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3-02-22 07:50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中山中学陈威行
家长 2023年34期
关键词:意境古诗词诗词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中山中学 陈威行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隽永含蓄的语言、令人神往的意境、真挚饱满的感情,蕴含着多元的审美价值。基于古诗词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领略其中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情感美等,有助于净化学生情感、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审美情趣。但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往往强调文言知识积累、思想情感体会,美育却有限。古诗词正是语文教学从美学角度熏陶与洗礼学生的载体,教师应当认识到语文具有审美教育功能,积极开展美学教育,培养学生感悟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古诗词在高中生审美能力培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朱光潜曾说:“读诗的功用在于使人到处都能感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可以看出古诗词独有的韵律、意象、情感、思想等对人有着特殊作用,其中蕴含的美对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产生审美愉快,激发审美情感

学习古诗词中学生如同经历一场审美活动,对诗词中的语言、意境等加以品味,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使审美情感得到激发。古诗词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其语言工整对仗、格律特殊,初读可以感受到中国的古典审美,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正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了学生,使其对古诗词的审美特征产生探究兴趣,意图通过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体会美、感知美,从而涵养审美意识,激发审美想象,利用古诗词中的留白拓展审美想象空间,实现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激活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

古诗词在还原当时社会风貌与人文精神过程中利用丰富的美学元素营造氛围、意境,并注入深刻的哲理、真挚的感情,从审美视角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字背后的含义,能够有效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具体来讲,独特的古诗词能够使学生领略不同的意境,在诗人细腻描绘的艺术形象与建构的独特语言体系中,感知诗人的内心,充盈学生审美情感,加深审美理解,从而能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判断审美意象的独特性、生动性、新颖性、感染性等,具有欣赏美的能力。

(三)关注审美鉴赏,培养审美素养

古诗词独特的审美特征使学生的思想与情感被其精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饱满的情感而滋养,无形中对作者的写作手法、诗的意象意境做出评价,促使其建构审美心理,对古诗词的美拥有自己的态度,从而关注古诗词鉴赏,实现审美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分析古诗词的过程中,随着解读深度的提升,学生将相同类型的诗词放在一起比较,如比较婉约派、豪放派的词,鉴赏各具特色的美,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鉴赏不局限在一首词上,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感知力、鉴赏力,形成自己的审美态度。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优化教法,加强美感体验,感悟美

古诗词的美在诗词的字里行间显现、在起伏的韵律中跳跃、在厚重的情思意蕴中隐藏,以合理的教法让学生体验到古诗词中的美,才能引导其真正走进古诗词,发现别样的美。

1.优化教法,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

古诗词描述了与学生生活年代相隔较远的社会风貌,毫无新意的教法会增加古诗词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其感到古诗词学习枯燥、乏味,对于欣赏、背诵也产生抵触。因此,教师应优化教法,以新颖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激发感悟古诗词的兴趣。

例如,在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时,教师先可以由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入,使人激情满怀,再展示黄州城外险峻沧桑的赤壁,告诉学生当我们情感难抑之时,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文豪苏轼也在被贬的岁月产生了感慨,其面对赤壁抒发被贬后的心情。在歌曲与视频的配合下,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奠定了或伤心、或难过、或愤懑的情感基调。然后,对学生加以引导,利用“豪放派”代表词人的头衔激发学生感悟作者情感、体验豪放之美的兴趣。

借助信息化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高涨兴趣,使其愿意走进古诗词,体会其中厚重的情感与多元的美,从而引出后续鉴赏美、创造美等一系列活动。

2.丰富教法,体验古诗词多元的美。

古诗词中蕴含着多样的美,教师应以多样的教法启发学生带着发现美的眼睛,感悟不同的美。

例如,在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虞美人》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三种教法分别带领学生感悟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1)以诵读吟唱之法感悟语言美。从文本出发,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词的韵律、节奏、轻重、缓急,继而再找准停顿、重音、语调、语气、速度,使学生认识到全词的情感均凝结在一个“愁”字,为了体现愁,诵读时的声音应是低沉、凄凉的;并在“何时、多少、不堪”等词语上加重读音,更加直白地抒发痛苦与愁闷。理解词情后,配上音乐,通过曲折有致的声调,感受古人写“愁”,并不是直诉苦恼,而是通过对“不堪回首”往事的嗟叹、“春花秋月”等美好事物的象征对比今昔处境,写愁思如春水的汪洋肆意、奔放倾泻、不舍昼夜,感受词中语言的精妙、格律的独特,感悟出语言之美。

(2)以创设情境之法感悟意境美。结合李煜的生平遭遇还原当年的“春花秋月”“南唐宫殿”以及被囚禁的小楼、红颜已老的宫女,为不同情境配上音乐,在情境对比之间豁然明白“愁”从何来。在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在面对残破的小楼、凛冽的东风、美好的故国时也会想“国家为什么灭亡了呢?”面对“南唐宫殿”,老去的宫女也会想“能回家看一看该多好啊!”从而提炼出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感悟李煜在借意象表达亡国之痛、离家之苦,进而真正体会到“情景交融”,被词中的意境美打动。

(3)以角色代入之法感悟情感美。了解李煜前期作为一国之君、后期沦为阶下囚的特定经历,代入自己感受在遭遇如此巨大变故之后心境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聚焦文中的三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找到李煜创作本词、抒发愁情的原因,想其所想、愁其所愁,进而立足词的整体把握李煜的人生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为什么愁,品悟情感之美,充分理解词人的表达。

感悟不同的美适用不同的教法,只有合适的教法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其中的美。灵活运用教法,引导学生走进诗词中、走进作者生活、走入作者心里,在多元的美中把握方向,准确感知美。

