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河中学 郑秀荣
魅力课堂是对学生充满吸引力的课堂,是学生愿学、乐学的课堂,是高效又有趣的课堂。构建魅力课堂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构建初中地理魅力课堂的策略。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地理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为起点,遵循学生发展规律,聚焦重要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素材,优化、丰富学习活动。教师既要保持板书、板图等传统地理教学手段的优点,又要融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设计具有整体性的教学活动过程,努力形成教学特色,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成长环境。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体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要聚焦重点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活动要强化基于真实体验的地理实践活动。
用心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针对性、有效性、艺术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前教师精心备课,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研读新课标,分析教材和学生,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等,为构建魅力课堂打好基础。
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结合学生现实中的生活片段和地理现象等,把它们迁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满足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对印度气候特征的理解巩固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去印度旅游,你会携带以下哪些衣物?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结合教师提供的孟买气候图,挑选出行衣物。这一生动鲜活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对印度气候特征的深入理解与判断。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多媒体课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地图上做标注、画图等,操作简单,内容直观形象,方便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利用概念图小结,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利用数字星球,可以直观、立体、动态地展示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形成空间概念。例如,对于南极地区的臭氧空洞和温室效应问题,学生缺乏想象,难以理解,通过数字星球展示南极地区上空不断扩大的臭氧空洞,让学生产生形象的认识。温室效应给南极地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冰雪融化,让学生操作数字星球,观察南极地区冰雪融化后,海平面的上升,会有哪些地区被淹没,找出其中的规律。
重难点知识突破是新授课教学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微视频教学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教师把重难点知识提前进行微视频制作,让学生在立体可视化环境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制作重难点突破的微视频,也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聚焦重点,才能突破难点。课前或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微视频播放进度,微视频可以停顿或回看,有利于因材施教。
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地理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应建立地理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体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地理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建设开放的地理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主题活动教学是跨学科背景下的教学,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在跨学科背景下用地理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地理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概念、关系和规律,帮助学生感悟地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主题活动教学要设计出完整可行的活动方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或制作教具的形式,展示跨学科主题的背景;参考学生个人经验和已有知识积累,从解决问题需要出发,明确所学地理知识与技能,提出相应学习任务,确定学习活动形式,明确学习成果的形式和要求等。
单元学习有助于建立整体知识结构,由此细化和深化对内容的理解,有效避免单纯课时学习带来的对知识的孤立和浅层认知;单元学习有助于变单向传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模式,既重视知识、方法、技能的传授,又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容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重组,建立单元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育人蓝图;引导学生基于对单元内各内容的学习和探究,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
教师要深入理解“内容聚焦大概念”的内涵和意义。反映学科本质的大概念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可以解决较大范围的地理学问题。要注重发挥大概念对解决相关地理学问题的广泛指导作用和对学习的引领作用,体现“少而精”,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主动建构概念,加强概念间的联系。
要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使知识结构化。以大概念的核心内涵为纲,将相关的重要概念、次位概念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编织成网络化的概念体系。大概念的建立难以一蹴而就,需要由小到大逐步推进。零散的内容通过学科大概念建立关联,确立单元,使内容结构化,理解学科大概念的本质。
将评价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各环节。对学生的答问、演示、读图与分析、观察与观测、调查、制作等各种活动进行评价,加强评价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实时诊断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语。评语既要简练、中肯,又要有针对性、有感情、有重点,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体验成功,发现不足,知道努力的方向。
作业是对课堂的延伸,是检验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因此,作业设计需要满足趣味化、层级化、选择化、多元化等原则。趣味化原则是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提高地理的应用意识;层级化原则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步步台阶,逐级提高,从接受到适应到挑战,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创新意识;选择化原则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由学生自行选择力所能及的作业主动完成,避免过难打消信心,过繁打消积极性,过多打消主动性;多元化原则强调作业设计题型多样,内容多元,体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展现知识分析中有差异的地方,引导学生主动对比思考,实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的最佳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将课堂所学与地理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提升自己,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跟随家长播种玉米、小麦、地瓜等,掰玉米、割麦子、刨地瓜等。开展观察性、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娱乐时间,把假期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有乐趣、有意义、有收获、有成长,改变把学生困在各种习题册、补习班中,加大学习强度却低效或无效的做法。例如,假期登山时,关注不同的山体部位,比较它们的差异等。
魅力课堂的实践探索是新时代赋予的教学改革使命,是思考、美丽、开放、分享的课堂。思考的课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美丽的课堂尊重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开放的课堂使学生绽放光芒;分享的课堂助力学生共成长。每一位教师都要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带着信念去耕耘,带着希望去播种,让魅力之花绽放在学生成长的魅力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