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玉 华
(内江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 四川 内江 641100)
发表期刊论文是为了展现研究成果、传播知识,这需要通过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来实现.稿件中的文字性差错或不规范的情况还是较多的;而已经出版的期刊论文的文字性差错也不少,如2009—2017年上海市期刊编校质量检查就发现编校差错主要集中在语言文字、名词术语、语法逻辑、参考文献等方面[1].所以,对决定接受出版的稿件,必须进行文字的编辑加工整理,这既是责任编辑的基本职责,也是论文发表前的重要环节.编辑加工是出版过程中的一项核心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稿件内容的二次处理,优秀的编辑加工是期刊出版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2]69.责任编辑对文字进行编辑加工就是消除稿件内容或者形式方面出现的偏差、错误、疏漏、非标准化、非规范化等问题,实施和贯彻有关出版标准、规范.编辑不仅要纠正文字错误,消除易造成的歧解,而且要站在出版者的角度,更客观、更冷静地做好导向的把关工作和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
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学报编辑的工作实践,从文字编辑加工的角度,梳理并归纳了科技论文文字编辑加工的多方面常见问题.如何积极贯彻党的出版方针,将好的经验运用到编校环节中去,使编辑加工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是责任编辑始终如一的研究课题.本文考查了近年来本人负责处理的稿件的编辑加工中出现的文字问题,对它们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了期刊论文语言文字的编辑加工思路,以期为期刊编校质量的提升做一些有益探索.
期刊编辑肩负着语言环境净化、国家标准化推广的责任.对文字进行编辑加工是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下进行的.一是出版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等.二是出版行业的一些标准和规范,如《GB/T 7713.2—2022学术论文编写规则》《CY/T 119—2015 学术出版规范 科学技术名词》《CY/T 173—2019学术出版规范 关键词编写规则》《CY/T 264—2023 汉字字体使用要求》等.三是与出版行业有关的管理办法、规定、通知、意见等.如《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等.四是行业或专业惯例.编辑加工时要注意学术特色,要符合学术习惯.编辑加工需要综合考虑出版相关规定、国际上的科技写作规定、本专业的学术习惯等因素,完成稿件内容的标准化[2].
编辑无小事,事事连政治[3].《CY/T 264—2023 汉字字体使用要求》明确规定:“在出版产品和出版服务中使用体现正确价值取向和社会效益的汉字字体”[7].责任编辑必须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已通过“三审”的稿件,仍可能因一个词语的使用或者一个句子的表述而存在政治性差错.张同学[4]研究发现政治性差错存在于科技论文的各个部分.宁姗[5]认为编辑在编辑加工时,更应当注重导向问题.稿件的内容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的规定[6].编辑加工时应一字一句、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一旦发现问题就要予以消除或修正.
对稿件文字进行编辑加工时,要检查是否有知识性错误.要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和病句,要检查名称、名词术语等是否准确,要检查引文是否与原文相符.
责任编辑要熟悉出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新闻出版行业标准、规范等,能熟练对稿件中的信息进行检索、判断与选择,对文字进行规范加工.
学术论文专业性强,责任编辑要注意保护稿件内容的学术完整性,在对稿件文字进行修改和润色时,要注意与作者进行充分沟通,确保修改后的文稿未影响作者中心意思的表达.这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也是文责自负的体现.正如孙琇总结的那样:“不能不改,尽量不改;改对不改好;保持原意,保留原味.”[8]
文字表达要准确.一是指语言的表达本身要准确;二是指引文要真实准确.同时,学术论文的文字要尽量简明.用词不当、语义不清、文理不通,就不可能把科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应尽力避免啰嗦、重复、累赘[9].Barbara[10]认为简单易懂的话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拖沓冗长的句式、深奥复杂的术语只能传达浅薄的思想.
语言文字是宣传工作的基础,规范表述要做到严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11].在编辑加工稿件文字时,责任编辑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字斟句酌,要特别慎重,同时要与时俱进.
