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 原,郭伟军,田 帅 .青铜峡市叶盛畜牧兽医工作站,宁夏 青铜峡 75604 .青铜峡市瞿靖畜牧兽医工作站,宁夏 青铜峡 75606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小坝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宁夏 青铜峡 75600
患有呕吐性疾病的猪只会出现生长缓慢、肉质变差等问题,若不及时治疗,也会出现死亡风险,对生猪养殖质量与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由于患病原因多样,猪呕吐的病症类型通常较为复杂,因此,本文阐述了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类型及其治疗方法,并提出了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1)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于生猪感染了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而发生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通常由病猪或其他带毒动物传染而来,该病潜伏期通常在12~24 h,潜伏期最高可达4 d,生猪在染病3~4 d后迅速暴发蔓延,10 d后可达到最高峰,随后患猪开始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传染速度下降。该病具有地方性与季节性流行特征,发病时间、地点较为固定。患猪出现呕吐,同时伴有严重腹泻与脱水现象,体温短暂升高,精神萎靡,厌食。各种年龄段的猪都可能患该病,但仔猪最易发病,且发病时间快,仔猪患病后会突然吐出酸奶样呕吐物。传染性胃肠炎有致死风险,仔猪患病死亡率远超成年猪,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案例。
2)普通性肠胃炎的发病季节不固定,且生猪发病年龄段较为普遍,此类疾病主要由于生猪采食不当引起。如果生猪饮用水不干净、食用霉变饲料或短期内大量进食,都易患普通性胃肠炎。生猪误食了尖锐异物导致胃肠道表层发炎也会引发普通性胃肠炎。患猪临床表现为厌食、腹部不适、胃出血,伴有消化不良、呕吐黄水与食物残渣的情况。
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于猪感染了流行性腹泻病毒而产生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有着传染性高、感染面广的特点,易在年龄尚小的猪群中发生。流行性腹泻具有季节性发病特点,当气温出现异常变化时,发生流行性腹泻的概率较高,所以该病症在冬季至春季初频繁出现。患猪发病初期通常食欲不佳,但体温与粪便与之前无较大异常,随着病情加重(1~2 d以后),病猪逐渐开始呕吐、腹泻,且粪便臭味较为特别,呈酸性。仔猪会出现有大量水样腹泻的症状,常会导致其严重脱水,因此该病在仔猪群体中有着较高的致死率。
猪伪狂犬病是由于家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伪狂犬病毒能够破坏猪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生猪皮肤大面积瘙痒。结合实践可知,伪狂犬病不仅会严重降低病猪生长速度,更有致死性,尤其是对仔猪而言,感染伪狂犬病的致死率高达100%。伪狂犬病潜伏期在3~6 d,最长可达10 d,大部分成年病猪都属于隐性感染,少部分病猪会出现发热、呕吐、精神抑郁、咳嗽的现象。患病仔猪的病症较为明显,部分仔猪死后可以发现其有肺水肿、脑膜充血、水肿等现象,部分器官出现点状坏死现象[1]。若妊娠母猪被感染,可能会出现流产、死胎等现象。
类圆线虫病是一种由兰氏类圆线虫寄生在猪小肠中引发的寄生虫病,类圆线虫病主要发生在温暖多雨的季节中,发病后病猪常会出现呕吐、肠炎等现象,病猪会逐渐消瘦。兰氏类圆线虫通过皮肤感染时还会导致病猪皮肤出现湿疹,进入肺部时会导致病猪出现支气管炎、肺炎现象,进入心肌、大脑或脊髓时会导致病猪出现猝死、急性死亡现象,部分病猪会因为极度衰弱导致死亡。
患有胃溃疡的病猪,胃部会出现食管黏膜角化、坏死与糜烂等现象,将生成圆形溃疡面,病猪胃溃疡严重时会导致胃穿孔甚至死亡。胃溃疡病症多见于体质量大于50 kg的成猪群体,临床表现为厌食、肠道运动异常导致的便秘或腹泻、胃出血、黑粪症。一般来说,胃溃疡分为急性胃溃疡、慢性胃溃疡与隐性胃溃疡,其发病症状和后果具有较大差异。急性胃溃疡容易导致病猪突然性死亡,其间伴随吐血、相互撕咬、呼吸急促等现象,病猪会逐渐衰弱最终死亡。慢性胃溃疡会导致生猪食欲不振、时常吐血,患猪逐渐消瘦、便秘,发病时而严重,时而轻微。隐性胃溃疡则无基本病症,病猪几乎不受病症影响,能够正常生长,但在病猪死后该病易被发现。
在喂养过程中,若不慎饲喂发霉饲料或者被污染的食物易导致生猪患中毒性疾病。种公猪中毒,则会出现性欲降低、食欲不振等现象[2];若母猪中毒,则容易出现眼结膜充血、皮肤苍白现象;部分孕期母猪还会出现流产或分娩延后的现象;肉猪中毒后大多会出现生长发育缓慢问题,部分肉猪还有皮肤发炎、长红斑的情况;成年病猪中毒后饲料转换率较低,仔猪中毒后体质虚弱,大多会腹泻、呕吐、过度兴奋,死亡率较高。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中,胃肠炎是最为主要的类型,治疗时,须经兽医诊断后对症治疗。传染性胃肠炎应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例如取诃子、厚朴、车前子、乌梅各6 g,配合30 g地榆炭和2 g黄连,碾碎制成药粉治疗病猪,仔猪用药量控制在15~20 g/只,成猪用药量控制在20~40 g/只,按2次/d的频率用药。治疗普通性胃肠炎时,不仅需要及时抑菌消炎,更应通过补充适量的电解质溶液,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防止患猪因脱水酸中毒而死亡,可按照以下配方用药治疗: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钠3.5 g,葡萄糖20 g,“加康”50 g,加入l L水中,仔猪喂服5 mL/头,成年猪喂食25 mL/头,5次/d,直至痊愈。
治疗流行性腹泻主要使用恩诺沙星,按照体质量2.5 mg/kg内服,2次/d,直至病情缓解。育肥猪的流行性腹泻也可采用腹泻太保针治疗,例如以“恩诺沙星+小檗碱”混合均匀后注射到病猪体内(100~200 kg的猪的混合药剂注射量应控制在20 mL),既可杀菌止泻也能修复肠道。
