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感染呼吸道病的成因及防治方案

2023-02-26 21:43:12郝丽梅
畜禽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雏鸡病原鸡舍

郝丽梅

邯郸市永年区农业农村局,河北 邯郸 057150

0 引言

由于雏鸡体内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尤其免疫力低下,雏鸡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如果鸡场受到病原的侵袭,或者饲养管理不当,则会导致雏鸡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直线上升。

1 雏鸡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成因

1.1 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一般为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微生物。常见的致病病性毒包括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副伤寒沙门氏菌和支原体等。这些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粪便传播等途径进入雏鸡的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症状。

1)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主要侵害呼吸道上皮细胞,这些部位会出现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这就会导致被感染的雏鸡表现出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和气喘等。

2)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会对宿主的上呼吸道进行侵袭,造成巨噬细胞和大量的气体炎性细胞聚集,从而导致呼吸道出现炎症,甚至呼吸道分泌出大量黏脓性分泌物,会对气管形成阻塞,病鸡将表现为咳嗽、呼噜和呼吸不畅等呼吸道症状,发病严重时,分泌物会形成干酪样,导致气管完全被堵塞,病鸡呼吸困难、张嘴伸颈,可因不能呼吸而死亡,该病毒传播快,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饲料、器皿、工具等间接传播。

3)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会导致喉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还导致黏液腺增生、增大,黏液腺增生可进一步加重黏液分泌,炎症反应可导致喉气管黏膜的纤毛损伤和破坏,这样病变区域上皮细胞核悬浮于黏液中,形成黏液栓,最后黏膜表面可见黄色病变斑块,后期可形成灰白色假膜,严重时可覆盖整个喉气管黏膜,导致黏膜出现充血、水肿和糜烂,从而使得病鸡出现呼吸道症状。

4)副鸡嗜血杆菌等感染后,会危害雏鸡鼻腔,导致鼻腔黏膜出现充血、水肿和糜烂,病变初期,黏膜表面可见黄色病变斑块,后期可形成灰白色假膜,严重时可覆盖整个鼻腔黏膜。鼻腔黏膜组织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炎症反应可导致鼻腔黏膜的纤毛损伤和破坏,从而引起雏鸡出现呼吸道病症。

5)支原体和一些细菌感染还可能在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等部位形成感染,导致这些部位的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从而导致病鸡表现出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6)真菌类的霉菌等可导致细胞死亡或功能异常,毒素进入细胞内部,干扰细胞的代谢过程,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溶解和死亡,还可以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以损害细胞的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降低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呼吸道容易受其他病原的侵袭而出现呼吸道症状。

7)寄生虫类在感染后会移行到呼吸道内,不仅自身体积可以引起呼吸道内的堵塞,还在移行的过程中,会对组织器官产生损伤,破坏机体正常的细胞,甚至在正常的组织细胞内吸取营养,导致这些部位功能欠缺,尤其是当其对呼吸系统的组织器官产生损伤时,就会导致病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和呼吸不畅,能够导致病鸡出现呼吸道症状的寄生虫多见于线虫、隐孢子虫、住白细胞原虫和气管吸虫等。

1.2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影响雏鸡呼吸道病的重要原因。不良的环境条件会导致雏鸡的免疫力下降,从而使雏鸡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高温、高湿度、通风不良和空气污染等因素都会增加雏鸡呼吸道病的风险。

1)温度是影响雏鸡呼吸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都可能导致雏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当环境温度过高时,雏鸡身体会出现过热的状况,导致其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喘气等现象,过高的温度还会使空气中的湿度降低,引起呼吸道黏膜干燥,从而降低黏液的清除功能,增加感染病原体的风险;过低的温度会导致雏鸡体温下降,减弱雏鸡的免疫功能,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2)湿度是另一个影响雏鸡呼吸道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当环境湿度过高时,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增加,易引起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增加雏鸡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湿度过高还会导致饲料和饮水污染,进一步加剧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湿度过低会使空气中的水分失去,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甚至造成黏膜损伤[1],减弱黏液清除能力,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

3)空气质量是影响雏鸡呼吸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微生物和颗粒物都会对雏鸡呼吸道产生影响。养殖环境中过高的氨气浓度会刺激和损害雏鸡呼吸道黏膜,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同时,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物和细菌等也会附着在雏鸡呼吸道黏膜上,增加感染的风险。

1.3 营养失衡

雏鸡呼吸道病的发生也与营养失衡有关,营养缺乏或摄入不足会导致雏鸡的免疫力下降,雏鸡的免疫功能是抵抗呼吸道病的重要因素,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呼吸道病。

1)营养素缺乏。饲料中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会导致雏鸡体内的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引发功能障碍,抗体产生受到抑制,从而使雏鸡的免疫功能降低。

2)免疫调节物质不平衡而影响机体内的免疫调节物质,例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氨基酸、矿物质锌和硒等,这些物质在机体内参与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功能的调节,营养失衡会导致这些免疫调节物质的浓度和比例异常,从而影响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