(二)丰富积累,推动能力发展,鉴赏美

“鉴赏文学作品”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要求学生能够鉴赏不同风格、年代的文学作品以及其中不同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古诗词是一种具有年代感的文学作品,鉴赏其中的美需要一定的文学积累、鉴赏能力。

1.积累知识,筑牢古诗词鉴赏基础。

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培养并不以感悟情感美为终点,还要与学科知识、人文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产生美的体验后,能够自觉地运用古诗词传递其中的美,从而有益于学生理解美、鉴赏美。积累知识包括诗词典故、表达技巧、韵律技巧、写作风格、表现手法等多项内容,通过积累使学生能更详细地理解诗词内容,站在有高度的视角理解诗词意思,从而鉴赏其内涵与情感。

部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登岳阳楼》是一首登楼感怀之作,古有诸多古诗词作品均是在登高望远中创作,学生可以从本首诗歌学习中积累知识,以后分析同类型诗歌时可以直接运用。其中,诗的颔联体现出登楼忘怀诗歌的特点,站在岳阳楼上眺望,由于视野扩大,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无法望到头,并向东伸展,将原本相连的楚地、吴地分裂成两块。这个景象激发了作者想象,仿佛整个苍穹被湖水托住,是站在高处视觉错觉相加而产生的想象。在同类型的其他诗歌也出现这种情况,如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也提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学生可以总结出这类登楼忘怀、登高忘怀的作品中,作者因站在日常无法企及的高度看待客观事物,视觉体验增强,加之受视角的限制会出现错觉,使诗歌在表达时境界广阔、气魄宏大,由此掌握了一类古诗词的鉴赏技巧。

审美能力培养中,对同类型古诗词或相同作者古诗词进行分析,总结共同特点,积累文学知识,形成鉴赏古诗词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欣赏、品味其中的美时提升审美能力。

2.分析比较,多维度培养审美鉴赏。

鉴赏古诗词的美需要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先基于想象沉浸在诗词中勾勒的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美,再基于理解对作品整体展开分析、对比,理解审美对象的本质特征,产生更深刻的审美感受。

例如,在部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通过意象分析,把握审美对象特点,培养审美想象力。作者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笔触,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图,在引导学生发挥审美想象力勾勒这幅春江月夜图时,要引导学生依靠具体的事物,如诗的第一句出现了“江”“海”“月”,其中有虚指也有实指,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想象出“江潮浩瀚无垠,与大海相连,气势宏伟”的景象。在基于具体意象的想象中,学生认识到意象不同审美特征也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画面,在针对众多意象的想象中有效提升审美想象力。

古诗词教学并不是逐个意象的单独解析,审美能力也需在对作品的整体审美理解上才能有更好地发展。审美理解需要立足时代精神、深层意蕴、写作手法、诗词内容等多个维度的理解把握审美对象的本质特征,具有较高难度,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本首诗中作者借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是借景抒情作品,以作者瑰丽的想象、意境的空明最为传奇。对比作者其他作品,如《代答闺梦还》,同样以春日闺中少妇梳妆入梦期待情人归来的情景抒情,在分析中学生发现虽然本诗有具体的事件,但作者在抒情过程中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由此通过表达技巧鉴赏作者擅长在丰富的想象中抒发情感,使情感更具感染力。

基于审美想象与审美理解完成古诗词鉴赏,先详细分析诗词中意象,确定描绘内容,再从中找到情感来源,理解诗词审美对象独一无二的特点,赏析其中具有特色的美,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三)创设活动,丰富审美表达,创造美

审美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感悟美、鉴赏美的能力,也需要有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从审美角度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在知行合一中准确表达美,形成创造美的能力。

1.设计活动,创造审美表达机会。

设计创造美的活动,使学生输出自己的审美情趣与品位,是区别于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有益于展现学生对诗词内容的感悟与理解,也将审美感悟、鉴赏与创造紧密相连,全方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锦瑟》教学时,鉴赏诗歌中发现作者运用大量典故,如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并运用比兴手法,将联想与想象相结合,将听觉转变为视觉,组合多个意象,创造朦胧境界,含蓄深沉地表达情思。教师在讲解字词、了解李商隐生平后,可以设计诗歌鉴赏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下注释与工具书分析文本内容,利用其中典故传递的听觉、视觉感受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借如此唯美的意境表达追忆青春年华、怀才不遇、愤懑与悲慨的情感,通过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理解,输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然后,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尝试以绘画的形式描绘诗中意境,思考如何将唯美的意境与作者的悲愤结合在一起。

在审美创造活动中,学生尝试性地将对美的理解创造出来,诠释自己对美的理解,既能体现学生对古诗词中美好意境、事物的理解,又能表达内心的美的体验,初步培养学生输出美的能力。

2.加强写作训练,促进审美表达输出。

审美创造有多种载体,如有声调的音乐、有色彩的绘画,但最贴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载体是语言文字。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加强审美表达输出训练,使学生在品悟诗词中的情意时输出美的感受,表达对美的情感。

部编版高三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歌咏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全诗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浓厚的情感极具感染力。部分学生在放假中游历了祖国山水,教师可以以歌咏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开展仿写训练,引导学生斟酌诗歌的语言特色、结构层次,合理地谋篇布局,使表达具有特色,审美对象呼之欲出。

以仿写训练引导学生输出审美表达,将独特的个人审美体验展示出来,借此提升学生表达美的能力,促进学生交流,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审美创造经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发挥语文学科美育功能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构建具有感染力、生动活泼的课堂,以多样的教法引领学生在诵读、吟唱、情境、体验中感悟美,获得对心灵有触动的审美体验;以丰富的积累、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完成美的鉴赏,在感知美的基础上形成对美的理解;以创造美的活动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学生输出关于美的理解与观点,从而全方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其形成高尚的审美趣味。

猜你喜欢
意境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