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藕粉吞糊试验的流程化摄食训练联合肠内营养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2023-02-23 10:43张雪妨魏晓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藕粉流程化摄食

张雪妨,王 丽,何 欢,魏晓艳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近年来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急性脑梗死经早期溶栓能极大控制缺血坏死损伤,但因神经功能受损,多数患者在治疗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而吞咽功能障碍即为梗死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1]。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在进食过程中极易出现噎食呛咳、吞咽困难等问题,难以保障其营养需求,延缓其康复进程[2]。因此,对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进食功能干预十分重要。量化藕粉吞糊试验的流程化摄食训练是通过吞糊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并依此由易至难逐步进行相应的摄食训练,以提升其吞咽功能[3]。基于此,本院选取1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量化藕粉吞糊试验的流程化摄食训练联合肠内营养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旨在为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后提供更多参考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者;②洼田氏饮水试验[5]分级提示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者;③经治疗后病情基本平稳者;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消化系统疾病者;②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非脑梗死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者;④合并肿瘤等恶性疾病者;⑤合并意识、精神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55~76(65.22±3.17)岁;病程11~23(16.69±1.78)h;发病部位:额叶27例,基底节区22例,颞叶18例,侧脑室体旁13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54~75(64.43±3.09)岁;病程12~24(17.02±1.89)h;发病部位:额叶29例,基底节区23例,颞叶17例,侧脑室体旁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干预,如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则以留置鼻饲管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生理状况配置肠内营养制剂,保证其每日营养需求。每日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并于每周通过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其吞咽功能,至Ⅱ级后可拔除鼻饲管,改为经口进食。观察组实施量化藕粉吞糊试验的流程化摄食训练联合肠内营养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制备吞糊试验营养制剂:以量化藕粉制备不同黏度的营养制剂。分别以3 g、6 g、9 g食用藕粉+20 g肠内营养剂用100 ml温开水冲配,再以高温加热2 min至不同黏度的营养制剂(蜂蜜状、米糊状及布丁状)。②吞糊试验流程:确认患者精神状态及口腔状况后,告知患者试验流程及注意事项。患者取坐位进行吞糊试验,嘱患者分别吞食5 ml、10 ml、20 ml的不同黏稠度营养制剂,每种黏度及剂量的营养制剂吞食后观察3 min,如患者出现呛咳、吞咽困难、反流等症状即停止试验,并以该黏度前一级为安全黏稠类型。③流程化摄食训练方案选择:根据患者吞糊试验结果制订相应的摄食训练,如未通过吞糊试验则仍通过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通过吞糊试验后,依据吞咽试验结果中的安全黏稠度类型开始进行摄食训练。④流程化摄食训练方案流程:患者进食过程及进食后30 min内取坐位或半坐位,避免翻身、吸痰。患者进行吞咽训练时应将食物置于舌中后部,并以小勺轻压舌根促进其吞咽。每次吞咽完成后引导患者重复实施空吞训练,依据患者进食及吞咽速度调整喂食时间,单次总进食时间控制在30~40 min,如进食期间出现呛咳、噎食等症状则需停止喂食,待患者充分休息调整后继续喂食。每日完成摄食训练后,再次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若其连续2 d进食蜂蜜状营养制剂无明显不适,可拔除鼻饲管并继续增加肠内营养制剂稠度。待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达Ⅱ级后可将肠内营养制剂改为软烂米汤类食物,并逐步调整进食类型。

1.3 观察指标 ①营养状况: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评估两组营养状况,于干预前后取其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血液检测仪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围(MAC)及体质量指数(BMI)。②吞咽功能: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6]评估两组吞咽功能变化。检测方法:予以患者30 ml温水吞饮,Ⅰ级:能1次顺利完成吞饮;Ⅱ级:分2次及2次以上完成吞饮;Ⅲ级:能1次完成吞饮,但吞饮过程中出现呛咳;Ⅳ级:分2次及2次以上完成吞饮,但吞饮过程中出现呛咳;Ⅴ级:难以完成吞饮且过程中反复发生呛咳。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干预期间两组呛咳噎食、误吸、腹胀腹泻、感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④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出院后每月通过电话、微信、门诊等形式进行随访,了解其恢复情况。干预前及干预后1、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6]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7]进行评价,NIHSS共15个小项,总分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BI共10个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NIHSS、B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NIHSS、BI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骤,且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偏身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障碍、脑疝等并发症,危及其生命安全[8]。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及时溶栓、介入治疗能极大程度降低其致残、致死率,但因缺血造成的脑组织及神经损伤,导致大多数患者在病情稳定后仍存在部分运动、感觉功能障碍[9]。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难以正常进食,且极易发生呛咳、噎食、反流、误吸等不良事件,导致其营养需求无法得到保障,对其康复进程造成极大影响[10]。因此,提升吞咽功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临床对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多以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为主,弱化了对其吞咽、摄食功能的训练,患者胃肠蠕动和吸收功能受到较大影响,导致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时易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影响营养的吸收,较难达到预期的营养支持效果[11]。量化藕粉吞糊试验的流程化摄食训练是通过量化藕粉吞糊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并依此选择摄食训练所用营养制剂的黏稠度,以加快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Hb、TP、Alb、TSF、MAC、BMI均高于对照组(P<0.01),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呛咳噎食、误吸、腹胀腹泻、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相较于常规肠内营养支持,量化藕粉吞糊试验的流程化摄食训练能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同时降低干预期间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患者预后情况更佳。量化藕粉吞糊试验的流程化摄食训练中,通过量化藕粉制备不同黏度的营养制剂进行吞糊试验,以选择最安全的营养制剂黏度进行后续的摄食训练,并根据吞糊试验结果选择后续的营养支持方案,且吞糊试验简单便捷,能在每日完成摄食训练后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肠内营养制剂稠度,更快过渡到正常经口进食,促进胃肠蠕动吸收功能恢复,改善其营养状况[12]。相较于常规肠内营养制剂,以藕粉调配的营养制剂结构更均匀,且不易松散,在进食过程中能避免因松散残留导致的呛咳、反流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3]。同时,在摄食训练过程中,对患者体位、进食时间等细节的控制,可进一步保证其顺利吞咽,降低呛咳、噎食等症状对摄食过程造成的影响[14]。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肠内营养支持,量化藕粉吞糊试验的流程化摄食训练能帮助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提升其吞咽功能,保证其必需的营养需求,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同时能极大程度降低呛咳、噎食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藕粉流程化摄食
藕粉
企业人才招聘流程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建湖藕粉圆:甜润爽口 余香不绝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藕粉健脾又养胃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笼养灰胸竹鸡入冬前日摄食量规律的研究
难吃与不能吃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