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养规用仁定责

2023-02-22 07:50麻爱萍
家长 2023年34期
关键词:小杰滑梯后果

□麻爱萍

规则教育从来不是用“铁血手腕”将孩子限制在“牢笼”之中,而是用爱感化、以仁慈教导,让孩子自行理解家庭、幼儿园、社会的规则,意识到违反规则不但会对自己生活造成影响,而且还有可能伤害他人,从而自觉树立责任意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则意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更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准则。幼儿教育是儿童的早期启蒙教育,起到了给漫漫人生路打基础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能够让孩子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适应社会生活,在人生大舞台上“随心所欲不逾矩”。因此,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着规则教育。它是其他教育的根基,没有它,幼儿园的教育便无法顺利开展。

可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家长对此“束手无策”。爱孩子怕他没有规矩,管孩子又怕他缺少爱……在家长们的纠结、犹豫下,规则教育的开展并不理想,部分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还是“为所欲为”。其实,惩罚与批评并不是帮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的“最优解”,甚至还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带来反作用。培养规则不一定需要“铁血手腕”,爱与仁慈也能让规则意识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别让打骂成为规则教育的唯一手段

作为幼儿教师,一位家长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孩子总是调皮捣蛋、违背规则,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就是不奏效。”这位家长的表述在反映担忧的同时,也揭露了家庭教育中的常态——“惩罚”似乎成了家长的“杀手锏”,也渐渐被很多家长认可。这样的方式一定对吗?当然不是。打骂之所以在规则教育中大行其道,是因为这种方式省事、好用、立竿见影,虽见效时间短,但能够立刻“治”住孩子,因此被广泛采用。然而,很多家长却忽略了惩罚与批评可能酿成的后果,孩子的规则意识很可能因此止步不前,甚至导致叛逆情绪。

孩子违背规则后,家长固然应当采取措施,但是一味的打骂不仅不会使其明事理、约束自我,还可能会导致敌意、仇恨、抗拒、自怜等负面情绪的萌生。不仅如此,惩罚与批评还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其忽视自己违背规则的错误,而将精力转移到对家长的抵触与“报复”上,从而错失了改正错误、建立规则意识的良机。而一味打骂带来的危害远不止于此。乐乐酷爱玩滑梯,有一次,一个女孩在滑梯上因为害怕迟迟不敢滑下去,心急的乐乐竟一把将其推了下去,小女孩吓得哇哇大哭。得知此事,乐乐的家长既焦急又愤怒,他们来到幼儿园后不由分说就给乐乐来了一顿“混合双打”。虽然乐乐得到了教训,可是这件事情过后,我发现乐乐在玩滑梯时依然存在不排队、推搡其他孩子的情况。问及原因,乐乐竟理直气壮地回答:“反正爸妈都打我了,大不了再被他们打一顿,我就是要玩滑梯。”由此可见,这种不由分说的惩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孩子对错误的内疚感,让孩子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孩子犯错后,他们所经历的应当是承担自己不当行为带来的后果,而不是一味地受罚。暴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手段,却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伤害,“恃强凌弱”并不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孩子违背规则后家长怎么做

孩子之所以对违反规则的行为“明知故犯”,是因为他们从内心深处不认可所制定的规则,或者在试探规则的底线在哪里。面对这样的行为,家长既不能纵容忽视,也不可一味打骂,与其通过暴力方式约束孩子的行为,倒不如通过教育的方式“规劝”孩子,让孩子从心底里认可规则,知道违反规则带来的危害,从而树立起自觉遵循规则的意识。

4 岁的小米是一个很安静的孩子,但是有一点儿“不合群”。在幼儿园,小米在规定的吃饭时间总是三心二意,不是跑到游戏区玩玩具,就是东转转、西跑跑,等其他孩子都吃完午饭准备午睡时,小米才坐下想吃饭。通过与小米妈妈沟通,我发现小米没有时间观念,也没有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小米家中的饭永远热腾腾,因为他从来不定点吃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什么时候吃饭才去吃,即使家长追着喂饭,也无济于事,让一家人操碎了心。这时,我提议通过“自然后果法”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首先,小米的妈妈和小米郑重约定了吃午饭的时间是每天中午11:30,并且告诉小米过了这个时间就不能再吃饭了,如果小米不在规定的时间吃饭,就只能承担饿肚子这个“自然后果”。如果小米按时吃饭,家长与老师就会及时表扬,从而让他对这一规则进行强化。慢慢地,小米的时间观念得以强化,也能够按时吃饭了。

不仅如此,孩子犯了错,家长还需要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让孩子对违反规则的行为产生愧疚感,并以此为基础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大班的小杰有一个毛病,晚上总是不愿意睡觉,一心就想着玩耍和说话。这个毛病让父母苦不堪言,尤其小杰快要上小学了,如果每天晚上熬夜,难免会影响以后学习与生活的质量。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妨和孩子坐下来谈一谈,让孩子意识到按时睡觉的重要性,以及不按时睡觉对家人的影响。首先,全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和孩子一起探讨需求与感受:“小杰,你睡觉前都喜欢做什么事情?”其次,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与需求:“爸爸妈妈上了一天班身心俱疲,需要充分休息,如果休息不好第二天会很疲惫,还会在工作上犯错。”最后,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小杰可以提出自己睡前想干的事情以及具体的睡觉时间,和家长一起商量,并定出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例如,小杰一家人都同意每天九点半睡觉,八点半到九点这段时间妈妈可以给小杰讲故事,爸爸可以陪小杰做游戏,然后小杰就要按时睡觉。

当违背规则的行为发生后,家长需要做两件事情。首先,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其次,让孩子从情感上体会违背规则的负面感受。小米违背了按时吃饭的规则,所以他要承担“饿肚子”的自然后果,小杰经常不按时睡觉,父母要告诉他不按时睡觉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让小杰关心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随心所欲”其实是耽误了父母的正常生活。

规则教育从来不是用“铁血手腕”将孩子限制在“牢笼”之中,而是用爱感化、以仁慈教导,让孩子自行理解家庭、幼儿园、社会的规则,意识到违反规则不仅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而且有可能伤害他人,从而自觉树立责任意识。总之,规则教育不是约束,而是要让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猜你喜欢
小杰滑梯后果
滑梯下的圈套
“耍帅”的后果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约定
暑假就像爬滑梯
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
众荣的后果8则
上朝迟到了 后果很严重
他鼓励了我(二)
偷梁换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