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树勤 徐兰
三角函数作为描述现实世界中周期现象的一种数学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很多問题,在刻画周期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应用掌握的不理想,特别是每年的期末考试总会考这类题目.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连云港市的高一期末考试推迟到开学初考,考题中又出现了三角函数应用题,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失分较多.现针对该类应用题作一剖析.
若由于干旱导致水面下降了1米,能否将点P距离水面的高度(m)z表示为时间(s)t的函数?若由于降雨水面上升了2米又该如何表示?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创设水面发生变化的情境,通过局部探究,让学生分清条件变化后和原题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水平.应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问题,首先要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分析它的变化趋势,确定它的周期,从而建立起适当的三角函数模型.
4 深化模型,提升建模素养再认识
4.1 创设实际情境,发展建模水平
情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摩天轮、水轮等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是基于学生认知创设的.比如通过创设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摩天轮情境,探究“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用数学模型刻画周期性现象的整个过程,既让学生体会到了三角函数的本质,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留给学生一定思考、交流的时间.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题中体会数学建模、数形结合的思想,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达到本节课师生共同研究的高潮.把思维的过程让给学生,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水平.
4.2 化解认知疑难,提升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的教学要基于对学情的诊断分析,着力化解认知疑难,让学生将更多时间集中于建模本身,从而提升建模能力.高中三角函数的概念与初中有着本质不同,打破固有思维并非易事,应将三角函数的概念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中,化解认知疑难,培养建模能力.
4.3 加强知识整合,探索项目建模
真实问题具有现实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征,涉及跨单元知识内容,牵涉数据处理、函数拟合等知识,可根据学情作必要铺垫.更进一步,数学建模还会牵涉跨学科知识,如简谐运动具有明显的物理背景,气温、港口水深问题则涉及地理学科,势必要打破学科壁垒.加强知识整合、实施跨学科的项目化建模教学,才能让数学建模走向更深处,这将是今后数学建模教学需要积极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