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研究
——“四对比·四结合·四融入”

2023-02-23 05:49笪琼瑶
江苏商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根本任务立德

笪琼瑶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属于社会科学中的“显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围绕“四对比·四结合·四融入”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并基于此探讨实践教学方法。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发展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现实问题,系统分析《西方经济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机制,基于“四对比、四结合、四融入”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最后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实践方法提出建议。

一、研究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①。学术界就经济学相关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主要表现为深化课程思政理念、重构教学模式两个方面。

在深化课程思政理念的研究中,既有文献主要围绕贴合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内容而展开。田颖莉等、郑少华和肖明春认为,经济学的教学要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原则,深入探索复合经济学课程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进经济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有机结合①②。靳卫萍认为,课程思政的导向在于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方面,通过以清华大学的经济学课程为案例,对面授(面对面交流)、慕课(在线学习)以及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③。毕晶以《经济学》作为具体实践课程为例,引入教学内容、方法与考核方式“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以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有知识能力、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④。在重构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主要以经济学讲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对《经济学》内容进行再分解,寻求落实立德树人的突破点。张子珍等基于《西方经济学》当前课程教学中的“三缺乏”现象——授课缺乏针对性、内容缺乏实践型、学习缺乏自主性,提出从课前、课中、课后环节重构教学模式,对知识的构建、应用、创新进行再设计⑤。王伟和黄颖以“中国金融故事”为切入点,通过“讲故事”来挖掘蕴含在故事中的价值观,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金融问题,打开课程教学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⑥。

尽管目前国内学界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然而,一方面就《西方经济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研究依然有待于丰富;另一方面,针对《西方经济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经济学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的课程设计到教学实践探讨的系统研究也不多见。因此,本课题在系统分析新时代《西方经济学》立德树人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探析落实机制,构建“四对比、四结合、四融入”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实践探讨,试图深入分析立德树人落实策略,进而为高校经济类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可行参考。

二、教学内容设计

目前,中国教育正处转型的关键阶段,本文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经济学育人效果为目标,致力于探索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完善的途径。

对比意识形态·结合中国故事·融入文化自信。在西方经济学课堂的讲授过程中,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国经济的辉煌历史,通过与历史的对话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在感怀中国经济沧桑巨变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每一章节引入中国经济故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经济学思想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河中既已存在,如管子轻重之术下的货币战争思想,《岳阳楼记》所隐含的乘数理论等。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对比经典著作·结合四史学习·融入道德情操。在经济学的教学上不能以偏概全,要进行经典著作的对比分析。通过经典著作的对比阅读,让学生认识到亚当·斯密除了强调“无形的手”的《国富论》这部经典,还有以“同情作为社会基础”的《道德情操论》这部传世之作。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经济学》不仅有“经济人”假设,还有正义等要求。让学生认识经济学并不仅仅只讲究冷冰冰的“理性”原则,还有“课程思政”专业性的理论根源,经济学是天然融入道德情操的科学。与此同时,经济学课程讲授要与“四史”学习相结合,与学生一起品学四史的价值内涵,深入探讨四史对中国经济的赋能作用。

对比理论背景·结合经济热点·融入价值判断。西方经济学从资源的稀缺性开始,微观部分以价格理论为中心讲解消费者(生产者)行为,进而探讨一般均衡与社会福利;宏观部分围绕国民收入核算-决定来讲解如何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收支平衡。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个理论均产生在特定的历史发展历程之下,具有巨大的时代意义,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去谈理论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例如,凯恩斯主义诞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社会需求严重不足,大萧条时期经济发展的未来前景渺茫这一特殊背景决定了“消费是美德”。因此,在基本理论的讲授过程中,要进行背景对比,结合经济热点,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客观学习和理性思考。如不能将消费主义套用在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蒸蒸日上的经济形式之上。此外,在经济学的讲授中还要融入价值判断,帮助学生对比实证经济与规范经济,引导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公平与效率”的分析,“绿色GDP”理念等。

对比前提假设·结合经济现实·融入行为规范。与经济学理论有特定的历史背景相同,经济学为了对某一理论展开具体的分析,还有非常严苛的前提假设。因此,在课程设计时要进行前提假设与现实世界的对比,如均衡假设与经济运行现实的严重背离;演绎法难以真正揭示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和历史特征等。以此为基础,结合经济现实,教导学生对经济学理论有正确的认识,不迷信。行为规范的融入,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济学人才。

