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

2023-02-25 00:30:03
学周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怀古古诗词诗词

吉 争

(甘肃省武威铁路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目前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存在功利性过强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诗歌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被教师忽略了,这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生成与发展是很不利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关注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语文课程教学细节,为提升怀古诗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一)诗词教学的功利性过强

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不少教师为了提升学生成绩,将更多高考考点、高考题型呈现给学生,希望通过灌输式教学、重复性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考点。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长期应用此教学模式,很难发挥怀古诗词的人文价值,导致学生逐渐沦为应试机器。学生不能以人文视野欣赏怀古诗词,反而形成了应试思考的惯性思维,习惯用解题技巧分析古诗词,导致古诗词教学的功利性愈来愈强。

(二)教学中师生交互性不强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知识点,选择应用注入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如发放知识点提纲让学生背诵、呈现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抄写重难点等等。这样的古诗词教学缺乏互动,学生只能重复性地抄写、记录、背诵相关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减弱了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不能以欣赏的眼光鉴赏古诗词,也就不能体会古诗词中蕴藏的真切情感与深刻思想。

(三)忽略能力的形成与训练

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目前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中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形成与训练,只注重诗词知识点、试题解题技巧的灌输教学,导致学生只能粗浅地理解相关内容,不能明晰知识本质,也就无法形成举一反三的关键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

(一)革新诗词教学观念,奠定核心素养培养基础

新课标中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增进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高中学生的文化自信[1]。此背景下,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已经不符合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标准,革新教学观念势在必行。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应试教育下教学功利化的问题,同时反思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教什么”“怎么教”“为何而教”。其中,“教什么”是思考怀古诗词教学的教学内容,如诗词中的字词含义、诗词的修辞方法等等,确定怀古诗词教学的主要工作内容。“怎么教”是思考怀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如采取讲述的方法为学生讲解故事、采取任务教学法驱动学生自主探索古诗等等,以确定怀古诗词教学的大致方向与具体流程。“为何而教”则是思考怀古诗词的教学价值与意义,如为了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而教学怀古诗词、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素养而教学怀古诗词等等。按照顺序思考以上三个问题,可以让教师明确新课标下怀古诗词教学承载的育人责任,从而改变教学功利性的问题,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挖掘怀古诗词细节,提升语言建构运用素养

1.分析怀古诗词语言逻辑,发展语言建构素养

语言建构素养指向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掌握情况,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合理应用文字进行表达的关键能力[2]。语言建构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分析古诗词的语言逻辑,引导学生应用凝练的话语描述事物、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抓住怀古诗词的语言逻辑特征,并围绕其运用特点展开分析教学。一方面,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分析怀古诗词的特殊语法逻辑,如怀古诗词的句法章程、对仗要求、押韵要求、平仄要求等等。在分析怀古诗词语法逻辑特点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怀古诗词中所描述的美好情景、所传达的深邃思想,体会字词的真实含义。这样,学生对怀古诗词语言逻辑的学习兴趣能够被充分激发,以便教师进一步开展语言建构素养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将分析教学的重点提炼出来,如怀古诗词中宾语前置导致的语法变异、名词加名词的语法变异等等。教师应引领学生分析诗句的语法应用特点,并组织学生仿照语法应用特点造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创作语句,使学生掌握语言逻辑,进一步锻炼语言建构能力。

2.分析怀古诗词修辞规律,提升语言运用素养

让高中学生掌握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技巧是目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的重中之重。怀古诗词具有语言精巧、修辞丰富的特点,作者经常借助不同的修辞手法表达情感与态度。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怀古诗词中的语言运用素养元素,并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从中体会修辞手法的精妙,主动学习应用修辞方法的技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怀古诗词很多,不同诗词所应用的修辞手法存在区别。针对不同修辞手法,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分析手段。比如,在引领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比喻手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古诗词,使其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借物喻物、借物喻人的关键语句。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分析语句为明喻、隐喻还是借喻,引领学生分析不同比喻手法的应用技巧,从而加深学生对比喻手法的概念、作用、应用技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比喻的能力。怀古诗词还常运用起兴、夸张、通感、双关等修辞手法,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

