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古诗文教学策略分析

2023-02-24 19:34:06苏州市太湖旅游中等专业学校朱晓婷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古诗文中职素养

苏州市太湖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朱晓婷

古诗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内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课程标准对中职语文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指出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古诗文能力的培养。同时,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也提出了一些要求,鼓励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古诗文教学,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古诗文的意义

(一)可以培养人的气质

气质是指人的内在气质,是指一个人由内而外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一个人的气质主要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待人处事、言谈举止上。学习古诗文,可以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提升内在美,使他们更加从容淡定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也能在与他人相处时更加真诚、大方、不造作,同时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一个人只有内心美好,才能感染身边的人,才能让别人感觉到你的美。语文古诗文中有很多优美、动人、生动的句子,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对性格的塑造有很大的帮助。

(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不仅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它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历史知识,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古诗文中蕴含着许多优美、深邃、丰富的人生哲理,能让人受到启迪,让人受到鼓舞,给人以力量。它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缩影,它是民族文化遗产中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在学习古诗文中,可以领略古人的生活方式,体会到古代汉语的博大精深。

(三)可以提高语文素养

我国古诗文中有很多精彩、动人、优美的句子,学习这些句子可以丰富自身的文学知识,提高语言素养和文学素养以及写作水平。例如:“君子如玉,美人如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等都是我国古诗文的经典句子。这些语言不仅是我国古诗文文化的精髓,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修身养性。

(四)可以提升历史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古诗文中的知识,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从而培养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写下的诗句,文天祥被元军抓住后,并没有投降,而是奋起反抗。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的含义。

二、中职古诗文教学现状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既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知识,又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其中,古诗文教学又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古诗文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中职语文古诗文教学问题仍然突出。

(一)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古诗文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但是,目前中职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缺少吸引力,大部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教育理念认为:“只有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才是成功”“学习是为了分数”。这种教育理念造成了中职教育对学生分数的过分追求,使得很多中职学校不够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另外,中职学生语文知识基础差,学习动力不够,学生不愿意花费精力去学习难懂的古诗文。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缺乏兴趣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不高,也是造成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调查显示,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认为古诗文内容枯燥无味;二是认为古诗文内容晦涩难懂;三是认为古诗文表达方式方法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四是认为古诗文文章结构较难理解;五是认为学习古诗文自身缺乏文化内涵。

(三)授课模式刻板枯燥单一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生涩难懂的古诗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不会对古诗文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他们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古诗文的内容。同时,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也很难去理解和掌握古诗文的含义。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提高学生古诗文水平的方法

(一)从课本中的小词入手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小词,这些词在古文中常常出现,是文言文的重点,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例如,(1)“之”的用法:“之”作为助词,主要用于主语和宾语之间,是一种并列结构;(2)“乎”的用法:“乎”用作连词,表示让步、转折、递进关系;(3)“于”的用法:“于”用于修饰名词,表判断;(4)“曰”的用法:“曰”作宾语前置,表示陈述语气;(5)“之”和“乎”的连用:“之”和“乎”在文言文中,往往用作连词,连接两个并列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二)要注意总结归纳

要想提高学生古诗文的文学水平,就必须对古诗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总结归纳。古人在学习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学习知识时,他们总结了一些重要的方法。对语法,古人总结出了一些固定的语法现象。如“古之为学者必有法”“语出有法”“言出法”“举一而反三”等。对句式,古人总结出了一些固定的句式,如“主谓宾”“倒装”“省略”等。对一些常用的语法现象,古人总结出了一些固定的方法,如“句尾常以问句收束”“主谓结构常以疑问句来结尾”等。这些都是学习古诗文时可以借鉴的方法,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总结归纳。另外,也可以进行专题总结,如“人物描写”“修辞手法”“名句背诵”等,这些专题也是古诗文教学时可以借鉴的方法。

(三)要善于联系实际

学习古诗文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为生活和工作服务。学习语文古诗文,不能死记死背,应该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如学习《论语》时,就可以分析出孔子一生都在实践着他所提倡的“仁”“礼”思想。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又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古诗文要联系实际在生活中的为人处世,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

(四)挖掘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丰富生活体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习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从而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教师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出文章背后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教师应该把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创作背景讲清楚。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从而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虞美人》时了解李煜的创作背景: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在位时国家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煜从小生活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李璟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皇帝,整天只知道享乐,甚至还沉迷于炼丹、做乐师,导致李煜在政治上十分不成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李煜的性格也变得十分内向、多疑和敏感。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从此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被囚生活。李煜被囚期间,写下了著名的《虞美人》。了解了这些背景后,学生就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及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情趣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从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例如,《山居秋暝》这首诗是王维描写秋景的名篇之一。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远离城市喧嚣、追求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归隐田园、厌倦官场、渴望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不仅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之美的描写与赞美,而且对现实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描绘,表现出诗人淡泊宁静、恬静优雅、向往田园生活等美好情操。古诗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幅幅迷人的画面中,伴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诗人描绘的美妙秋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四、结语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古典文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同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发展过程当中所需要承担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体会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古诗文中职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