三、教学实践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是空洞、刻板的,而是充满温度与情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讲话精神,做好《西方经济学》课程育人,需要不断探索实践途径。第一,整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各种教学信息资源,建立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第二,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在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考评方式的同时又要注重提升教师道德素养,还要丰富教学形式,实现师德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氛围育人。第三,注重实习、实训与社会实践,实现理论转化。第四,建立《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长效机制,不断增进立德树人成效。

(一)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全过程教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无死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之中加入学生就社会发展中某一经济现象进行提问,老师为之解答,同学参与讨论的形式。借此,不仅能实现教学环节的良性互动,而且也能培育学生关注、关心经济事件。通过对经济事件的分析与讨论,在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理性思考、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进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通过微信、小红书、抖音、学习通、B站等网络社交平台,结合社会热点经济问题,进行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基于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学生既能夯实知识基础,又能从马克思主义的角理解和评析经济现象。

2.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通过教学理念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过程开放与能力训练开放,培养学生远大志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经济学的教学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职业理想,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通过书本知识学习,文献阅读训练,碎片化信息捕捉,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与救市强国的职业憧憬。同时,借助新媒体技术将西方经济学大量的图形动态化,将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经济现象视频化。如可以通过学生对IS-LM模型的学习来分析在后疫情时代我国面临的复杂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等问题。进而借助更为直观、丰富、生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与制度自信,进而培养学生树立用自身专业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远大志向。

(二)显、隐性教育双管齐下,实现师德育人,文化、活动与氛围育人

显性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通过强化教学管理、考核评价,提升教师的道德情操,让教师身上的爱党爱国、奋发拼搏的师德闪闪发光,实现师德育人。严格的教学管理,规范教师的授课过程,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行为规范。此外,建立更加立体的教学评价手段,建立考评反馈机制,让课程考评成为师生交流与互动的载体。除了传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为课程评价手段,还可以采取知识竞赛、辩论赛、故事会等形式,形成总结好经济原理、描述好经济现象、讲述好经济故事等活泼多元的评价方式,培育学生对经济学科的热爱,加大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力度,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细的课程安排,让教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隐形教育上,依靠新媒体技术发展,极大程度地发挥碎片化信息的作用,通过组建经济类社团,让学生沉浸式学习经济学基础知识,实现文化、活动与氛围育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碎片化知识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在线调查、在线答题,让学生的“手机”“电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思想的有力武器,进而不断积累碎片化,最终实现整体化。通过生动的案例的引入、角色设计、课堂辩论等多种形式,让经济学的教学从平面变成立体,实现文化、活动和氛围育人。结合团委进行经济学社团的筹建,通过经济学社团的筹建,组织电影评析等各色活动。通过《美丽心灵》让学生深入理解纳什均衡与这位名叫纳什的伟大经济学家,基于此探讨并分析充满竞争与冲突的经济社会怎么实现win-win。如通过话剧扮演,来演绎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将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与鼓舞人心的伟大奋斗精神了然于胸。通过组织辩论比赛来思考到底是需求决定供给还是供给决定需求。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将经济学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沉浸式教学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润物细无声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注重实习、实训与社会实践,实现理论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接地气”,更能教育学生理性地看待社会,教育学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双创教育融入该课程。让学生切实感受经济学“创造性破坏”的实质,让学生明白产业结构升级对社会带来的福利效应,让学生知晓创新创业的目标与目的所在。通过实习、实践实现经济学理论的转化,能更深入地理解党为国家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安康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进而更加自觉地理解、维护党的经济方针政策,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建立课程思政长效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四对比·四结合·四融入”,基于《西方经济学》知识结构梳理,分析经济学理论的意识形态、历史背景、前提假设与时代局限,讲中国故事,学四史,评经济热点,立足现实,融入文化自信、道德情操、价值判断与行为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结语

本文通过“四对比·四结合·四融入”,分析经济著作、经济理论、现实经济问题,培养学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经济学的学习,引领学生价值塑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有效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各种教学信息资源,打造“网络”“课堂”“课外”与“实践”平台,学好经济理论、讲好中国经济故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全过程、开放式、新媒体、参与式、沉浸式教学实践,分别从教育管理、课程思政长效机制、教师素养提升、完善考评方式、加强专业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建议,进而不断增进立德树人成效。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http://edu.people.com.cn.

②田颖莉,张飚,王莹.课程思政渗透经济学专业的教学改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9):82.

③郑少华,肖春明.翻转讨论式教学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税收经济学”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2):139-141.

④靳卫萍.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初步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Z1):54-59.

⑤毕晶.构建“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以《经济学》课程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57-60,71.

⑥张子珍,冯晓棠,师晓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设计研究——基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1):112-114.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根本任务立德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