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共同体助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3-02-26 17:22陆建亮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

陆建亮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义务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教育共同体建设成为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治理模式,强调教育公平,主张通过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既有利于促进校际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助于共享教育教学经验和创新成果,进而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的实践经验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师资力量的共享,逐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教育共同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小学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当下的一项重大民生政策

202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以此定下目标“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市(地、州、盟)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绝大多数县(市、区、旗)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因此可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推进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继“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教育民生政策。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公平”和“均衡”是两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还特别强调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指出要坚决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通过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减少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平等,使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抓住重大机遇,开创教育新局面,并且明确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通过建设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优秀教育师资,可以提高教育的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会议精神对于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二)组建教育共同体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人力资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口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因此,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可以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值有距离,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班级学生数较多;二是区域义务教育彼此交流与合作不够,整体协调发展缺乏有效指导。

有鉴于此,组建教育共同体就是针对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突出问题所搭建的平台,就是要建立义务教育学区与学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加强交流与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让大家在交流与协作中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就是要把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问题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科学发展的重点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长期困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二、教育共同体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机制

(一)“教育共同体”的价值内涵及表现形式

1.何谓教育共同体

教育共同体就是基于共同的教育信仰、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共同的教育范式中的教育工作群体,以此实现校际的资源共享、均衡发展,最终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而又均衡的教育资源。教育共同体强调各个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共同追求教育的价值和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不受社会经济地位或地理位置的限制。这种合作和共同努力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减少不平等,并促进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斐迪南·滕尼斯认为,共同体就是指通过某种积极的关系而形成的群体,是统一地对内外发挥作用的一种结合关系。在库恩的范式理论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是“科学共同体”,就是由一些对某一学科或专业具有共同信念的人组成。其实,他们的本质差不多,某种积极的关系就是一种共同信念,“体”则代表着群体成员不仅仅是一个。

2.教育共同体的表现形式

教育共同体的表现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交叉的、多层次的。从宏观层次而言,教育共同体认真贯彻全民教育思想,贯彻终身教育思想,融合家庭、社会、学校三大阶段;从中观层次来说,教育共同体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合,包括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城区学校教育共同体;微观的教育共同体则是教师小群体、班级小集体的联合。在这里,教育共同体指的是一种中观层面的联合,指的是校際的融合、共建。

(二)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关键环节

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遵循交流、合作、共享、发展的原则,在实践中探索教育共同体建设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共同体活动,实施优势带动、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提升共同体的办学质量,从而全面助推区域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提高区域内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指数。

1.建设教师共同体

在遵从学校、教师双向意愿的前提下,建立多形式的教师交流机制,优先满足共同体内学校需求,实现共同体内的优秀师资共享。加强共同体教师培训,整体提升教师学科技能和专业素养。通过定期举办专业培训和研讨会,可以帮助共同体内的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方法和技术,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共同体内的教师通过彼此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如教案、教材、教学活动等,可以协助其他教师改进教学。此外,共同体内的观课和互相反馈机制,可以让教师相互学习,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课堂教学。

2.建设教学共同体

教学共同体可以制定一致的教学标准和评估方法,以确保不同学校和区域的教育水平一致,从而进一步落实共同体联合教研制度,统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通过对共同体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的分析研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此外,还可以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项目,如跨学校的科研项目、文化交流等,以提供更广泛的教育机会。而教学共同体内的评估体系,还可以协助监测各校的教育进展,定期提供反馈,帮助学校改进教学和管理。

3.建设资源共同体

推进校本化资源的开发,建立优质校际资源共享机制。构建课程资源库,强化校际互动、学科互动和研发互动。在资源共同体的助推作用下,建立了共同体学校教学资源、功能教室、家长资源等的共建共享体系,从而提高了各类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资源更加均衡分布,减少资源不足的问题。而随着资源共同体内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关系的确立,校际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共享教育资源,包括在线教育平台、教育应用程序和开放式教育资源,以提供更多教育选择。

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

秉持着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宏伟目标,狮山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正式组建,并在过去几年内逐渐走上正轨,初步形成了教师、教学、资源的共同体,而共同体中的各所学校不仅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在共通、共享、共建的氛围中逐渐释放了义务教育资源的潜在活力。

