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的科学防治

2023-02-26 21:43:12郭石红
畜禽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病原猪群支原体

郭石红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憨班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舟曲 746300

0 引言

猪支原体肺炎又名地方流行性肺炎,因病猪临床症状以慢性持续性喘气为主[1],基层又称气喘病,多发于养殖密度大,消毒不严格和管理水平低的猪场。病原可在体内以条件致病性的方式存在,是养猪生产中较为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

1 病原简介

支原体又称霉形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胞外无细胞壁,存在真核质,对绝大多数种类的畜禽都可感染。自然界存在多种亚型毒株,一般都寄生在动物体内,少部分可以营腐生或共生的方式生存。不同动物体中分离的菌体大小差别较大,小的仅有几十纳米,大的可达微米级别,且形态多样,临床以球形、丝状、棒状、不规则形等为主。体外人工培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清、腹水、组织液等高营养物质,最佳生长pH值为7.6~8.0,最佳培养温度为35~38 ℃,酸性条件下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需氧或兼性厌氧,正常情况下需要培养5d以上才能看见肉眼可见的菌落。菌落直径通常在0.2~0.8 mm,中间突起,颜色更深,四周扁平透明,颜色浅,形如“煎荷包蛋”样。高温、干燥、酸、强碱以及紫外线照射等都能轻易将其杀灭。兽医临床常用的消毒剂都对其敏感,如苯扎溴铵、戊二醛、75%酒精、碘伏、过硫酸氢钾、火碱、过氧乙酸、来苏尔以及生石灰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截短侧耳素类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都是对其敏感的药物种类。病畜治疗出现耐药性时,可采取轮换用药的方式提高治愈率。

2 流行特点

支原体肺炎在我国呈地方流行,罕见大面积暴发,病原排出体外后主要以空气中的悬浮粒子、气溶胶、飞沫等为载体进行扩散,健康猪吸入呼吸道后就可能被感染。此外,支原体污染饲料或饮水后也可经消化道传播,养殖密度大的猪场,猪相互之间接触频繁,病原也能经眼结膜感染,母猪带毒时也存在通过胎盘感染仔猪的可能,但呼吸道是侵染的最主要途径。由于不同个体呼吸道的黏膜屏障不同,感染后发病严重程度也有区别。病猪、潜伏期感染猪和康复不久的猪体内都有病原存在,是重要传染源。应激对该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如长途转群、气温骤降、饲喂不规律、长期断水、营养不良、噪声刺激、暴力驱赶等。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季可因气候干燥,病原体依托尘埃粒子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加上舍内为了保温而通风量下降,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屏障作用也下降,发病率会高于其他季节。

3 症状表现

病猪感染后早期症状以气喘、咳嗽等为主,体温正常或稍有升高,采食基本无影响。气喘的具体表现和养殖场的综合情况有关,大致分为实喘和虚喘2种类型。实喘多发于新建猪场或从未发生过该病的猪群,感染后猪表现发病急,喘气剧烈,尤其是清晨时分更明显,运动后症状加剧。随着喘气的进行,气管和咽喉部位的痰液可刺激呼吸道神经使猪表现频繁咳嗽,肺功能下降,机体缺氧的条件下会表现腹式呼吸,有时呈犬坐姿,站立多,躺卧的时间较少,体温升高至40 ℃左右(倘若有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则会出现高热,体温达到42 ℃左右),四肢和2个耳廓触之温热,大便发干,偶尔有便秘,小便发黄。虚喘多发于老疫区猪场和曾流行过该病的猪场,表现皮肤苍白,毛色干枯,食欲下降,精神萎靡,长期咳嗽,尤其是夜间,咳嗽更加剧烈,咳嗽同时身体站立不动,背拱起,颈部伸直,头下垂,咳出的痰液进入口腔后会重新吞咽,鼻孔流出少量鼻液。体温一般不高,体质消瘦,双耳和四肢厥冷,大便稀薄,小便清亮。

