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研究综述

2023-02-21 07:50杨中枢张俊韬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课堂参与改善策略影响因素

杨中枢 张俊韬

[摘 要] 我国关于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之后众多学者围绕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意义、现状及问题、影响因素和改善策略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课堂参与问题提供了诸多借鉴。但现有研究也存在研究起步较晚、进展缓慢,依托具体情境的质性研究较少,高水平的理论概括不足等问题。今后应扩大研究对象、拓宽研究广度,开展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质性研究,积极探索改善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方法和策略,同时结合本土实践生成系统化、特色化的理论。

[关键词]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热点领域;影响因素;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60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质量和效果是衡量随班就读工作的关键指标,对提升随班就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在借鉴课堂参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融合教育背景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研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课堂参与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不仅符合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质量的要求,也是进一步丰富并深化相关研究的需要。

本研究以中国学术网络出版总库(CNKI)期刊数据库为主要来源进行文献检索,采用关键词的不同组合,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全纳教育”合并“课堂参与”“参与”“课堂”等相关词汇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时间跨度设置为建库至2023年8月,文献类型不限。通过阅读文献摘要、目录等对文献进行初步筛选,筛选标准为:第一,主题需和随班就读儿童课堂参与密切相关或内容涉及随班就读儿童的课堂参与;第二,排除不符合融合教育背景的特殊儿童课堂参与文献。剔除无关与重复文献后,最终统计有效文献24篇。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国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领域,并进一步通过文献精读从中梳理出相关研究的若干主题。

一、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研究的发展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研究是在借鉴课堂参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总的来说,对普通学生课堂参与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早。如1968年,国外学者Jcakson运用课堂观察的方式对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进行研究,为后来的课堂参与研究提供了思路[1]。1984年,Astin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学生参与的经典理论——“卷入理论”[2],该理论为课堂参与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之后,国内外关于课堂参与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随着我国融合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融合教育研究关注的焦点也逐渐从融合教育的普及转向质量提升,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在融合环境中的课堂参与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6年,有学者提出,提高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质量应重点研究两个问题——分层教学和随班就读学生的有效参与,并按随班就读学生的参与程度将学生的参与分为形式参与、情感参与、学习参与和评价参与四个层次[3]。这是目前国内所能找到的关于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参与问题的最早论述。2007年,有學者将全纳教育的实施与学生参与问题相结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学生参与状况不理想的原因以及促进学生参与的策略等[4]。这一时期我国关于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参与的研究主要以提倡和呼吁为主,强调要重视融合教育环境中特殊学生的课堂参与问题,学术性还有待加强。

2010年以后,我国关于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参与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发文量从2019年开始出现明显增长。其中,国内学者关文军对此议题关注最多。该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融合教育学校特殊学生的课堂参与现状上,并在此基础上将各类不同障碍类别、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特殊学生进行了对比研究,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与学生课堂参与之间的关系,成为后续研究的重要参考。也有学者从自身经验出发,单独探讨改善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策略和方法。此外,以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为主题开展研究的硕博论文成为研究的主力,依据其研究思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现状调查,即在了解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一类为行动研究,即研究者通过设计一定的行动方案辅助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进行课堂参与,并在行动过程中对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及时反思,探究有效的支持特殊儿童进行课堂参与的策略和模式;还有一类为关系研究,即研究者基于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着重选取几个影响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重要变量,对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路径等进行深入探究。以上研究成果都为后续进一步深入开展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体而言,目前有关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研究以描述现状和发现问题为主;二是逐渐关注不同因素对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三是注重对相关实践的经验总结。研究的一步步深化,说明我国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研究正从基础的起步阶段朝着深入发展阶段迈进。

二、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课堂参与问题,并围绕此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已有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其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中心性越强,字体就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关键词之间关联程度越高,连线就越粗。图谱中共出现45个节点(关键词)、84条连线(共现关系)。