3)氮平衡失调。蛋白质是组成免疫细胞和抗体的重要营养物质,氮元素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之一,如果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氮元素比例失衡,会导致雏鸡体内氮平衡失调,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

4)能量供给不足。能量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和免疫功能的重要营养物质,如果饲料中能量供给不足,会导致雏鸡体内能量代谢紊乱,影响免疫细胞和免疫调节物质的正常运行。

1.4 应激

温度变化、气候变化、运输过程、养殖环境改变以及饲养管理不当等都会引发应激。这些应激情况会导致雏鸡的免疫力下降,使其更易感染呼吸道病原体。

1)温度变化是雏鸡常见的应激因素之一,极端高温或低温都会对雏鸡的呼吸道产生不利影响,而且温度的突然变化也是鸡群引起应激的主要因素。

2)气候变化是指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发生变化的现象。气候变化会导致雏鸡产生应激,进而易出现产生呼吸道疾病。

3)运输过程是雏鸡从孵化场到养殖场的中转过程,运输过程中车辆的振动和交通噪声会对雏鸡的呼吸道产生应激反应,长时间的振动和噪声刺激会引起雏鸡呼吸急促,从而导致呼吸道病情的发生。雏鸡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被长时间放置在封闭的环境中,温度和湿度会发生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易使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进而导致呼吸道病情的发生。

4)养殖环境的改变会对雏鸡的呼吸道产生重要影响,常见的改变包括饲养密度、通风状态、饲料配方等。当饲养密度过高时,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空气中的CO2浓度升高,粉尘等有害物质积聚,刺激雏鸡的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炎症和感染的发生。通风不良会使室内空气中的湿度增高,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滋生,雏鸡的呼吸道易受感染。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合理配比也会对雏鸡的呼吸道产生不利影响,营养成分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雏鸡的免疫功能,饲料成分的改变或者突然变换饲料也会导致雏鸡出现应激反应。

2 雏鸡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方案

2.1 病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疫苗接种是预防呼吸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雏鸡常见的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新城疫多是在7日龄首免,21日龄加强免疫;禽流感在7~10日龄首免,45日龄加强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在7~10日龄时首免,50日龄时二免。

2)建立和执行科学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包括严格的隔离措施、人员流程控制和车辆消毒等。有效控制传染源的扩散,可减少疾病的传播。

3)定期对雏鸡进行病原微生物的监测,了解病情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2.2 优化环境条件

1)维持雏鸡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在合理范围内,并尽量保持稳定。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雏鸡的呼吸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温度宜控制在30~35 ℃,湿度宜控制在60%~70%。

2)合适的通风频率能够保证鸡舍内的空气流通,应保持空气的新鲜和循环,降低室内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同时,通风也有助于调节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通常在雏鸡15日龄后就要适当加强通风换气[3],要避免因过度通风可能导致环境温度和湿度出现剧烈变化的情况,使雏鸡身体不适,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通风不足也会使空气中污染物(如粉尘、氨气等)的积累,增加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会。

3)定期对鸡舍进行清理和消毒鸡舍可以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应及时清除饲料残渣、粪便和废弃物等,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消毒。饮水设备也应定期清洗和消毒,确保饮水的清洁和卫生,避免饮水器长期积水积累污染物,滋生细菌,进而感染雏鸡引发呼吸道疾病。

2.3 优化饲养管理和营养平衡

1)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为雏鸡提供所需的营养,增强其抵抗力。根据雏鸡的生长阶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饲料配方,确保其营养充分,生长发育状态良好。

2)定期对鸡体进行营养监测,了解鸡体的营养状况,根据监测结果对饲料的配方与成分进行调整和补充,保证雏鸡营养均衡,增强其免疫力以及对相关疾病抵抗能力。

3)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密集的饲养,给雏鸡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合理的饲养密度有助于雏鸡的健康生长,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4 应激管理

1)在鸡只的运输过程中,应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和距离,减少运输对雏鸡的不良影响。

2)避免环境的突变,例如温度、湿度、噪音、光照等。鸡舍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以便能够应对突然的气候变化造成的气温忽高忽低和湿度大小变化。合理设置光照时间和强度,光照时间和强度的调整需要循序渐进,通常每周调整1次,避免突然改变。

3)在饲养过程中,要保持饲料的品质和成分相对稳定,更换饲料需要采取逐渐改变的方式,通常需要3~5 d逐步改变,避免饲料成分或配比突然改变。

3 结束语

雏鸡呼吸道疾病需要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注重科学养殖,提高鸡群的免疫力,做好生物安全措施,以减少该病的发生,从而提升养殖经济效益,为养鸡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雏鸡病原鸡舍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鸡舍
小太阳画报(2018年6期)2018-05-14 17:19:28
优选雏鸡四法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3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6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