(三)应用交互教学模式,提升语文思维发展素养

1.应用问题教学模式,培养分析思维

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是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重点[3],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做好引导教学工作,不断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进阶提升。问题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主要线索,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反思问题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模式用于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提问、组织讨论、追问、反问等方式不断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思想情感的探究,使学生在古诗词阅读学习、鉴赏学习、思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逻辑分析思维。但是,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忽略了学生的差异,设计了“一刀切”的探究问题,加剧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如预期。为避免这一问题,教师有必要在设计探究问题时分析学生的基本学情,根据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学习发展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以此引导不同类别的学生对怀古诗词的内容、思想情感进行深度探析,从而促进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分析思维的生成与发展。

2.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形象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在阅读字词、语句的过程中联想作者所描述的场景,进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当下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的发展重点[4]。然而,部分高中学生的想象力薄弱,不能根据文字描述展开联想;另外部分高中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在阅读古诗词时产生了漫无边际的联想。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生成与发展。为引导学生确切体会诗词中描述的画面,体会古诗词所传达的情绪,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将要教学的怀古诗词进行整体分析,把握怀古诗词的整体意思以及思想情感。之后,教师根据教学诗词的特征开发教学情境,比如借助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将图片添加进课件,通过呈现课件的方式直观呈现相关图景,给学生视觉方面的冲击。开发情境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呈现具体情境,并使用生动的语言完善情境细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作用下感知怀古诗词所描述的具体场景,当然还可以用更多的方式创设怀古诗词的教学情境,以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为避免学生对图片情境产生审美疲劳,教师还可以根据怀古诗词特征设计游戏情境、生活情境、表演情境等多种情境,不断增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水平。

(四)组织诗词欣赏活动,提升审美鉴赏创造素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是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该素养要求下的教学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语文学习审美体验的强化;二是对学生的语言审美意识的激发;三是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怀古诗词的讲解教学时,应当深入挖掘怀古诗词中的审美教学资源,并采取合适的教学启发手段,触动学生对怀古诗词的欣赏、思考及审美,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在鉴赏中创造审美素养。一方面,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怀古诗词的审美教学元素,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字词运用之美、留白艺术之美、情感之美等等,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明确怀古诗词的美。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欣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怀古诗词的审美特质,拓宽学生的审美学习视域。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诗朗诵活动,让学生用饱满的情感大声诵读,感受古诗词的节奏之美。再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补白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填补古诗词的留白,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意蕴之美的感悟。可以用于古诗词审美教学的活动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征组织具有个性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审美鉴赏学习视野。

(五)拓展诗词教学内容,提升文化传承理解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教师只有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作用,同时积极将相关教学资源融入怀古诗词教学课堂当中,才能够满足语文核心素养关于培养高中学生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方面的教学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研读新课标、研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结合文件要求创新教学内容,满足教学发展需求。一方面,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将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课堂,通过呈现当地的地方志、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产品等资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怀古诗词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并将这类教学资源作为怀古诗词教学内容的补充,通过补充教学、拓展教学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见解,为学生树立自觉传承传统文化的学习发展观念。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学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其学习负担较重。教师应当尽可能选择经典的传统文化来拓展教学资源,确保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更多内容的学习。

(六)完善随堂练习内容,提升学生迁移应用能力

在加深学生对怀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感悟的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迁移、应用知识的关键能力。对此,教师有必要完善高中语文课堂练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针对性练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古诗词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设计随堂翻译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具体时间内将古诗词中的诗句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保证翻译后语言的优美。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古诗词中字、词等知识的记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针对怀古诗词中的某一关键词、关键语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词、句中所蕴藏的真正含义,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分析、探究古诗词的内涵,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逻辑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的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方面仍有些许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认识到当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核心素养对高中语文培养教学的具体要求来优化教学内容、揣摩教学方法、斟酌教学细节,从而着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用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努力促进学生的文化传承理解。

猜你喜欢
怀古古诗词诗词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关东学刊(2022年1期)2022-08-01 08:15:10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清晏园怀古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上都怀古
草原歌声(2018年3期)2018-12-03 08:14:46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翠云廊怀古
岷峨诗稿(2016年3期)2016-11-26 05: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