结合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词频、中心性分析发现,“随班就读”“课堂参与”“残疾学生”“融合教育”“学业参与”等关键词既是高频词又具有高中心性。此外,“支持”“师生关系”“班级环境”“教学过程”“同学关系”“课程”“教师行为”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研究者在探讨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问题时,对影响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因素也较为关注。“主动参与”“共同参与”“教育效果”“有效参与”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研究者较为看重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现状及意义。“对策”“策略”“教学调整”“精准教学”等关键词的出现则说明,关于随班就读儿童课堂参与的策略研究也是研究者主要关注的领域之一(见表1)。

通过以上对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分析,结合进一步的文献精读可将研究的热点内容大致分为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意义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和改善策略研究四个部分。

(一)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意义研究

对于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意义,有学者认为,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参与课堂学习的时间可以作为学习指数,反映其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并认为他们只有真正参与课堂,才能够在普通学校中获得发展[5]。

此外,国内学者除了关注课堂参与对随班就读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外,也多从随班就读教育质量出发探讨其意义。多位研究者指出,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参与是提升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关键[6-7]。因此,要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水平,关注特殊儿童的课堂参与就是十分必要的。

(二)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部分学者将随班就读特殊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其课堂参与情况。李春霞以重庆市14所普通小学的随班就读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观察、访谈的方式,从情感、行为、认知三个维度探究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发现特殊儿童课堂参与水平低下、参与形式单一,缺乏深层次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中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情绪,焦虑感和厌倦感较多[8]。

也有学者针对某一具体的障碍类型进行专门化研究,主要涵盖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和学习障碍四大群体。杨永兵通过问卷、观察、访谈等发现,小学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语文课堂参与程度总体偏低,学生参与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在情感、行为、认知三维度上情感参与得分最高,认知参与次之,行为参与最低[9]。董书情以合肥市139名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学生课堂参与整体水平一般,主要以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为主,认知参与偏低[10]。杨银在研究中通过访谈、量表评估、观察记录及学生自我报告等发现,孤独症个案课堂中的行为参与较为单一局限,认知参与停留在机械记忆和表面理解上,缺少深入理解与迁移,情感参与两极性表现明显[11]。孟月研究小学高年级学困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时发现,小学学困生在行为参与上难以主动并持续性地参与课堂活动,在认知参与上习惯运用浅层次认知策略,在情感参与上较少体验到乐趣,在面对考试时常产生焦虑感[12]。

还有学者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特殊儿童课堂参与表现进行了差异比较。关文军就北京市24所融合教育学校中212名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感官残疾学生课堂参与水平优于智力障碍和孤独症学生;残疾女生在普通课堂中的参与表现优于男生;随着年级升高,残疾学生课堂参与整体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13]。

综上所述,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情况总体不够乐观,参与程度整体偏低,且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程度普遍低于情感参与。此外,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形式较为单一,并以被动参与为主。就不同类型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参与情况而言,智力障碍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由于自身认知发展的局限以及情绪、行为等问题,其课堂参与程度也显著低于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儿童。

(三)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

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影响因素的探讨主要包括教师、特殊儿童、班级环境、家庭四个方面。

在教师方面,学者普遍认为,教师的教龄、教学行为、融合教育的经验、对特殊儿童的个别关注和支持以及自身所受到的社会支持等皆会影响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课堂参与。关文军研究发现,教师的教龄对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有重要影响,从教5年以下和20年以上的教师班级中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水平最高,而从教11—20年的教师班级中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水平最低,这可能与他们的教学负担较重、面临的压力较大、背负学生升学的期望较高有关[14]。王志琴在探讨数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与随班就读学生非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时发现,随班就读学生在教师提问、指导等教学行为中参与度较高,在教师监控行为中容易出现非参与现象[15]。此外,特殊学生的课堂参与受教师融合教育经验的影响,教师融合教育经验越多,特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越高[16]。杨永兵基于自身的调查发现,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课堂参与程度低与其在课堂上缺少教师的个别关注、参与机会和个别化教学支持有关[17]。彭田田探究教师社会支持、教学效能感以及特殊学生课堂参与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教师社会支持和教学效能感均能够正向预测特殊学生的课堂参与水平[18]。

