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型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政课中的重要性

2023-02-25 00:30:03郭志玲
学周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德育思政活动

郭志玲

(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甘肃景泰 730400)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品格,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活动型德育课程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思政课程教育的改革和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教师开展活动型德育课程,可以丰富学生体验,拔高理论认知高度,拓展课程教学范围,优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社会性品格。因此,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活动型德育课程的开展,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活动型德育课程的特点

活动型德育课程是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为目的的课程。它既是传授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念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课程。活动型德育课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教育的力量,从而达到德育目的。活动型德育课程注重体验感受,主张让学生进行亲身参与、体验,通过感受、体验和反思的过程完成学习,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活动型德育课程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教师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发展学生的情感素质,活动型德育课程还提倡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理解、宽容和感恩等情感技能。

二、活动型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政课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思政教育影响

活动型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强化思政教育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首先,活动型德育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通常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活动型德育课程则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活动型德育课程可以强化思政教育的影响。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体验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社会的多样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活动型德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例如在高中思政课中开设“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党员事迹分享、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和发展,感受党的伟大和光荣。

(二)有利于丰富学生直接体验,拔高理论认知高度

活动型德育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因此,在高中思政课中开展活动型思政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拔高理论认知高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传统的思政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生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活动型德育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通过实践活动、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从而深入地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内涵,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体验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活动型德育课程可以通过活动形式(如模拟实践、情景剧表演等)拔高理论认知高度,让学生从理论层面转化为实践操作,进而反过来加深理论认知。例如,当学生参加一个模拟实践活动时,需要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巧妙运用这些知识,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三)有利于拓展课程教学范围,充分整合教育资源

活动型德育课程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可以将多样化的思政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拓展课程教学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体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团队合作、情境模拟、个人表达等多元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思政教育的内涵,提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提高活动的吸引力,教师还可以以活动型德育课程为契机,充分整合思政教育资源,让学生接触更多知识,强化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在思政课程中组织“感恩母亲、回报社会”的主题活动,充分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学生通过参观当地的养老院和敬老院等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能够认识到老年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给学生讲解如何与老年人沟通,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而且对感恩和回报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思政教育实效。

(四)有利于优化学生道德认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型德育课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通过实践和体验,可以更加深入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道德的重要性,并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探讨各种道德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情境进行讨论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道德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角色扮演、团队协作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例如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责任心等,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例如教师可以在思政课程中组织“文明劝导”的主题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前往校园中人流量大的区域,然后向全校师生宣传文明礼仪和校园秩序。活动过程中,学生要面对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人群,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行为,这不仅能够增强对文明礼仪的认知和理解,也能够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等、表达能力和公众演讲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和锻炼。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社会品格

活动型德育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领导力等关键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具有社会性的品格特征,例如责任感、公民意识、关爱他人等。在活动中,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需要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领导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例如在高中思政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主题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制订创业计划,然后进行演讲和展示。在制订创业计划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情况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关键能力,也能够发展社会性品格特征,例如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等,从而不断提高思政水平和德育素养。

三、活动型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确定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结合学科知识、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和素养,并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可衡量性。教育目标应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要求,且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也要有所区别,比如可在道德认知、社会交往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设计具体目标。其次,教师需要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当与课程目标相一致,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提高情况,教师可以整合多项评价标准,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表现等,通过综合评估来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第三,教师需要确定评价方式。活动型德育课程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书面作业、小组展示等,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来选择评价方式,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公益行动”活动型德育课程,课程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了确保课程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制定评价标准,包括活动方案设计、团队协作能力、公益行动实施情况等,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现场观察、小组展示、书面总结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二)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是活动型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策略。不同的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德育课程的教育目标。比如游戏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解谜游戏、模拟比赛等游戏,来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再如体验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某些情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德育课程内容。再如项目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德育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德育课程的教育目标。

以“中国传统文化·寻宝游戏”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首先设计寻宝地点,在校园或城市内选择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地点,例如古建筑、文化景点、名人故居等,并在每个地点设置宝藏。然后设计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组分配一份寻宝任务书,任务书上列出需要寻找的宝藏地点和任务内容。任务内容可以是介绍某个文化名人的事迹、某个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等。教师在寻宝过程中开展教学,在每个宝藏点设置相关的文化展板或游戏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设置互动环节,例如让学生合影留念、拍照打卡等。最后,开启宝藏奖励,教师在每个宝藏点设置奖励,例如小礼品或文化纪念品等,激励学生积极寻宝、完成任务。通过这种寻宝游戏,学生可以轻松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文化自信心和传承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型德育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设计课程时,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让他们在活动中扮演不同角色,提高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同时,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此,教师需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音视频资料、网络资源等,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和利用资源,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带有探究性质的实践活动,首先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比如与茶文化相关的书籍、图片、视频等,如《茶经》、茶文化纪录片,让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茶文化。然后围绕课程目标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践等多种方式学习茶文化,比如到茶叶市场实地考察,了解茶叶的产地、种类、质量等;或者让学生观看茶艺表演、参加品茶比赛等深入体验茶文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探究一些问题,比如“茶道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中国的茶文化如此独特?”等。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激发对茶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四、结语

活动型德育课程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注重体验感受、重视个性化、强化情感教育的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理解和帮助,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德育教育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德育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国家历史和社会现实,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品格和关键能力,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合格公民。

猜你喜欢
德育思政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