、人工智能平台等相结合,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拓展教学空间和场景,创造沉浸式、情景化、协同化的学习体验。总之,数字化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思维的一种突破和革命,它不仅提升了教育的价值和品质,而且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数字化教育的普及与推广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既要有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也要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还要有学生的需求和参与。数字化教学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虚拟教学与实体教学的融合,是一种互动化、智能化、人性化、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在数字化教育理念中:教学由原来以教师为主导变为以学生为主导,学习由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教育和学校(教师)管理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教师的教学理念由单一教授学生变为教学相长、互相学习,授课方式由教师的单一传输变为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数字化教育由单纯重视教学转为与产学研相结合,大学课程与专业的设置开始与社会需要和就业相结合,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和研究方向被逐渐调整取替,职业化教育需求量愈来愈大。由于互联网成为知识的重要来源,电脑和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特殊的“老师”。在海量信息时代,那种在文章中大量引用资料和知识积累式的学问以及教育理念逐渐被淘汰。教师与学校的界限被打破,使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国际化跨界(跨学科、跨校际)的聘任制成为可能。这些新的变化,都在显示着数字化教育的综合优势。

(二)高等教育数字化获取知识的新路径

高等教育数字化意味着必须利用数字技术,对教育和教学模型进行及时与精准的诊断、分析和评价,进而基于此对学生学习形式、教师教学范式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调控和指导,最终形成可持续的智慧教学服务机制,发挥大数据服务教育教学和教育决策的功效,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这种变革必然对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数字化高等教育和教学在关注建构新型知识体系的同时,更为关注如何获取知识,这种获取方式与传统方式差别很大,它主要围绕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一是所有高等教育媒介都是社会媒介,我们在使用这些媒介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在运用新媒介改造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这就意味着那种一味将重心放在教育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单一范式即将终结,教师必须进行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他们应该始终站在教育与科研的最前沿,时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教学方法。这种“教”与“学”的双向提升,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还应具备体系化的数字教学技术和数字化教学方法。二是高等教育活动其实是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参与的一套复杂的反馈系统,不仅仰仗视觉(眼睛)和听觉(耳朵),教育数字化使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视觉和听觉形成通感效应,最大限度实现教育的全景化、立体化、综合化、情境化。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将讲与听作为全部教学方式的做法,利用数字技术使教学能够在情境化、沉浸式、虚拟化、互动化的全息教学氛围下展开崭新的教学模式。三是高等教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知识的视觉化和图像化,是使用新媒体技术来描绘知识、探索知识、更新知识的过程,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概念化、抽象化、教条化传播与讲授层面,教育与教学应该以更加感性化、具象化、生动化的新形式加以展开。这种新形式打破了僵化、生硬的讲解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真正地做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四是获取知识的范围更加广泛,利用互联网可以获取很多知识。这就拓宽了一味依赖教科书、教案和讲义而获取知识的单一渠道,使网页、客户端既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亦成为学生的另一类“教师”。五是可以把自己所见和所理解的知识呈现在屏幕上,并随身携带。传统教育的纸质教材被电子设备所取代,沉重的书籍被极为轻便的光盘、U 盘、硬盘、iPad、电子书、手机所代替。尽管学生使用知识载体的重量减轻了,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却呈几何式增长。在知识爆炸和海量信息的冲击下,如何选择最为有效、最为便捷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师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六是知识的流动性、变化性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依据最新的科学实验、考古发现、学术实践,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及时有效地吸收最新的知识和最新的结论,做到永远立于知识的“潮头”。否则,教师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七是数字化推动知识凸显实验性、未来感,未知世界对我们的诱惑远远大于已知世界,探索未来成为教师获取知识的原动力。为了探索未知世界,教师必须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以满足数字化带来的新变革。

步入数字化社会后,媒介形态的加速演化使当代文化的传播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网络的出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使知识与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当前,移动互联网很快发展到当下所谓的“元宇宙”形态,媒介的演化在加速度进行,高等教育乃至各学段教育教学均发生新的模式变化,文字材料、图像资源、音频视频等资源走向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客户端,传统的以纸质媒介为主的教师统一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取代。新的媒介突起促使高等教育发生质的变革,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以纸质媒介、视频音频媒介为载体的局限,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等技术手段,使学生摆脱时空的束缚,能够根据自我爱好和专业研究方向选择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了探索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高等教育数字化的发展理路

