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文昌小学 田晓克
2022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饮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笔者以六年级下册《腊八粥》为范本,结合所研究的课题“襄城本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融合应用研究”进行习作指导,实现了学生习作言之有物、写之有法的目标,让课堂上弥漫着浓浓的家乡味,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先生,文中描述的是其家乡湘西农村过腊八节的情景,文章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课后有一个小练笔: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1.围绕主旨选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师:学了《腊八粥》这篇课文,你觉得内容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生:看文章的题目,我以为是写怎么做腊八粥、怎么吃腊八粥的,学了课文之后,发现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师:对呀!沈从文先生为什么不写一写腊八粥的熬制方法呢?
生:腊八粥的制作其实很简单,就像作者所写“糊糊涂涂煮成一锅”就行了,写多了反而显得啰唆了。
生:课文的重点不是教人熬粥,而是写人,是写八儿如何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写什么,不写什么,是由文章的主旨决定的。《腊八粥》的主旨是什么?是作者借助回忆,借助腊八节的风俗,表达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因此,熬粥时母子的对话,一家人亲密温馨、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是作者要写的主要内容。老师在猜想八儿会不会有当年作家自己的影子?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肯定有!
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写文章时,能够表达主旨的内容一定要重点写、详细写;与主旨无关的内容不写或者略写。
2.围绕内容选方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师:刚才有同学说,《腊八粥》重点是写八儿等粥的过程,写人一定要写出特点来,八儿这个小人物有什么特点?
生:我认为他最大的特点是“馋”,因为在等待熬粥的过程中,他像一只小馋猫,偎在妈妈身边,急着盼着要吃粥。
师:八儿“馋猫”的形象活灵活现,作者是怎样把这个特点写出来的呢?
生:我认为主要是通过对话写出来的,你看,一会儿问粥什么时候好;一会儿说自己吃三碗,哥哥只能吃一碗;一会儿又央求妈妈抱他看粥是什么样子。
生:还通过人物的神态、心理描写来表现八儿“馋猫”的特点。眼睛急红了是神态描写,猜想粥煮熟后的样子是心理活动描写,都写出了八儿迫不及待要吃粥的馋样。
师:你们说得非常棒。我们来理一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一个小孩焦急地等待吃粥的过程,用什么方法能写出小孩的“馋”呢?当然得通过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实现。也就是说,文章的内容决定了写作的方法。当然,同一篇文章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达,同学们找一找《腊八粥》有没有其他写作方法?
生:我认为还用到了衬托的方法。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从侧面衬托出腊八粥的好吃美味。
生:课文最后写八儿的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也是侧面衬托的写法。
师:有人说,经常生活的地方没有风景,同学们觉得有道理吗?
生:我觉得有道理,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司空见惯了,便觉得没有风景。
师:司空见惯这个词用得真好。人尽皆知的腊八粥,硬是被沈从文先生写成了人间美味;我们的家乡有没有一种美食让你垂涎欲滴,让你念念不忘?
教室里一下子像开了锅:有!有!王洛红烧猪蹄、烙馍卷豆腐片、胡辣汤、襄城烩面、焖面、糖画、丸子汤、荷叶排骨、红焖甲鱼……可写的美食还真不少。
师: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写家乡美食的特点?
生:我写色、香、味。
生:我写传说故事。
生:我写品尝的感受。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写呢?
生:我用正面描写。
生:我用侧面描写。
师:同学们,写文章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你们写家乡美食的时候,可以模仿大作家沈从文的写法,也可以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写出自己的特点来。
学生的表达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写作便不再是难题。练笔完成,互相交流一番,教室里仿佛立刻弥漫着家乡美食的味道。
李林可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没有一处写“好喝”,但处处让人垂涎——
一天早上,爸爸带我去喝胡辣汤。小摊前人声鼎沸,好不容易才找到座位坐下,老板就微笑着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我闻着香辣的气味,又看看爸爸滋溜滋溜享受的表情,忍不住舀了一勺放在嘴边,谁知这一尝可不得了了,我从此喜欢上了喝胡辣汤,成了这家小店的常客。
杨紫艺同学不但正面描写了胡辣汤,还写了胡辣汤的由来——
中原名吃胡辣汤,因鲜香爽滑而深得人们的喜爱。胡辣汤端上来了,闻一闻,都能垂涎三尺;看一看,更让人眼馋。花生脱掉了外衣,露出了白白胖胖的果仁;黄花菜也不甘示弱,展示着苗条的身材;赶快来上一口,粉条光滑劲道,汤汁麻辣爽口,那滋味,没得说!相传,明朝嘉靖年间,一个僧人把一副延年益寿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方逃至河南,当地人因其汤辣味美,取名胡辣汤。
刘文伯同学也不甘示弱,他介绍的是王洛红烧猪蹄——
王洛红烧猪蹄是襄城美食的代表,它历史悠久、制作讲究、味道纯正、肥而不腻。据传春秋时期,周襄王避难途经襄城,王妃在路边店生下一王子,周襄王大喜,为该店赐名“王落子店”,后演化为“王洛”。当时,周襄王曾命人炖猪蹄为王妃补养身体,王洛猪蹄自此留下美名,成了远近闻名的美味佳肴。
这一次小练笔,学生的习作质量明显提高了,究其原因,是在习作指导时,教师将本土文化中关于美食的内容和课文进行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排除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两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