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下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2023-02-22 07:50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
家长 2023年34期
关键词:原则心理健康生命

□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 黄 瑛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高中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家庭期望和社会竞争日益加重,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以真正认识与完善自我,因此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轻则影响青年学子阶段性的成长,重则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事件。为避免此类现象愈演愈烈,学校应当及时调整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解开心结,敞开心扉,走向光明人生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生命教育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提出与落实。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应当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此,作为教育教学者,我们应当以促进新时代青年学子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开展生命教育视阈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温柔的教育之光照耀学生的心灵,照亮学生的成长旅程。本文以“生命教育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详细论述了这一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在实践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与成果,让学生在发奋学习的同时享受健康的成长与美好的青春。

一、生命教育下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充分保障,所接收到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切实性提高,然而由于过重的学业压力与生活压力,心理问题在高中生群体中层出不穷,容易导致学生走入歧途,让美好的青春之花凋零。基于此,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来自学校、社会与家庭三方的高度重视。然而,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身为教育教学者,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接受能力、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性格特征等,制定符合学生的教育策略。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灵较为脆弱,情绪容易激动,有可能会做出较为极端的行为。基于生命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好能够解决学生当前的迷茫与困惑,调节情绪,帮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脆弱,从而引导学生在成长之路上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让生命发挥意义。这一教育内容有助于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让心理健康教育更适应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

(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高中阶段既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黄金期”,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教育教学者,我们应当肩负起德育的责任,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策略。基于此,在生命教育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且必要,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避免学生走入人生歧途,蹉跎时光或者采用偏激行为解决问题的情况发生,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在高中阶段,青年学子即将面临高考,做出人生重大的规划与选择,在生命教育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顺应了学生这一时期的成长需求,让学生对生命与人生产生科学与深入的认识,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二、生命教育下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部分教育教学者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过于笼统,缺乏深入性,难以解决学生当前的迷茫与困惑。这种教育实践路径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成果,还有可能沦为学生眼中“夸夸其谈的大道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内化。基于此,在生命教育视阈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始终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走访、询问学生与教师,掌握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及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对症下药”地开展教育活动,让教育内容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开心结与疑虑,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指导性作用。不仅如此,针对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应当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学生易接受、好理解的教育路径,促进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二)尊重与理解原则

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显著增强,渴望来自他人的尊重与理解,然而,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心智往往尚未成熟,他们眼中重大的问题可能在成人眼中“轻如鸿毛”。因此,教师应当在开展生命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时刻遵循尊重与理解的原则,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与理解,才更容易敞开心扉,向教师“托盘而出”自己所面临的迷茫与问题,便于教师及时进行引导与解决。不仅如此,尊重与理解原则也更容易让学生将教师视为自己的朋友,接受教师的意见与建议,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成果。

(三)保密性原则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个人性与私密性,这些问题与困惑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不愿意被他人知晓,当学生找到教师诉说自己的心理问题时,一定是鼓足了勇气、下定了决心,并且对教师有着一定的信任与期待。因此,教师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保密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学生所倾诉的内容不涉及公共安全与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为学生保守秘密,不对外公开。只有遵循保密性原则,学生才能够对教师保持信任,教育活动才得以顺利且有效地开展。

三、生命教育下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渗透学科心育,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习活动

生命教育既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要想让生命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理想化的成果,教育教学者应当将视线放远、格局放大,引导各学科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生命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刻苦学习的同时阳光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以高中生物“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活动为例,在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中,生物教师可以与心理健康教师合作,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展示人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等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强大与脆弱,从更深层次理解人类生命的演绎过程,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并且自觉主动地尊重与爱护生命,让生命教育融入日常学科教育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切实性发展。

再比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了慷慨赴死的“戊戌六君子”,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和学生探讨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探寻自己的人生理想,通过科学合理的路径实现人生价值。

(二)制定成长档案,关注个性化成长的一点一滴

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高中期撞上青春期,繁重的课业压力与迷茫敏感的内心状态碰撞在一起,容易让学生面临层出不穷的问题。每一名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都不相同,同一名学生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基于此,为了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具体特点,学校可以联合班主任与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共同为学生制定成长档案,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一点一滴。

心理教师应当及时总结每一阶段来访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在成长档案上进行记录与分析,并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筛选出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干预。班主任也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记录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并且将较为严重的问题反馈给心理教师,让心理教师帮助学生解开心结,走出困境。

成长档案不仅记录了每一名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还能够便于学校对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与分析,从而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不仅如此,成长档案也可以成为学生人生之路上的一份“礼物”,当学生毕业后翻开自己的成长档案,能够看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法,这份档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日后遇到这类问题时进行科学的应对与处理,还能坚定学生的信念,让他们认识到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会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一天。

(三)开设校本课程,及时有效解决具体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具有针对性与指导性的教材,课程的开设也难以呈现出规律化与持久性,似乎在高中生的学习活动中是一种“似有若无”的存在。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与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备受重视,生命教育更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格外关注。基于此,学校应当建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的校本教材,开设学生需要的具体课程,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

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过程中,心理教师应当广泛了解、吸收具有创新性与科学性的教育理念,通过走访班主任,挖掘不同年级学生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并且在校本教材上进行呈现。有些学生性格较为内向,难以向教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因此在面对心理问题时难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决策,而校本教材的出现则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例如,高一的校本教材可以涉及生命教育、学习方法辅导以及幸福教育等。

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在一些关键阶段及时开展心理课程进行辅导。例如,临近高考,多数学生较为紧张焦虑,而这一心理状态很有可能影响学生的考试状态。基于此,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课程,通过健康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调节紧张情绪,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营造文化氛围,让生命教育润物无声

在高中阶段,学生往往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开展生命教育,那么便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成果。优秀的教师不应当通过灌输的路径,而是宛若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命教育的熏陶,推动心理教育成果得到理想化的发展。基于此,作为教育教学者,我们可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营造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在耳濡目染中实现心理健康的不断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在走廊展报中布置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设置与“生命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有关的板报主题,让学生在设计与欣赏板报的过程中深化思想认识。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校园生活中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而且,学校还可以成立心理协会,编写印刷社团期刊,让更多的学生掌握、了解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帮助别人。

比起教师屡次三番的说教,优秀的文化氛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与理解,让生命教育润物细无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切实性提高。

(五)借助具体事件,渗透生命教育

理论性的生命教育很难让学生产生共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内化,容易让教学活动流于表面,难以发挥实际的教育价值。基于此,在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可以依托于具体事件与社会问题,引入关于生命的思考。

例如,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祭奠英烈活动,踏上追思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生命?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和爱护生命?”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场景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让学生在珍惜美好生活的同时,感悟生命的价值,珍惜美好的生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了广泛关注,生命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影响。作为心理健康教师,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生命教育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影响,认识到生命教育下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价值,在教学设计中始终遵循针对性原则、尊重与理解原则以及保密性原则,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渗透学科心育,制定成长档案,开设校本课程,营造文化氛围以及借助具体事件等,让生命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理想化的教育成果,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原则心理健康生命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