4 剖检特征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最典型的视病特征是肺部呈现出对称性的胰样改变[2],病灶触之发硬,尤其是肺尖叶、心叶和主叶前下缘。将病灶采集镜检,可见其为半透明状,切面有胶冻样液体流出,呈组织浸润样。支气管和纵膈淋巴结明显肿大,切面紧张,边缘外翻,呈豆腐脑状。细支气管中有大量的带泡沫的黄色液体充盈。肺的切面在细支气管旁边或周围可见有灰白色的点,这是由淋巴组织增生所致。病程越长,肺部病变的面积越大,病灶区发生实质性改变也就越明显。除了肺部病变外,其他器官未有明显病变,只是个别猪心肌肥大,心包中有积液。

5 疾病预防

预防该病需对健康猪群接种疫苗[3],加强舍内环境消毒,强化场内生物安全管理,必要时可通过药物进行预防。

5.1 健康猪群接种疫苗

目前该病的疫苗有灭活苗和活疫苗2种。灭活苗接种后通常只能产生体液免疫,但安全性高,不会有返毒危险,一般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活疫苗是将支原体毒株通过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致弱处理后,保留了毒株的免疫原性,接种后不但能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还能产生细胞免疫。活疫苗仍保留有一定毒力,不建议用在免疫系统发育不全、体质差或有基础性感染的猪群。一般情况下,活疫苗可以肌肉注射,也可以通过肺内免疫的方式接种,但需要注意的是肺内免疫属于靶器官免疫,免疫效果要优于肌注,对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免疫不当时会造成肺组织损伤,引发过高的死亡率,故兽医操作水平不达标的不建议采用该法。仔猪可于2周龄时进行首免,有该病流行的地区可间隔2周后再加强免疫1次,有效期可维持半年以上,种猪群每年视情况免疫1~2次即可。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于免疫后的2~3周进行抗体检查,若滴度不达标则表明免疫失败,建议择机进行补免。

5.2 加强舍内环境消毒

消毒是切断病原传播的最有效措施,对于猪场来讲,舍外环境多通风,有阳光照射,加上支原体本身抵抗力弱,外界很难生存,因此,消毒重点应集中在舍内。由于呼吸道是该病的最主要入侵途径,故而消毒时首选舍内雾化法,消毒剂被雾化呈小雾滴后可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同时雾滴极大的比表面积能与粘附病原体的尘埃粒子充分接触,将支原体及时杀灭。舍内消毒可选择刺激性小、安全性高,同时杀菌时效长的0.1%苯扎溴铵溶液、0.05%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0.2%过硫酸氢钾溶液以及稀碘溶液等。猪出栏后,首先将舍内卫生彻底打扫干净,地面用水冲洗后,密闭门窗,按5 g/m3的用量取高锰酸钾,再取2倍高锰酸钾量的福尔马林溶液,将其加入高锰酸钾中,此时会出现剧烈反应,大量甲醛释放,对舍内可做到无死角全方位消毒。

5.3 强化场内生物安全管理

疫病的暴发与养殖场存在生物安全管理漏洞有关。猪场无论大小,应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尤其是其他猪场人员、运输动物的司机、屠宰场人员、畜产品销售人员以及从疫区归场的员工,必须在场门口严格消毒后,穿戴专用消毒服、胶鞋和口罩再允许入场。病猪务必第一时间隔离,污染的圈舍喷洒0.1%高锰酸钾溶液,同圈的其他猪用2倍量的疫苗紧急接种,促使抗体快速产生。有条件的养殖场要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生产,实在有必要引种时,应提前检查所引猪群的安全性,同时新猪到场后需要隔离观察一周时间,无异常表现再并入生产区。不同品种、批次和种源地的猪禁止混群。兽医人员需要早、中、晚和夜间至少各巡场1次,另外,一线饲养员、清粪员等是与动物接触时间最多的岗位,建议纳入到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中,便于及时发现病猪和上报疫情。该病在冬季的流行要高于其他季节,因此,冬季务必采取措施解决舍内通风和保温的矛盾性问题,及时清理粪便,并在远离生产区地带堆肥发酵处理,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5.4 药物预防