(一)创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角色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转换为学习资源的整合者。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意愿采用各种学习资源,并对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以多媒体和网络的形式有选择地呈现给学生。[7]授课结束后,教师有指向性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和他们一起深入讨论,指导学生主动研习。在这种情况下,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家长式”传播被“互联网+”的大数据知识的获取范式所替代,教学方式由教师的讲授转换为学生沿着自身感兴趣的问题主动探究,加速提升了大学生的自我规划管理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教师引导学生借力“互联网+”,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和解决新问题,侧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最大化地发挥其主导性和创造力。[8]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在逐步改变。“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师居于绝对中心的单一“填鸭式”课堂学习模式,他们更适应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生活。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以及手机客户端便捷的在线学习,使大学生快速获取信息与知识,并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消化。诸如文学、历史、艺术史以及英语等课程,甚至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学生自己通过音频、视频课程就可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空间已经从校园和教室的单纯物理空间转变为“线下+线上”的融合空间,由高度数字化的线下真实空间和线上虚拟空间融合而成。[9]另外,过去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必须要向授课教师求助解答,现在则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沟通或者远程一对一授课得到答案。“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将采用‘双教师’模式,一位优秀的教师远程授课,另一位教师在教室观察与辅导。”[10]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分别得到改善。学习通、腾讯会议、钉钉、慕课等APP 的使用,使实现教学新路径成为现实,新的教育模式、学习模式的研究应用及推广在逐步进行。科技跃进的速度已经大大快于教育的发展步伐,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终结的周期正在加速变短。信息大爆炸让教育主体和传统教育范式都不得不面对新技术奋起直追。[11]

“互联网+”模式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并富有吸引力,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学手段也在进行多样的探索与变革,这有效提高了“教”与“学”的双向教学质量,超目标地完成了人才培养任务。知识的传播方式由以教师的讲解演示、中心化、集权化,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在互联网的各种平台,学生可以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大学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延展到“互联网+”的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例如,从投影仪发展到多媒体,教育者的教学手段更加网络化、多媒体化和综合化,教学的服务目标亦多样化。过去的教育只有传统教材,现在出现了电子教材、数字教材。与纸媒教材不同,电子教材、数字教材让教师授课变得更加形象化、直观化、感性化、图像化,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教学组织形式获得的突破性变革,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它以音像媒体储存、处理、传播教学内容,使授课范式更加生动多元。诸多新媒介的采用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亦能满足学生的集体学习,使学生能够依据个体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互联网+”新数字教学方式颠覆了原有的师生关系。这种新模式的采用可以使学生直接与各种音像媒体建立人机联系,从多渠道来获取知识信息,不再把教师和教科书视为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以新的教学方式对人员及书刊、直观教具、音像资料进行最优化的综合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手段的介入,扩大了教学规模,使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远距离的广大区域传递教学信息。凡有计算机和网络终端设备的场域都可以成为课堂,一个教师能同时教授成百上千的学生,这大大节省了师资、校舍和设备等诸多成本。此种远程教学对于加速提升我国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的教育水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形式的介入,能够借助音频、视频传播教学内容,由此打破时空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使书本上的文字知识图像化、音频化,这为学生掌握难以理解的知识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通过眼、耳、脑、手等多种感官将外界信息传递给神经中枢而形成的。在学习中,眼、耳、脑、手的功能发挥得越好,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越高。“互联网+”和“元宇宙”的引入,能够极大延伸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眼、耳、脑、手的学习效用,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改变高等教育思维模式

“元宇宙”是通过AR、VR等科技与互联网的助力而产生的可以媲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至今,“元宇宙”尚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定义,它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元宇宙是融合诸多数字技术而形成的新兴虚实互动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其在高超电子技术的帮衬下供给情境式体验,在数字孪生技术的协助下生成现实世界的类象,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机整合,而且允许每个用户予以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12]

元宇宙为互联网的高阶形式,其出现标志着世界进入数字时代的初级阶段。作为体验式的虚拟空间,元宇宙的主旨是对数字资产和数字身份进行拓展。作为元宇宙教育来说,教育资源将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3]“元宇宙是人类数字化、智能化高度发展背景下的虚实融合的社会新形态。”[14]现在,元宇宙的出现正在为社会注入全新的想象力。从虚拟校园到“元校园”,元宇宙与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会给学生、教师乃至整个教育行业带来各种难以预知的变化。“元校园”不仅是真实校园在虚拟空间的延伸,更将是通过连通线上虚拟校园平台和线下各类人工智能物联网系统从而实现软硬件一体化的虚实融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教师的线上日常教育活动表现出两方面趋势:一方面,可以形成良好闭环,自成体系;另一方面,能与线下教学形成交叉,二者互补互融。[15]