(1)避免重大表述差错.政治往往就体现在细节里.进入新时代,党对出版工作高度重视,强化了“党管出版”的领导制度.责任编辑是稿件的“把关人”,要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切忌稿件中出现法规明令禁止的观点.稿件的内容必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坚守国家秘密,观点与看法必须符合当下法律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要求.
(2)政治性用语规范且统一.确保稿件中的党政用语规范且统一,与官媒一致;确保对少数民族的表述不带任何偏见.我国各民族是一个自由平等的大家庭,不应使用可能使人在情绪上引起不愉快感觉的表述,要注意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11]255.
(3)引用法律法规、官方文件文献资料时,内容要完整、准确.涉及中央领导同志职务、讲话原文等,不得存在缺字漏字、引述不完整、表述不正确等情况.引用的讲话必须是在国家主流的书本、报纸、报刊或者中央级出版社出版物中正式出现过的,标点符号也不能错;同时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
2.2.1 对论文各组成成分进行模块化处理
首先,责任编辑要对论文各组成成分逐一进行检查,看是否都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12],对语言、文字和符号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如题名是否准确、简明,是否点明了研究的主题;关键词是否具检索意义;正文是否文字顺畅,结论是否精练;参考文献是否准确;等等.其次,责任编辑对稿件进行编排时,要使文字表达做到题文相符、结构严谨、符合逻辑、用词准确、语言通顺.最后,专门检查页眉、页脚、图、表等处的文字,看是否有误.
(1)需严格处理的部分.论文的有些构成元素需要按照全刊已固定的要求做较严格的统一的处理.如论文前置部分[12]的作者信息项及其写法、摘要的要素、论文正文部分[12]的图表的制作、参考文献的标注和著录格式等.
(2)可灵活处理的部分.对于论文的大多数构成部分,即上文所提及的需严格处理的部分之外,则应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编辑加工时不能太死板,如对正文部分的引言、主体、结论等,可重点关注其表达是否清晰简明,其逻辑是否有毛病等.
2.2.2 对文字进行匡正和润色
文字的问题往往散见于文章各处,并且是多种多样的.责任编辑要通读、细读原稿,需要沉下心来,全神贯注看,最好是连续看,不轻易放过任何微小的差错.发现问题及时标记,及时查阅,及时改正,必要时及时反馈给作者.
(1)消灭文字差错.
首先检查字词.看是否用了不符合《通用规范汉字表》《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规定的字词.常见的“的”“地”“得”之间的误用,在通读时一般能发现.
其次检查字词是否重复.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电脑输入时无意中多输了字或词,直接出现重叠.二是表义重复.如“Moran's I指数分布在0.248~0.385之间”,这里的“~”与“之间”属于重复表达.又如“废水pH酸碱度”中的“pH”与“酸碱度”重复了.三是检查介词、副词或动词是否多用.常见的有“来自于”的“于”、“成为了”的“了”、“涉及到”的“到”等,这些多余的字需要删去.
最后,检查是否有别字.这一般是在电脑输入时不小心产生的,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形近别字.如像与象、形与型、既与即、粘与黏等,这些词容易被误用.二是同音或近音别字.这类文字错误常常具有迷惑性,稍不留意就会漏过.如(注:括号内为别字)“析(系)相盐”、“傅里(立)叶变换”、“关于经济区的研究鲜(现)有涉足”、“深证(圳)成份指数”、“级(极)差”,等等.
(2)使用规范汉字.期刊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13].
首先要区分规范词与异形词.国家于2001年发布了推荐性的语言文字规范GF1001—2001《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以下简称《整理表》);2003年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等四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试用新整理264组异形词规范词形的建议》.《整理表》目前仍处于试行阶段[14],但期刊应主动选用这两个整理表中推荐的词形,以促进现代汉语书面的规范化[15],要熟练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新华字典》等工具书来查找规范词[16].