在特殊儿童方面,影响其课堂参与的因素主要包括他们自身的能力水平、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和学业自信等。特殊儿童的学习乐趣感较低,学习动机不强,因此很少进行积极的课堂参与[19]。此外,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能力水平不高、学业自信缺失,导致他们在课堂参与时积极性不高,更多表现为被动参与[20]。

在班级环境方面,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在积极型班级环境中,特殊兒童的课堂参与程度要显著高于问题型班级环境,其中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最重要预测因素[21]。师生关系对特殊儿童的影响表现为儿童对教师的态度以及教师对儿童的期望两个方面,同伴关系则主要表现为同伴的接纳和认同[22]。

在家庭方面,家长对儿童学习情况的关注和支持、家校合作与沟通等是影响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重要因素。杨永兵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家长对儿童的要求普遍偏低,再加上随班就读学生家庭情况复杂,家长难以在学业上对其进行支持,长此以往,随班就读学生基础越来越差,自然难以参与课堂学习[23]。此外,随班就读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家庭关怀,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表现[24]。

综上所述,由于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学者们在探讨影响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因素时,除了教师的教龄和教学行为、儿童的能力、家长的支持等一般性因素以外,尤其关注教师融合教育的经验、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对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支持等因素对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影响,这与融合教育环境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相一致。此外,在学者的研究中,除了师生关系对特殊儿童的课堂参与产生影响以外,班级环境中的同伴关系也成为影响特殊儿童课堂参与不可忽视的另一重要因素,这也是其不同于普通儿童之处。

(四)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改善策略研究

基于以上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影响因素的分析,学者们多围绕教师、特殊儿童、班级环境和家庭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在教师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融合教育素养,不断加强特殊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形成积极的融合教育态度和信念,提升融合教学能力,为特殊儿童顺利参与课堂学习创造条件[25]。要鼓励特殊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学习新课、课堂提问、小组合作等环节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26]。在教学上,教师可通过精准教学、整合性的教学调整等给予特殊学生更好的教学支持[27-28],也可以利用前提干预策略和综合教育策略等有效促进学生课堂的有效参与,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29]。

在特殊儿童方面,主要是培养特殊儿童的学习自信,引导他们认识自我价值,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课堂参与的主动性[30]。同时,也要注意提升特殊儿童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力,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通过多方发力促使他们进行课堂参与[31]。

在班级环境方面,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相互促进的同伴关系,营造相互尊重、自由民主的气氛,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32]。创设积极的班级氛围、营造融合的班级文化,可以通过搭建协作平台引导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33],提高同伴的接纳与支持度,从而有效地帮助特殊学生提升课堂参与质量[34]。

在家庭方面,家长应保持适当的教育期望,不能因学生自身的障碍就过分降低要求,要及时辅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35]。家长也要主动和学校及教师进行联系,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课业难度、听课状态以及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及时给予随班就读学生学业和心理上的支持[36]。

综上所述,学者们在探讨提升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策略时,对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特殊儿童的学业自信与动机以及特殊儿童的同伴关系等关注较多,这既与融合教育环境相适应,又切实考虑到了特殊儿童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同时,有关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研究多为大样本抽样调查,对特定情境中特殊儿童的参与讨论较少,再加上特殊儿童群体的异质性较大,因此学者们提出的策略如何能切实改善具体环境中特殊儿童的参与程度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研究的展望

通过以上回顾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研究者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课堂参与问题已有关注,并就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意义、现状及问题、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这为后续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课堂参与问题提供了诸多借鉴。不过通过文献梳理也发现,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研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进展缓慢。我国有关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后,研究数量不多且硕博论文占比较大,而国外针对普通班级环境中特殊儿童课堂参与行为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此外,国内研究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和孤独症儿童,对随班就读其他障碍类型儿童的课堂参与研究较少,研究范围相对狭窄。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参与问题的重视,增强研究的紧迫性。既要关注不同学段特殊学生的课堂参与,也要兼顾不同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尤其要加强对视力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碍、学习障碍、肢体障碍等儿童课堂参与问题的研究,拓宽研究广度。

