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乡村治理方向建设路径研究

2023-02-26 17:16文武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

摘 要:标准化是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乡村治理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建设为研究对象,梳理试点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建设试点的标志性事件及典型经验,探索乡村治理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建设路径,以期为我国乡村治理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治理,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0.022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Rural Governance in the Standardization Pilot of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WEN Wu

(Liaoni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Standard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effective rural governance. This paper takes the standardization pilot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of rural governance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orts o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ilot construction, summarizes the landmark events and typical experiences of the pilot construction, and explores the standardization pilot construction path of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in rural governanc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pilot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of rural governance in China.

Keywords: rural governance,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standardization pilot

0 引 言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标准化作为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制度形式,在农村综合改革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1]。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治理)标准化试点建设,旨在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农村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使村民自治更规范、乡村法治更完善、治安防控更高效、农民教育更普及、文明实践更美好、传统文化更优秀、艺术振兴更繁荣,解决乡村治理中存在的标准缺失、可复制性低等方面问题,从而保证农村综合改革措施更具操作性,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有助于农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有益于乡村治理典型经验示范作用的发挥。

1 我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现状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财政部 关于开展农村综改标准化试点的通知》(国标委农联〔2013〕79号)的印发标志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之后分别在2014、2016、2018、2020、2022年下达了第一批39个、第二批50个、第三批40个、第四批12个和第五批33个试点项目。按试点项目重点领域进行统计分析,第一批试点重点领域包括美丽乡村、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和农业社会化服务3方面;第二批试点重点领域包括美丽乡村、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建制镇4方面;第三批试点重点领域包括美丽乡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小城镇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7方面;第四批试点重点领域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乡村治理、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方面;第五批试点重点领域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农村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1个方面。

農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建设项目的重点领域从第一批只有3方面内容到第五批涵盖11方面内容,9年间,根据国家不同阶段农村工作重点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为农村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在2020年第四批、2022年第五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中,出现了9个乡村治理项目,涉及浙江(2个)、四川(2个)、辽宁、江苏、江西、贵州、重庆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试点项目承担单位情况看,构成为“政府+科研机构”或“政府+企业”。政府为主要项目承担单位一方面体现出政府对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为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 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治理)标准化试点实践探索

目前,第四批下达的2个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治理)标准化试点建设任务均已完成,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现对第四批试点项目中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以下简称象山县)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以下简称郫都区)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2.1 党建引领

坚持党建引领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必要之举,是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一是完善党的基层治理平台。郫都区紧扣标准化试点建设目标,基于党群服务中心搭建治理平台,从“空间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常态化”三方面指导全区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工作,使原本只具备单一功能的议事场转变为多功能性的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郫都区还积极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提高了村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象山县樊岙村设立“南田老周”工作室平台,制定季度培训计划,集中开展培训,不但包括调解业务培训,而且将党建与培训融合,邀请镇干部对相关政策进行细致解读,普及业务知识,同时邀请公检法同志分析村务相关案例,传授调解技巧。二是创新乡村治理多元共治体系,深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精神。郫都区创新“村规民约+院落公约+生活信用社”多元体系,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着眼点,营造乡风文明氛围,突出生活价值和人本导向,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让社会的温暖触及每个郫都村民的内心。象山县樊岙村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模式,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建立民主决策制度和矛盾调解排查制度,积极构建村班子与村民的紧密联系,从根源解决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事项。

2.2 標准治理

标准化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农业农村发展的规划、文件、政策中的重要推进内容[2]。一是以点带面,试点先行。自郫都区获批试点建设项目起,项目组通过制定方案、实地调研,选取了先锋村、青冈村、青杠树村等12个村社作为项目的标准化示范点位,制定《村民文明“诚信积分”考核规范》《“晒奖评育”工作规范》等系列标准,加快推广标准化建设成果,并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实行规范管理,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和绿色发展意识。二是固化改革经验,营造标准化氛围。近年来象山创建了融合“说事、议事、办事、评事”的象山“村民说事”制度。这是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上的一项创新举措。同时象山县紧抓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这一契机,使标准化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引领性作用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挥,围绕“说、议、办、评”四个主要环节,在全县全面推广“村民说事”标准化,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3 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治理)标准化试点建设路径探究

经过三年多在乡村治理领域的深耕实践,在深入分析乡村治理标准化的开展情况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治理)标准化试点的建设路径。