(一)顶层设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前提保障

2020年下半年,根据上级要求,组建了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共同体包括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苏州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校、苏州学府实验小学校、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校五所成员学校。五所学校地跨高新区南北,涉及区内所属狮山商务创新区、浒关经济开发区。以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共同体活动,促进共同发展,助推高新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狮山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成立初,召开了共同体各校校长会议,商议教育共同体发展事项,科学规划、建章立制,保障共同体工作的有序推进。确定狮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为“教育共同体事务办公室”,每所学指定一位中层干部任教育共同体联络人,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研讨会议,负责教育共同体工作的具体落实,并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有关问题。

(二)教师共同体:通过交流轮岗促进师资均衡化

教育共同体实现的关键在于教师共同体的实践效果。随着狮山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的初步建立,体系下的教师共同体也渐具雏形,即在教育共同体中实行教师“轮岗制”,在交流轮岗中促进共同体各校之间的师资均衡化。通过采取“人走关系留”的方式,鼓励教师在共同体内进行交流,从成熟学校流向新建学校、从优势学校流向较薄弱学校。探索成员校之间“组团式”双向交流新模式。狮山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内的五所学校,文化建设、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让骨干教师相互流动,让教育教学理念因碰撞而闪耀出动人的火花,既有助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也有助于学校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教学共同体:通过多元活动实现优势互补化

1.共联——教学联谊活动

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教育共同体课堂教学研究,由成员校轮流主持,可根据成员校优势学科而定,注重研讨实效。比如,2022年秋学期,由学府实验小学校承办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由文星小学校承办了美术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无论哪一所学校承办教研活动,共同体内各所学校均积极组织教师前往参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每次教研活动,都邀请区内外学科教学专家莅临指导,给老师们以更先进的理念引领,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共乐——教职工联谊活动

教育共同体成员校之间的工会文体联谊活动也是不可少的,每年举行形式不一的一些文体活动,能有效增进各校之间的交流,加深教育共同体内老师们之间的情谊,活跃成员校教师的身心的同时,也增强了教育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共比——教师(主要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等竞赛

一学期可组织1次某方面的教学技能竞赛(如教学基本功、解题能力、教案写作、讲书活动等),以比赛促进步。狮山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组建以来,先后组织了体育、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基本功竞赛,老师们以赛会友,相互切磋,观优者之优,思自己所弱,从而明确目标,砥砺进取,促进专业发展。

(四)资源共同体:通过合作共享打破校际边界

1.共析——学业监测分析

定期进行统一的学情调研及质量分析,精准指导,精准赋能。

狮山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成立以来,一直利用每年的期末考试,进行统一的学情调研及质量分析。具体做法是,提前确定一个监测年级,科学研制监测试卷,统一批阅标准,在此基础上组织老师进行质量分析,对老师的教学精准指导,精准赋能,使老师们在具体的分析比较中清楚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共享——教育资源共享

共同体各成员校所具有特色课程、功能教室、校内外实践基地可共同分享。主要是借教育共同体内各成员校承办教研活动之机,展示其特色课程资源,介绍特色课程建设的相关理念、举措、效果等,打开老师们的课程视野,使教育共同体成员校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实现共同发展。

3.共研——教科研活动

教育共同体内各学校如有重要的教学、科研活动(如名师课堂、专家讲座),应邀请其他成员校派员共同参与学习。比如,狮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每年都会举行“晨曦杯”教学比武活动,春学期组织比赛,秋学期组织各学科胜出者对外展示,邀请兄弟学校的老师前来观摩。狮山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内的其他四所学校都均会提前受到邀请,以保证教科研活动价值的最大化。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近几年来,狮山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始终锐意进取,用智慧开启新的征程,用汗水浸润新的希望,不断探索和践行教育共同体的建设。一路走来,我们在收获的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各校之间如何进一步做好共研、共享、共进?如何进一步让各校的教育发展更均衡,更有质量?对此,我们一定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实践,不断探究,克坚攻难,踔厉前行,努力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林能顶,潘伟明.教育共同体: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探索[J] .中國基础教育,2023(07).

[2] 王淑莲.以共同体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J].甘肃教育,2023(11).

[3] 王俊军,吴铮.在线教育“四维一体”推动新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02).

[4] 马佳宏,周志炜.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价值分析、内容架构与建设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8).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小学教育的启示
基于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数学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
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思考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如何促进提升民族地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