如果说“元宇宙”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形态,那么年轻人对科技与信息的接受远比教师要快速得多。从互联网到“元宇宙”,高校每个学科的知识传播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改变。对于空间的重构与数字媒体发展带来的视觉新体验,为当下的高校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如“元宇宙”语境下的艺术设计学科,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直接打造了属于虚幻的数字化的空间。同时,亦能将现实与虚幻的场景进行一个全新的规划。利用“元宇宙”虚拟方式,设计师们可以对公共艺术设计、场所雕塑、建筑景观进行预演,对人流的多寡、特殊天气、不同季节和四时变化、突发事件下的环境进行预判,从而避免这些环境变化对设计产生不良影响。对于雕塑和工业设计等课程,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学生创作,利用“3D”打印技术和数字化全方位扫描,精准实现造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缩短基础造型训练课程的周期,增大学生的创作期限,为他们的个性化毕业创作赢得更充裕的时间。此外,生物学、医学、工学、化学等高校学科,目前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虚拟数字化空间完成了更多的学科实验,不仅为搭建“元宇宙”课堂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办法,也为模拟教学过程避免操作失误提供了更多有力的参考依据。

(三)推进教育资源整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模式必须因时而变,高校的课堂教学必须将教学能力强、授课经验丰富、幽默风趣的教师和最好的教材、课本、教案等统筹在一起。如何让学生使用最好和最全面的教育资源,是我们目前在高校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下,高校教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亦在不断地探索、演进和改革,从纸质教材发展到与数字化教材相结合,让数字化教材和纸质教材逐步互动化。例如,在纸质版教材的相关疑难问题之处设置超链接或者其他数字链接方式,让学生通过扫码阅读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学习。从课堂教学应用来看,教师在现实课堂以课件讲授的教学方式,结合互联网、VR/AR 等技术,可以实现数字教材的仿真化,辅助如物理、工业机械、医学医疗课程教学。未来,教育在“元宇宙”阶段可以实现教材内容学习的立体化、仿真化、互动化,像谷歌地图、百度地图那样,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把真实的场景如中国美术馆与科技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等同样复制到数字化空间,通过VR/AR/MR技术能够帮助呈现部分不易或无法真实展示的实物,拓展美术馆、博物馆的展览范式,让观众摆脱时空限制,进而给参观者提供虚拟现实的美术馆、博物馆情境,使观展活动在沉浸式氛围下圆满完成。[16]

数字化教材为教学设计注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实施提供了更多的方便,进而提升了教学效果。教育“元宇宙”高度真实和沉浸式的特征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存在感、临场感,使用户身临其境般地学习成为可能。[17]从真实存在的教室展厅,到虚拟存在的数字化空间,再到人头脑中的思维空间,都是在创造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如古希腊艺术鉴赏,传统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知识讲解,借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媒介感受古希腊的艺术之美。在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通过MRAR 的融合现实和模拟现实技术,能够将虚拟空间与真实情境完美融会,把数字技术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频、视频等虚拟技术植入高校教学,实现虚拟空间和现实情境的共融,并允许每个学生在虚拟的数字化空间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探索。仍以古希腊艺术鉴赏课为例,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题之后,由学生自行带着问题走进虚拟的古希腊艺术世界,在完成每一个探索研究的学习环节以及欣赏每一件作品之后,必须准确回答问题之后才可以从云展厅退出,然后再去开启新的知识大门并进入下一步学习。教学模式的改变从根本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并及时完成课业任务,大幅度改善学习效果并提升学习质量。

(四)革新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

第一,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教学设计环节,“教育元宇宙所呈现的环境与现实世界非常相似,能够通过模拟物理定律为用户提供一个逼真的现实世界环境”[18]。如对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赏析,可以将课程设计为学生借助VR/AR 直接步入“元宇宙”世界的线上云展厅,在“元宇宙”的形态下实现与北宋非常相似的历史情境。通过镜像模拟实现欣赏者在北宋清明节前后的东京汴梁城漫步,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装扮、一个角色,在虚拟的现实世界去逛每一家店铺,可以使用虚拟货币去进行市场交易、点餐喝茶,感受北宋时期清明节前后的风土人情:城市街道的纵横交错、店铺排列的错落有致、人潮鼎沸的喧哗场面。然后回溯到适合我们的真实世界,摆脱传统的实物纸质教材和影像媒介教材,实现“元宇宙”立体空间的现实与虚拟、仿真化与互动化的学习感受体验,最后引导学生从知识汲取者转为知识共建者和体验者。从教学体系来看,现行的教育体系大致上仍然是19 世纪的“工厂模式”,所有学生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以相同速度、相同方式钻研。[19]“互联网+”的到来,使教师从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变成资源的整合者。而在“元宇宙”中,高校的“工厂教学模式”将直接打破所有高校教学师资水平不平衡问题,打破不同水平高校师资力量的水平差异,让学生面对同一个AI老师,平等地享受优质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使高校自身的授课教师成为该课程的助教。建立一个“元宇宙”形态下AI 老师授课配合真人老师教辅的教学元宇宙模式。在正常线下授课进行的同时,教师针对模块化教学,将重点知识拆开来缓存在互联网上,同时配备教辅资料,以便于突发状况期间学生线上学习。线下实地面授课堂教学依旧进行,最终实现“现实世界的课堂教学”“互联网+”“元宇宙AI 老师授课配合真人老师教辅”,构建线上线下互为补充、便于切换的混合教学新模式。