伪狂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应以预防为主,增强检疫工作,但病猪治疗期间可使用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来缓解症状。同时,养殖户也应主动开展未发病猪只的紧急免疫接种工作,并且使用“清温太保+多维太保”等药剂增强猪只免疫力。
类圆线虫病可以使用龙胆紫,每次给予0.1~0.3 g/头(仔猪用量为成年猪的20%),溶于水中喂服,喂3次/d,连用2 d。
在病猪患有胃溃疡时,若其当前症状较轻,则可以先将其移至安静环境中缓解其应激状态,并适当使用镇静药减轻病猪压力;为保持猪正常排空食糜,可用聚丙烯酸钠5~20 g/d溶于水中饮服,3~5次/d,连用5~7 d[3]。当然,也可以按照以下方案治疗:使用次硝酸铋5~10 g/头灌服,连用2 d,3次/d。
治疗猪若食盐中毒,每头取茶叶30 g、菊花300 g、萹蓄与瞿麦各60 g,煎水内服,2次/d,连用3~4 d;若是亚硝酸盐中毒,则每头按石灰上清液20 mL、大蒜2个、雄黄30 g、鸡蛋3个、小苏打45 g,将大蒜捣碎,加入雄黄与小苏打,再加入石灰水,分2次灌服,可一次性达成解毒效果。
1)提高养殖户防疫意识。重视猪呕吐性疾病防疫宣传,完善防疫告知体系,制定针对性的防疫意识培训活动,丰富养殖人员防疫知识储备,加强养殖场内员工防疫意识培养,帮助养殖户树立防疫意识、形成正确认识。
2)强化日常防疫与应急管理。做好日常防疫监测,开展动态化防疫风险评估,健全防疫应急管理机制,以及时发现、预防传染病,若发现传染病,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管理机制[4]。
3)严格控制猪群流动。可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坚持自繁自养,若必须引进新猪,则须到无疫情区域进行引入,并且经过短期隔离后才能混饲,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建立完善的隔离区域,将隔离区与饲养区分开,保持距离,防止隔离区病猪传染给其他健康猪群。
4)规范免疫管理制度。猪场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合格、质量可靠的疫苗制品,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进行免疫。以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为例,不同猪只的免疫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猪场应在仔猪断奶后、母猪配种前为猪只注射疫苗,种公猪则需要按照每隔4个月免疫1次的频率。为保证疫苗注射可靠性,不仅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使用,且需要保证注射器具已清洁消毒、注射器使用前的外观检查与功能检验,启动免疫程序后,从冰箱内取出疫苗,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后,质量达标的疫苗才能进入猪场。通常情况下,疫苗接种应尽量选在阴凉天气下进行,防疫人员不仅要关注疫苗使用前回温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恒温保存情况,更应当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完成弱毒活疫苗稀释以及疫苗接种(通常为肌内注射、交巢穴注射、肺内注射、喷鼻接种),还要采用接种标记方式进行跟踪免疫,防止漏免或重复[5]。
1)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养殖人员应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并且保持室温稳定,例如根据气候变化调整开窗通风时间,白天天气良好、气温较高时早晨通风,下午关闭;气温忽冷忽热,日夜温差较大时,午间通风,早晚关闭。养殖户还可利用智能保温装置进行猪舍温度管理,基于智慧管理方式防止猪群反复受冷受热。其次,要保持猪舍干净卫生,应定期清扫猪圈环境,全方位、立体化、不留死角地做好病毒消杀工作,养殖环境内的垃圾、杂物、积水、卫生死角也应经常清洁,定期巡查猪舍卫生环境与卫生水平,清理工具保持洁净,做好养殖垃圾清运与防疫消杀工作,防止养殖垃圾积压,减少病毒滋生与传播风险[6]。
2)降低饲养密度。严格控制猪只数量,以降低猪群饲养密度的方式减少猪群患病概率,降低传染病的感染范围和感染速度。在保育猪养殖阶段,应避免大量的保育猪挤在狭小封闭的养殖环境中,养殖人员可进行合理分群,改善保育猪的养殖环境。实际养殖中,养殖人员可按照肉猪大小、年龄进行分群饲养,结合实际编制科学的分栏计划。
3)做好饲喂管理。其一,养殖者须提高对饲料管理的重视程度,必须保持饲料储存环境的干燥、整洁、通风良好,严格控制保存时间,防止饲料发霉变质。还应制定严格的门禁,避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储存环境内污染饲料[7]。饲料发霉、变质会使饲料内部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若将其喂食给生猪,必然会引发猪的胃部病变,刺激猪的胃部黏膜,可造成猪只胃部与食道损伤。其二,应根据猪只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并按猪只生长习性合理控制饲料投放量与投放频率,以提高生猪体质与抗病能力,减少染病概率。其三,在仔猪断奶时,饲养员可以通过注射5%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的方式减少仔猪断奶的应激反应,并严格按照分栏标准做好后续仔猪的转群工作。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应及时做好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建立专门的防疫站点,提升养殖户防疫意识,通过培训学习,提升其防疫能力,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疫病的发生概率。这才能保障养猪效益,促进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