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研究生学术价值观培育研究
——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指导

2023-02-26 13:56张保伟李清云
新乡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研究者立德祖国

张保伟,李清云

(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河南 新乡 453007)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1]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 广大经济社会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应当“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2]。 研究生是国家未来的科技力量,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高等院校应当深刻理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一重要论述的内涵,以其为指针,教育引导研究生继承和发扬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推动研究生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学术价值观的内涵

有研究者指出:“学术价值观是学者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对学术活动及其关系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的观点,是学者对学术活动进行评价、判断、选择的内在尺度。 ”[3]学术价值观对研究者的心理预期和行为选择有着较大的影响。

学术价值观分为理想主义价值观和功利主义价值观两种。 前者把追求真理作为学术研究的最高目标,强调“为真理而求知”,为“科学自身的目的”开展研究[4]。 后者“强调学术的实际应用与实际功效,强调学术本身不是目的,学术只有投射到外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中去才能获得自身的价值”[5]。 纯粹的理想主义学术价值观和纯粹的功利主义学术价值观各有利弊。 就其弊端而言,前者可能导致研究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后者可能导致研究者将学术作为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 理想主义价值观和功利主义价值观并非没有交叉。例如:研究者只有把追求真理作为内在的需要,才算真正参与了学术研究,也才能创造出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术; 只有这种潜心研究所创造的知识和技术, 才是对于客观规律的正确认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 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6]。 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追求知识和真理”,是“学以求真”的理想主义学术价值观的体现,而他所强调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是“学以致用”的功利主义学术价值观的体现。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作为一种学术价值观,兼有“为学术而学术”的内在纯粹和“为祖国和人民而学术”的外在崇高,是理想主义学术价值观和功利主义学术价值观的辩证统一。其辨证之处在于,理想主义学术价值观所追求的知识必须以实践作为支撑, 功利主义学术价值观所追求的应用性必须以得到检验和确证的知识作为指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这一学术价值观要求研究者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遵循学术规范,深挖“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这一“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2],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把科研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上[7]。

二、正确的学术价值观是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8]。 他还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0]“立德”就是使研究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树人”就是使研究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 而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因此,研究生教育要突出“研”字,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1]。 学术性和探究性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生教育不仅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且是知识生产体系的一部分[12]。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以增强其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要求,因此,研究生教育的场所也是一个“科研的场所”[13]。

学术研究是由“现实的个人”所从事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立场性。 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后备军, 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研究生教育的作用更加突出。 研究生有较为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有较强的自主意识,面对的是艰巨的学术成长任务, 他们对于专业知识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关注度比较高,因此,应当把培养研究生的学术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性工作。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作为一种学术价值观,要求研究者秉持求真、求实、创新的精神,努力提升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 同时也要求他们树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意识,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马克思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14]。科研活动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情感,积极的学术情感能够激发研究生探索真理的热情以及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可以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提供不竭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强调弘扬学术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为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指明了方向。 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应当努力做到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产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国家发展服务。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研究生学术价值观培育路径

研究生的学术价值观形成于学术训练的过程中,体现在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以下从三个方面探究研究生学术价值观培育路径。

(一)加深研究生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认识

爱因斯坦指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15]。当前, 应当加深研究生对于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一学术价值观的认识。 要使研究生认识到,学术研究是社会性活动,研究者不仅要关心研究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而研究。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应当根据研究生学术成长的情况开展心理建设, 做学术小环境的营造者、 学术兴趣的培养者、 学术方法的指导者、学术规范的把关人、学术思想的培育者。 导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帮助他们建构正确的学术价值观, 使他们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作为学术追求。

培养单位应当从两个方面做好研究生学术价值观培育工作:第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研究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第二,要扭转研究生评价中的“唯论文”倾向,将研究报告、决策咨询、社会服务、专利等也纳入评价体系,引导研究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在“探索发现、解决现实问题”上,研究“真问题”,产出“真成果”。

(二)营造“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环境

高等院校应当通过建设文化墙、主题宣传网页,以及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向研究生宣传“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一学术价值观,使他们全面了解并且主动践行这一科学的学术价值观。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 人们学习一种新观点或确定一种新态度的有效方法, 就是观看其他人是怎样做的。 构建社会学习机制需要做好学术榜样的挖掘和宣传工作。高等院校要精心选取学术榜样,向研究生宣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卓越成就, 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费孝通、钱学森等学者以其崇高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今天的求学者作出了表率, 其卓越成就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宣传他们的事迹能够使研究生产生“心向往之”的积极情感。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我一生有一个主题,就是志在富民。 ”[16]他还说:“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明确的, 这就是满足每个中国人共同的基本需要。 ”[17]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求学时树立了“航空救国”的理想。 新中国成立后,他提出“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1991年,在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之后他表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晚年,他表示要“更长远地为我们人民造福,为全世界,为全人类造福”[18]。

(三)推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实践

马克思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9]学术价值观是在学术实践中形成的, 要想使研究生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价值观,就要在学术实践环节对他们进行引导。

在学术实践环节, 导师应当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兴趣, 教育研究生积极承担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 撰写作业、研究报告、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主要的学术实践活动,在这些学术实践活动中,导师不仅要教给研究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还要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高等院校应当搭建更加开放的科研平台,积极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 应当引导研究生树立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的理念, 使他们深刻领悟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一学术价值观的伟大意义。

四、结语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是先进的学术价值观, 它强调研究者要有深厚家国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高等院校应当在加深研究生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认识、营造有助于该学术价值观形成的学术环境,以及推进相关学术实践上下功夫,以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研究者立德祖国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