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习惯父母需扮演多重角色

2023-02-22 13:24兰惠君
家长 2023年34期
关键词:陪伴书籍习惯

□兰惠君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不能只做命令的发布者,更要做好榜样、陪伴者以及好伙伴的角色。培养阅读习惯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书籍可以给予孩子人生的方向、直面逆境的勇气以及真诚炽热的善良。

书籍是精神世界的营养品,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启明星”。如何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格、完整的人格、正确的“三观”,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语文学科的考核标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大语文观”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重视,并在选拔考试中充分体现,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家长意识到——让语文学习仅围绕教材的“讲学练”是远远不够的。在此背景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作为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中自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长都自觉且主动地扮演起了孩子阅读的“引导者”,但收效甚微。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想要实现高效率的教育引导,家长就需要扮演好孩子阅读之路上的多重角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阅读中懂得爱人爱己,珍爱生命,热爱世界。

与其做“引导者”,不如做个“好榜样”

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初始阶段存在一个误区,即没有任何铺垫,也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就强行将阅读引入孩子的生活,希望孩子用最短的时间“爱上阅读”。这对于那些玩心重的孩子而言并不现实,还可能产生反效果。小学阶段的孩子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有些时候,家长越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越不想去做,因此当家长颐指气使地要求孩子“爱上阅读”时,孩子不仅不会顺从,还可能会对书籍产生厌恶情绪。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需要先发挥榜样的力量,让书籍循序渐进地走进孩子的生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这种说法说明孩子善于且喜欢模仿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在他们心中是“权威”的象征,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彰显自身的进步与成熟。因此,与其做一个要求孩子爱阅读的家长,不如自身先成为热爱阅读的好榜样。

在阅读习惯培养的初期,家长切勿心急,而要让书籍慢慢渗透进孩子的生活,让父母的“爱书形象”慢慢注入孩子的脑海。例如,家长可以购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分开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让孩子渐渐接纳书籍,将其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放下手机、平板电脑,拿起一本书进行阅读。一开始孩子可能并没有反应,但是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他们会对父母的行为产生好奇,有的孩子会走过来问:“爸爸妈妈,你们在看什么?”这时,父母就可以和孩子讲述书中精彩的情节,甚至邀请孩子加入阅读活动,实现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改变。即使孩子没有向父母发问,父母也可以主动和孩子描述书中的精彩世界,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感觉到“书中自有黄金屋”。

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有意识地渗透开卷有益的思想。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奇宝宝”,脑海中有“十万个为什么”等待解答,父母可以在解答问题后告诉孩子:“这些知识都是爸爸妈妈通过读书获得的,书里还有好多新奇的知识。”除此之外,父母也可以在上下学的路上、睡前及长途旅行中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向往。

总之,在诱发阅读兴趣的阶段,父母不能一味地强迫,而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只有让孩子意识到“读书有好处”“阅读很有趣”,他们才能在后续的教育中更好地配合父母,在日积月累中养成阅读习惯。

每一个爱阅读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位“陪伴者”

吉姆·崔利斯曾在《朗读手册》中说:“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句话点明了在孩子阅读过程中,家长的陪伴何其重要,也解答了很多家长在阅读教育中的疑惑。

不少家长都跟我反映过相同的问题:“为什么我选择了孩子喜欢的书,孩子也在一开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可就是难以坚持将书读完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家长给予的支持还不够。

诚然,对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当他们没有真正领略到阅读魅力并将其视为爱好与习惯时,阅读确实没有去游乐场、玩电子产品有趣,可能一开始他们对一本书很感兴趣,可是大部头的阅读、不认识的生字词、不喜欢的情节都有可能让他们在一瞬间收回阅读的热情。在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是阅读的“陪伴者”,而不是“监督者”,要给予孩子支持,而不是命令与要求。

当家长发现孩子缺乏阅读兴趣时,可以主动加入到孩子的阅读活动中去,从“孩子自己读”转变为“亲子共读”,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用不同的语音语调、神情动作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还可以多和孩子讨论、提问,引导孩子更加投入地参与到阅读中去。

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支持与鼓励,父母的支持与陪伴对他们而言既是能量,又是鼓励,能够增强他们阅读的自主性。很多父母为了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不惜花高价购买名家朗诵的经典作品在家中播放。其实,在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什么样的声音都不如父母的“天籁之音”。

深化阅读功效,家长要做孩子阅读的“好伙伴”

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灵纯粹诚挚,自我意识较强,每当他们读完一本好书,都乐于跟同伴谈论,无论是为了炫耀,还是纯粹的分享,这一行为都极为关键。如果我们将阅读比喻为“输入”,那么表达就是“输出”,孩子在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时,其实就实现了阅读内容的内化吸收,促进了孩子思考与理解。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和孩子“同频”,因此当他们的表达不被理解、不被认可时,孩子难免失落,阅读热情会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扮演好孩子阅读路上最忠实且坚定的“好朋友”,让孩子知道自己阅读后的所思所想,有人在意、有人理解,更有人重视。

做孩子阅读的“好伙伴”,不仅要用热情的态度、专注的神情面对孩子的每一次思考、表达,而且要善于发问:“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你觉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书能够推荐给我?为什么推荐这本书?”这样的问题能够打开孩子的“话匣子”,让孩子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并能跟家长畅所欲言。

家庭还可以定期开展“家庭阅读分享会”,让每一位家庭成员分享自己最近看过的书籍,并说出感受。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阅读是一件很重要且必要的事情,书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时能够在发表读后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提高对书籍的热爱。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不能只做命令的发布者,更要做好榜样、陪伴者以及好伙伴的角色。培养阅读习惯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书籍可以给予孩子人生的方向、直面逆境的勇气以及真诚炽热的善良。

猜你喜欢
陪伴书籍习惯
鲁迅与“书籍代购”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上课好习惯
陪伴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书籍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