第二,学习模式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在“互联网+”向“元宇宙”迈进的新形态下,学生学习方式智能化,是对课堂教育教学的极大补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提交纸质作业、实验报告的基础上,设置复习操作、作业、报告和阶段模拟考试的全程游戏化、互动化。在“元宇宙”虚拟的自学空间,学生每完成一道题将在虚拟数字空间打开一扇门,获得虚拟金币,并得到相应的虚拟学分。只有完成任务之后,才可以进入开心的网络“游戏”状态,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于关键的知识点上进行扫码阅读,从而获取问题的答案。如此,学生有问题可以求助虚拟的教师进行辅导,学习与复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互动化和游戏化的过程。在教学评价方面,根据每个人回答问题的时间、每个人回答问题错误的频率、开启知识大门的数量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给予综合成绩评判。学生在现实课堂学习的精力集中程度,课下通关的顺利情况,都可以作为对学生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具体依据。如果只是把学生和内容资源放在一起,无论内容资源是书籍视频,还是虚拟场景,都不会使学习过程自然而然发生,因为其中缺少一项关键要素——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就是很多个“0”,通过师生互动,如果学生产生了成长期望,并转化为学习动机,那就是前面的“1”,教育这才有了意义。[20]在“互联网+”向“元宇宙”迈进的阶段,教师则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方向,继而转化为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学习内容固然重要,但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助力学生养成并发展学习目标,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第三,学习方式与教学评价模式形成了多样化格局。在“互联网+”向“元宇宙”迈进的新形态下,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再是统一要求的教学进度。新一代高校大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身定制个性化学习进度。一个学期听多少课,完成多少学时,均可在现实的课堂与“元宇宙”学习空间中交互完成。每个学生在完成学校正常要求的学习任务之外,还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实现个性化课程定制,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完成两个星期的教学内容,或者在“元宇宙”的数字课堂进行另外一个专业的学习。学生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历年该门课程平均成绩之上,便可顺利通过并拿到学分。完成学分要求之后,学生可以申请提前结束学业,甚至可以跳级,或者可以申请修双学位。常规的高校课堂学习进度与“元宇宙”个性化学习进度相结合,从学习方式的本地授课到“元宇宙”教学模式,从应用常规教材到虚拟数字教材,从现实教室学习到虚拟课堂学习,从现实教师到“元宇宙”虚拟的AI 老师,从现实同学的课堂互动与“元宇宙”数字同学之间的竞争互动,实现真实教学与“元宇宙”形态下的教师、教材、学校以及教育体系的交互混搭,最后合并重叠,完成学生对于学习进程的主动把控。在自主的学习进程支配下,数字课堂突破了学生正常学业完成时间和学年结束时间界限的限制,最终使教学评价由常态学分制和多维学分制相结合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处于“元宇宙”时代的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个性化的学习进度,只要考试顺利通过,完成规定学分,满足教学评价的量化评价条件,便可实现学业的正常晋级。

在“互联网+”向“元宇宙”迈进的新形态下,学校教学中的同学、班级、年级、课程都是动态的。在虚拟现实里,每一名学生享受的学习资源均处于平等状态。“元宇宙”教育亦能使教师或学生以虚拟形象构建关系,每个虚拟形象均可指代教师或学生在数字教学中的角色。师生也可以在教育“元宇宙”中进行社交。这种随时随地沉浸式的交互体验,给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创建了近乎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学生不仅可以接受顶尖AI老师提供的指导,还可以拓展各自的学习生活空间,提供更多的学习社交机会,在完成“互联网+”向“元宇宙”迈进状态下,实现学分的量化评价+现实学习过程评价+虚拟空间学习评价=综合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合理化。教育元宇宙为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空间,诠释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如果学生主动融入这个新的学习环境,融入这个新的生活维度,最终将极大地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

四、结论

从“互联网+”到“元宇宙”,媒介的加速演化为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内驱力。目前,虽然技术领跑在前,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课件的完善、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仍是关键问题。一些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包括组建优秀的教师队伍、AI 教师的实现,的确可以打破由地域差异等因素造成的教学师资水平的不平衡等问题。但是,在短期内很难完全实现“互联网+”和“元宇宙”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互联网+”和“元宇宙”的开发应用,必然为高校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带来突破性的改变。然而,技术的开发需要有人投资、有人运营管理。在“互联网+”与“元宇宙”的开放性空间,如何把握学生动态、保护个人隐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抵制网络世界的不良因素等也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在形成完善的“元宇宙+教育”的产业链之后,“互联网+”和“元宇宙”媒介的加速演化才能真正为创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插上双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