第二,依托具体情境的质性研究较少。从目前我国已有的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采用的是大样本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结合少量观察与访谈的方式对我国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的结论与建议。但事实上,教育问题具有复杂性和情境性,特殊儿童的个体情况具有差异性,忽视个体和情境得出的结论、建议是否切实适用有待考证和商榷。此外,探讨教育中的参与问题必须关注不同参与主体、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将儿童的参与状况放在特定的场景和关系网络中去看待,观察参与状态的形成与变化。相较而言,依托具体情境的质性研究的优势就得到了凸显。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质性研究就是要将特殊儿童的课堂参与问题放置在特定的场景和具体的环境中,在把握情境中不同主体互动过程的同时,细致描摹和深刻剖析特殊儿童参与的现实样态和形成机制。高质量的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质性研究既能丰富相关理论,又能增强研究的针对性,从而提升对实践改进的价值。

第三,高水平的理论概括不足。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关于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研究仍主要局限在调查现状、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策略上,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本土理论。部分行动研究得出的成果也多以经验总结居多,关于理论部分的探讨较少。科学理论的生成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问题的研究不能只停留于描述现状、提出策略、总结经验的层面,只有在结合本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通过归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升华,形成特色化、系统化的理论,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研究才可能真正指导实践,发挥研究的作用和价值。

就目前我國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融合教育正处于由规模效应走向质量提升的过渡阶段[37],融合教育的发展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保障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课堂参与既是教育公平的要求,更是提升融合教育质量的关键。但目前我国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课堂参与情况总体并不乐观。因此,融合教育背景下加强对特殊儿童课堂参与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我们不仅应更加重视相关研究,扩大研究对象、拓宽研究广度,开展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质性研究,积极探索改善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方法和策略,也要结合本土实践生成系统化、特色化的理论,切实发挥研究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顾昕.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2]Astin A W. Student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1984(25): 297-308.

[3]周月霞.分层教学 有效参与——随班就读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特殊教育,2006(4):17-19.

[4]熊琪.学生参与及全纳教育的实施[J].现代特殊教育,2007(Z1):29-31.

[5]黄美贤.随班就读轻度智障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调查[J].现代特殊教育,2012(11):21-23.

[6][18]彭田田.随班就读教师社会支持与学生课堂参与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7][8][24]李春霞.小学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9][17][23][35]杨永兵.小学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

[10][36]董书情.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学生课堂参与现状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

[11]杨银.辅助教师支持随班就读自闭症谱系障碍学生课堂参与的行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12][19][22][31][32]孟月.关于小学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13][14][20]关文军.融合教育学校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调查与反思[J].现代特殊教育,2019(18):61-70.

[15]王志琴.随班就读学生数学课堂中的非参与行为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5(11):61-64.

[16]孙团,吴婷婷.随班就读特殊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调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S1):110-111.

[21][33]关文军.融合教育学校班级环境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01-109+144.

[25][30]关文军.融合教育学校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特点及教师提供的支持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7(12):3-10.

[26]邢同渊.新时代随班就读重在实质融合——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7(11):14-17.

[27]吕祎凡,田艳,杨柳.基于改善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参与的精准教学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21(1):33-36.

[28]高黎阳.融合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学调整对特殊需要学生课堂学业参与影响的个案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6.

[29]夏敬球.普通小学孤独症儿童数学课堂有效参与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3(11):68-71.

[34]何红娟.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质量的支持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9(4):127-130.

[37]邓猛,赵泓.新时期我国融合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J].残疾人研究,2019(1):12-18.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Studying in Regular Classes in China

YANG Zhongshu ZHANG Juntao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Abstract:Chinas researches on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studying in regular classes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after which different scholar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studies centering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studying in regular cla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etc., and formed relatively mature research results, which provided a lot of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e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studying in regular classes.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es on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studying in regular classes also hav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te start of the researches, slow progress, fewer qualitative studies based on specific situations, and insufficient high-level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s. In the future, it should expand the research targets, broaden the research scope, carry out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studying in regular classes, actively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of these children, and also generate systematic and characteristic the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ocal practices.

Key words: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studying in regular classe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hot spots; influencing factor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课堂参与改善策略影响因素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提高初中政治课堂质量的策略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生活化情景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程度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课堂有效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策略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中国文化对英语课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