猪支原体肺炎出现地方流行时,疫区内的猪场建议通过投放药物的方式进行防控。预防性投药首选拌料或饮水给药法,临床常用泰妙菌素预混剂(拌料50 g/t)、林可霉素可溶性粉(饮水25 g/t)、恩诺沙星粉(拌料50 g/t)、酒石酸泰乐菌素可溶性粉(拌料400 g/t)、替米考星预混剂(拌料100 g/t,优选微丸包被剂型)、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按体质量1 mg/kg)等药物。建议疾病流行期间用药1次/d,连用3 d,之后间隔5~7 d后再二次用药,直至流行期结束。另外,当猪群中发现传染源时,同群猪除了紧急疫苗接种外,也可进行药物紧急预防,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接种的是活疫苗,则不可和抗支原体药物联用,防止出现药效相抵。

6 疾病治疗

病猪需要采用对因和对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因用药是通过抗支原体药物将病原杀灭,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对症用药是通过改善症状来降低病死率。

6.1 对因治疗

病猪发病期间采食和饮水会受到较大影响,故而不建议采用拌料或饮水的方式进行给药,首选注射方式用药。有注射剂型的抗支原体药物种类较多,猪场可结合耐药性、药品价格、用药次数以及剂型特点等进行选择。土霉素注射液可按照体质量7~15 mg/kg进行肌内注射,用药2次/d,中间间隔12 h,连续用药3~5 d。替米考星注射液可按照体质量10 mg/kg剂量皮下注射,首次用药后间隔3 d再重复用药1次即可。林可霉素注射液建议按照体质量10 mg/kg剂量肌注,用药3次/d,连用3~5 d。恩诺沙星注射液按照体质量2.5 mg/kg剂量肌内注射,2次/d,连用5~7 d。

抗生素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耐药性问题,需要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达到目标效果,当剂量加大或疗程延长后,机体受到的危害也会增加,同时对于临出栏的猪也会产生药残较大的问题。鉴于此,笔者建议抗支原体类药物每1~2年轮换使用1次,必要时可进行多种药物配伍来提高药物的杀菌力,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6.2 对症治疗

发病早期大多数感染猪症状不明显,通过抗菌治疗多数能康复。但有些病猪症状典型,尤其病情发展至中后期时,即使通过注射抗生素的方式将体内病原彻底杀灭,但受损的器官和组织短时间内也难以恢复到病前状态,特别是已经发生器质性病变的组织,会留下永久性病灶,导致肺功能不全,这类病猪需要通过对症治疗来提高治愈率。体温超过42 ℃,或者连续发热超过72 h的病猪可根据体质量肌注5~10 mL/头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进行退热消炎处理。气喘严重同时伴发机体缺氧者建议将猪隔离在安静环境中,避免受到惊吓,同时按照2~3 g/头的剂量灌服氯化铵,帮助痰液外排。为了帮助采食量连续下降的猪恢复体能,可在饮水中加入1%~3%的红糖让其饮用,再按照1~2 kg/t的用量混入电解多维和矿物盐,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机体代谢水平,辅助抵抗支原体感染。遇到长期卧地不起的猪须在地面铺上干垫料,这样不容易滋生褥疮,同时还能起到隔离地面的效果。

临床实践表明,疾病已经进入后期的病猪治疗难度非常大,即使通过精心治疗、护理未死亡,但由于整个呼吸系统已经由功能性病变转变为器质性病变,对后期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可能发生僵化,个别猪对周围刺激非常敏感,容易受到惊吓而死亡,这种猪基本失去了饲养价值。因此,该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康复后表现的后遗症也就越少。对于症状表现严重或濒临死亡的猪建议放弃治疗,直接淘汰处理。

7 结束语

猪支原体肺炎尽管可通过药物治疗康复,但由于病程较长,且发病期间因采食量下降和长期气喘导致机体缺氧,会引发至少15 d左右猪的生长发育停滞,产生的隐性损失较大,实际生产中该病务必以预防为主。在很多健康猪群中,支原体能以条件致病性的形式存在,这种猪长期带毒,但不发病的情况下很少向环境中排毒,需要做好猪群的防应激管理来避免发作。经常受该病困扰的猪场建议从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查找漏洞,必要时在猪出栏后暂停饲养3个月以上,让猪场完成自净化后再重新引种。

猜你喜欢
病原猪群支原体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26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3:5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14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5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