3.1 注重党建引领,多元共商自治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

乡村治理领域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党支部在党建统领、村民自治、治安防控、农民教育、文明实践、传统文化传承、艺术振兴等方面的规范性或指南性标准制定工作;深化党的领导,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明确党支部职责任务标准,旗帜鲜明地加强农村党支部对各项事务的领导;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在动力,从增强农民的组织化工作着手,实施乡村联机制制度,使分散的“个人化”农民逐渐成为有着经济利益、社会关联和组织力量感的,被“组织化”赋能的成员农民。

搭建基层治理平台与多元治理体系。以健全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为主线,建立议事协商制度、志愿服务制度标准,打造以党组织引领为核心,多种群体力量广泛参与、多种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的乡村治理标准化模式。围绕各种乡村治理管理内容,广泛征求村民、外来租户、乡镇企业员工等多方意见,倡导全民参与。

3.2 强化标准导向,创新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是承载典型经验的关键环节和要素的基本框架。将经验转化为标准是实现标准化的必要过程,是固化经验模式的有效手段。构建标准体系、制定标准等标准化活动是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现典型经验转换落地的有效手段。

乡村治理标准化体系应包括村民自治实践、乡村法治建设、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农民教育培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艺术振兴乡村。通过在先进乡村开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并转化为标准文件,实现经验的流程化、可视化,提升经验交流、学习、复制的时效性与便捷性,实现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的目标。

与此同时,也要注重营造乡村基层标准化氛围。宣传和培训是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实施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努力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标准化的氛围,使社会各界的标准化意识和理念切实提升,实现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的目标。通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不同形式的标准化宣传培训,一方面,实现提升乡村基层对标准化认知度的目标;另一方面,实现提高各相关部门运用标准化方法开展乡村工作能力的目标。充分利用基层治理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报党刊、网络平台、宣传画册等各种媒介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并通过召开项目启动会、乡间小课堂、标准发布会等活动,宣传标准化理念、知识以及实施效果,营造浓厚的标准化氛围[3],使标准化思维不同程度地融入乡村治理工作中。

3.3 紧扣因地制宜,深耕乡村文明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凝聚枢”和发展“风向标”,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4]。良好的乡村文明风气是开展村民自治实践的基础,是组织乡村法治建设、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农民教育培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艺术振兴乡村的目标。

乡村文明建设是贯穿试点建设始终的重要因素,应该因地制宜深入发掘。文明实践、传统文化、艺术振兴标准化建设,要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要借助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巩固农村思想阵地,深化思想道德宣传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家风、民风、乡风,成为乡风文明的主旋律,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德治”优良传统引入乡村文明行动中。

因地制宜编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宣传阵地建设标准,明确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艺术振兴乡村、法治科普教育普及的思想核心内容和具体实施的要求规范,旨在将乡风文明、法治意识、科学精神、文明理念逐步浸润到群众内心,转化为自觉行动,引导村民崇尚科学,适应现代化生活方式。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鲜明标签,在乡村治理标准化建设中,应重视地域特色,探索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深挖地域民间艺术技艺。以标准体系为船,以标准为帆,将挖掘出的物质或非物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及民间艺术用标准化手段,呈现传统文化、民间技艺的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促使大家了解、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学会如何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并将传统文化、民间艺术转化成经济效益,扩大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实现艺术振兴乡村。

4 结 语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治理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依据和行动指南,乡村治理内涵和外延将不断丰富。在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承担着新的责任使命。持续完善乡村治理标准体系,不断将乡村治理标准化研究向纵深拓展,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健全乡村治理的监督保障标准体系,加强在乡村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艺术振兴乡村等方面标准制修订研究是标准化手段在基层建设实践中得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马晓蕾,云振宇,王宇彤,等.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标准化,2022,616(19):144-148.

[2]仝国栋,应珊婷,姚晗珺,等.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发展路径与经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7):36-40.

[3]仝国栋,应珊婷.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1(23):174-179.

[4]王爽,王波,李倩,等.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9(10):39-44.

作者简介

文武,硕士,标准化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化理论与应用、知识产权管理。

(责任编辑:张瑞洋)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要想方设法留住精英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乡村治理实证分析
关于“乐活乡村”的调查分析
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不同模式
探析乡村治理主体几个相关问题
乡村精英流失背景下灰色势力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