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霞 洪伟 方向进 张仙梅 李妙
摘 要: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是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加快构建国家新型标准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构建电动工具领域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体系建设为例,探讨团体标准体系发挥的科学指导作用,提出企业“浙江制造”标准研制建议,助推电动工具制造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浙江制造,电动工具,标准体系,高质量发展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0.021
Construction of Association Standards System Boosts the High-qual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Zhejiang Made” Association Standards System of in the Field of Electric Tools as an Example
XUE Haixia HONG Wei FANG Xiangjin ZHANG Xianmei LI Miao
(Jinhua Academy of Metrology and Quality Science)
Abstract: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association standard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decisive role of the market in standardized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s system. This paper takes the “Zhejiang Made” association standards system of electric tools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scientifi c guiding function of association standards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Zhejiang Made”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too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eywords: Zhejiang Made, electric tool, standards system,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0 引 言
《國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在国家层面政府供给的标准主要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地方层面政府供给的标准则为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为了满足地方的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需要统一的特殊技术要求而制定的,是定位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团体标准是为了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定位于一般性的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实际操作中,这两种标准在制定范围和内容上要有所区别、合理分工,更要协调配套、协同发展,共同支撑构建新型标准体系。2018年1月,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确立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明确“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这相当于赋予企业、商会、协会更多加强行业自律、夯实行业基础、促进产业升级的动力。那些高质量的原创性团体标准不仅可以帮助提升产品质量,还带动整个行业进步。标准是企业提升质量的主要工具,团体标准更是以其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技术含量较高、创新性更强等特点,成为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之一。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是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加快构建国家新型标准体系的重要举措。“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是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以“标准+认证”为手段,集质量、技术、服务、信誉于一体,经市场与社会公认,代表浙江制造业先进性的区域品牌形象标识,是浙江制造业的“标杆”和“领导者”,是高品质高水平的“代名词”。本文以电动工具领域“品字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体系建设为例,探讨团体标准体系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 电动工具产业现状
电动(园林)工具应用领域广泛,全球市场需求巨大,每年基本保持2%~3%的稳步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动(园林)工具市场规模可达460亿美元。中国制造电动(园林)工具在国内及欧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浙江是电动工具制造业大省,全省电动工具产业总产值超百亿元,占全国销量80%,“块状经济”特色显著并具有电动工具产业链综合优势,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国电动工具行业是国内最早采用国际标准的制造行业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的被动跟踪、收集、转化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发展到目前已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并建立起与国际接轨、以产品为龙头、以安全和电磁兼容为主体的标准体系。电动工具行业的同步采标率接近100%,但安全要求和电磁兼容要求以外环保、能效、性能等要求,并未明确作出详细规定。在应用过程中,产品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例如输出效率、运行稳定性、负载耐久、尺寸精度、深度微调精度、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没有作出要求,影响产品质量的提升,导致机器寿命短,使用体验差,有些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浙江制造”标准定位为对标国际、国内一流,由我省制定的体现制造业发展创新水平、符合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具有高质量高效益内涵特征的先进团体标准。“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产业协同”作用,贯彻我国标准化战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标准和认证为抓手,运用高标准,推动全产业链质量提升,为充分发挥浙江制造标准助推我省乃至全国电动工具产业高质量、品牌化发展的“标准化+效应”,加强电动工具领域浙江制造标准建设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协调性,构建电动工具领域“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体系,提升标准整体效能,以标准倒逼产业链企业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引导标准回归市场需求,通过高标准、高品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产出企业要充分发挥标准在引领、带动区内产业链协同发展,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有效指引相关产业领域解决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全局性、统筹性等问题,以及新兴制造业标准缺失与融合性不足等问题,为产业全局发展“查漏补缺”。
2 电动工具领域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2.1 系统性原则
系统考虑全省电动工具产品现状、产业链結构及产业区域块状集聚发展特色,分类梳理完善标准体系顶层设计,覆盖我省电动工具领域相关产品。
2.2 “专、精、特、新”原则
围绕有专利背景、性能优异的精品,个性化的特色产品,新产品,以及拳头产品、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展开,重点瞄准绿色、高效能以及功能性产品。
2.3 协调性原则
与已有的标准化工作基础相协调,与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体系配套衔接和优化升级,避免互相交叉重复。
2.4 引领性原则
结合全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浙江省金华市的战略部署,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先进设备、产品功能、先进技术、节能降耗、智能制造、信息化等因素充分吸纳,体现标准先进性、话语权及经济社会效益,树立先进标准标杆,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电动工具行业发展。
2.5 国际性原则
充分融合国际大买家、大品牌的品质管理采购要求,充分结合国际国外标技委、国际检测认证机构的标准化工作基础,提高浙江制造标准国际化水平,以标准国际化带动产品走出去。
3 标准体系构建
3.1 标准体系框架
根据浙江省电动工具产业特点,响应政府绿色智能、高端装备战略区域经济特点,结合“品字标”团体标准已发布及需培育现状,按照零部件和产品类两个方向,由通用零部件、专业零部件、金属切削类、研磨类、装配类、园林类、矿山开采以及其他类8个子体系部分构建电动工具领域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3.2 标准体系目录统计
电动工具领域“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体系按照标准层次、产品标准类型形成标准目录,标准目录涵盖已发布的浙江制造标准170项。具体标准目录统计如表1所示。
4 结 语
国家竞争的基础是产业竞争,标准之争是产业竞争的核心。电动工具行业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中建立了电动工具安全标准体系,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国内外市场取得了卓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浙江作为世界电动工具生产基地,逐渐树立了品牌意识,深知品牌就是竞争力,通过系统建设电动工具领域“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体系,打响浙江省电动工具“品字标”品牌形象,以标准提升带动品牌提升,以品牌提升带动品质提升,以品质提升带动产业提升,建立以市场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今后将持续围绕高效低耗、绿色设计等方面与技术创新密切结合,与制造技术密切结合,开展浙江制造标准研制,增强行业科技创新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
薛海霞,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企业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服务业与农业标准化研究。
(责任编辑:张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