其次,要规范使用科技名词.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科学技术名词:CY/T 119—2015》要求出版物使用科技名词应首选国家科技名词审定机构公布的规范词.要明确区分科技名词的“正名(规范名)”“全称”“简称”“又称”“曾称”“俗称”,并规范使用.科技名词涉及的专业领域多,数量庞大,而且在被规范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变化,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的词汇在不断增长,所以编辑要与时俱进,同时可利用专业网络资源(如“术语在线”)或工具书进行实时查询学习.
再次,要慎重使用网络词汇.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不断有新词诞生,但学术论文对这些新出现的还没固定的词语不能随便使用,需要静等其历经时间沉淀,等其增补为《现汉》新词条时再用.
最后,尽量不用生僻字词,同时避免文白夹杂.如一稿件中写道:“鄱阳湖承纳赣江、抚江、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尾闾相接,汇集了五河之水”.其中的“尾闾”这个词《现汉》中没有收录,《辞海》中仅指古代传说中海水所归之处,读来令人费解.后来请作者修改为:“鄱阳湖汇集赣江、抚江、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之水”.
(3)顺通并精练句子.
首先,使句子完整.有的句子简略不当,致使表达不完整,这时常常需要增加字词.如(注:括号内是增加的字词)“MDA浓度降低可能(的)机制是NO可以促进植物体内一系列抗氧化酶类基因的表达”;“四川省安岳(县)种植柠檬最多,称为柠檬之乡”;“双水相萃取法则是利用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溶解,避光超声(处理)5分钟,再转移至棕色容量瓶中”;“近年来,花斑副沙鳅原有生境受到破坏,……,使得(其)野生数量锐减”;“据此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等.
其次,精练表达.一是删去多余的表达.如“研究利用SPSSAU进行权重得分分析”可删去“研究”.学术论文中常常可用无主句.二是将1个长句变为几个表意完整的句子.许多长句并不是复句,而是多个句子的堆积,这时就需要拆分开来.三是需要用好固定结构.如将“综合表1和表4的数据可知”直接改为“由表1和表4可知”;标注多著者文献时,只需使用“第一作者+等”的表达形式.学术论文常常有一些相对固定的表达格式,如公式、缩略词、图表的说明性文字等可统一成期刊的一些统一范式.论文中相对比较固定的结构到处可见,这些固定结构含义明确,词语精练,用起来也很方便[9].
再次,改正语病.语病指句子有毛病,包括语法、修辞和逻辑方面的毛病.学术论文中常见的语病有:用词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颠倒、结构混乱、句子杂糅等.检查和分析句子是否有语病常常采用紧缩法,即只把最主要的主谓宾词语保留下来,看看句子有无问题.杂糅的句子常常读起来令人费解,修改时需理清各动词及其主语,让它们始终保持一致,这样就表达清楚了.
最后,改善语感.夏丏尊、叶圣陶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叔湘认为语感包括语义感、语法感和语音感[16].一个句子如果有毛病,其实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大多数能从语感上发现.游泽生等[17]认为雕琢论文的可读性是编辑加工的落脚点.编辑加工时,需要通读,看是否明白流畅.汉语语法不同于西方语法,它是一种“自然语法”,在很大程度上遵从事件发生的实际顺序.修改时遵从汉语的自然语法属性,让它该前就前、该后就后,事理不矛盾.
综上所述,文字问题可能存在于稿件各处,需要用一丝不苟的态度仔细探查和修正.与图、表、公式等相比较而言,文字的编辑加工更费时费力,也更复杂.期刊作为一种出版产品,要严把质量关,“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责任编辑一方面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编辑经验,不断探索编辑规律;另一方面要多向优秀期刊学习,借鉴那些符合标准的约定俗成的规范.编辑加工的深度和水平更多地依赖编辑本身的精益求精和高标准、严要求[2]70.责任编辑要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学习,加强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文字表达功底.在工作中,始终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标准、规范,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竭诚为作者服务,坚守文化使命,做有担当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