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研究

2023-02-20 13:08杨永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主导性客体用心

杨永华

(1.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2;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205)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学中,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协调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则。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认识和贯彻该原则的根本遵循。尽管学者们已对此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数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忽视了导致这些属性和关系生成的深层活动。这些研究未能深刻揭示该原则的存在前提、基础和具体实现方法。因此,本文从交往的角度,探讨师生同为主体何以可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何以生成、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何以实现这三个问题,旨在深化我们对该原则的学理基础和实践路径的理解。

一、交往使师生同为主体

教师和学生同为主体是思政课教学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前提。但是,教师和学生同为主体何以可能?在哲学领域,这个问题被称为“主体际困境”。在对象性活动中,主体面对的只能是客体。按此逻辑,如果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学生便成为客体。尽管我们强调学生虽然是客体但仍是人,但学生仍然不是主体。那么,为什么他们能够同时作为主体呢?答案在于,思政课教学不只是实践活动或者认识活动,更是一个交往活动。交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个人、群体、阶级、民族、国家之间在物质和精神上相互往来、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活动。”[2]这种交往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主体,构建了“主体-客体-主体”的关系结构。

(一)交往涵盖了“主体-客体”关系

交往中,思政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施教和受教两个环节。教师的施教过程涉及备课、授课以及激发学生思考,而学生的受教过程则包含了对知识的认识、实践以及对教师的反馈。在施教环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学内容是客体。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实际,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创造性地转化为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接着,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在受教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和教学内容是客体。在思考的驱使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加工和应用,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交往推动“主体-客体”关系发展为“主体-客体-主体”关系

任平指出:“在交往实践中,任何单一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即‘主体-客体’关系,都不过是‘主体-客体-主体’结构的一个片段和环节。”[3]6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中介,通过交往将“主体-客体”关系发展为“主体-客体-主体”的主体间关系。例如,教师在施教环节将自己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受教环节将自己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反馈给教师。在这个施教-受教的交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教学内容既是他们交往的中介,也是教学的成果,从而成为教学的客体。这样,通过交往活动,教师与学生构成了“主体-客体-主体”的主体间关系。

二、交往生成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主导性和主体性均为主体的内在属性。马克思曾经说过:“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4]这意味着,主体及其属性不仅是简单地“自在”存在,而是积极地“自为”存在。面对这样的命题,我们不禁要问: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如何形成的呢?正如任平所言:“主体的本性是交往双重整合的产物,没有交往,就没有主体。”[3]148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互动交往,实际上在“表现自己的生命”,并在这个过程中塑造他们的主体属性。

(一)交往生成教师的主导性

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是指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起到引导教学方向、确立教学目标和构建教学内容等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责任意识、核心素养和主导行为。首先,交往中的反思激发了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教师对其承担立德树人关键职责的认知认同。它正是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交往。马克思指出“人最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名叫彼得的人把自己当作人,只是由于他把名叫保罗的人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5]通过观察、评估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变化,教师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到自己在培育时代新人方面的关键责任。其次,交往也锻炼了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锻炼核心素养,如“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等,也离不开与学生的交往。《学记》提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6]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不仅可以从学生那里学到新知识和思维方式,还能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自我提升。最后,教师的主导行为也在交往中得到强化。教师的主导行为主要包括发动、组织和实施教学。这些行为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密切交往。它们要求教师的教学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二)交往生成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思政课中对教学内容的自觉认识与实践。首先,学生将思政课教学内容内化于心是通过交往实现的。“内化是指从社会关系或者更具体说是社会相互作用逐渐向个人内心品质转化的过程,即人们心理之间的过程向个人心理之内的过程的转化。”[7]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既获得本课程的基本范畴、原理、方法,也发现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与课程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这种认识,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内化的动力,使其更容易将教学内容内化为理论素养。其次,交往使学生将思政课教学内容外化于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学生践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渠道。它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其重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思政课重难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是,学生要完整、准确践行课堂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引导。因此,学生践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是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实现的。

三、高质量交往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同频共振”

矛盾的同一性需要条件才能成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同一性。”[8]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何以实现?二者相统一的实现条件是高质量的交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9]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悟指明了师生高质量交往的根本路径。

(一)教师要用心教

思政课教师的首要职责是讲好思政课。“用心教”就是要求教师提升施教环节的质量。它是教师主导性最根本的体现。

1.教师要用心备课。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教师要在吃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并将教学体系转换为自身知识体系。然后,教师要对学情了如指掌。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和学习获得,并以此为基础准确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后,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设计教学问题,提升教学问题设计的针对性、指向性、系统性,使问题成为能有效推动教学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链”。

2.教师要全心授课,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1]教师在教学中坚守正道就是要用学术理论讲清楚政治道理。坚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科学的思考方式,并深入、透彻、生动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在四个方面创新:一是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内容首先要具备学理性。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学理化方面下功夫,将党的创新理论及时融入教学内容,深化对这些内容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的解读和阐释。此外,教学内容还要注重实践性。教师要将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融入教学内容,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关切。二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并注意教学方法运用的针对性和综合性。三是教学手段创新。教师要将思政课教学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教学,使师生交往实现主体全员化、时机及时化和效果评估精准化。四是增加教学语言的魅力。教师教学语言要以“真”为核心,将学术语言、生活语言和真情实感结合起来,用真理、真实、真情打动学生,推动师生高质量交往。

3.教师要用心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是教师日常教学思维的基本方式,能帮助他们从经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10]教师用心反思是提升师生交往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反思,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提高教学反思意识,形成“设计-执行-反思”的良好工作习惯。然后,教师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提升自我反思的质量,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主导性和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最后,教师要在教学的全过程都进行及时反思,重视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此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

(二)学生要用心悟

悟指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融会贯通的把握,深入理解其核心思想和精髓要义。这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层次的认识,更是心灵与真理和谐契合的深刻状态。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悟”的意义,他不只是强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和“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观点。这种“用心悟”的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停留在“学思践”的层面,更要进入深度学习和理解的境界,这正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真正体现。

1.学生要具备深层学习动机。深层动机,也称内部动机,是指学生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本身而学习,而非为获取其他利益。具备深层动机是学生用心悟的前提。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一是要留心发现问题。学生要留心从已有认识中发现自身常识性认识与理性思维之间的区别;从教学内容中发现自己零散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差距;从社会生活实际中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二是细心分析和思考问题。学生要自觉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提升自己的理论思维水平,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辩证看待、正确认识现实问题。这样,学生脑中充满了问题和解决方法,将持续激发他们的深层学习动机。

2.学生要深切体悟马克思主义真谛。这要求学生投入自己全部身心去体会和领悟马克思主义真谛,它是用心悟的核心特征。为此,学生应该做到:一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心阅读马克思主义名篇,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复琢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使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二是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生要善于将思政小课堂学习和社会大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要从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按照假设-检验的逻辑将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和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统一起来,实现学、思、用贯通和知、信、行统一。

3.学生要运用元认知的知识和策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身学习、思维等认知活动的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结果。[11]学生要将元认知的知识和策略贯穿于学习全过程,不断反思和监控自身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通过元认知帮助自己及时发现和修正不足,加深对复杂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最后,学生将用心悟的结果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开始新一轮用心教。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悟相互作用、互相贯通,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同频共振”。

综上所述,交往是思政课教学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使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关键。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为根本遵循,不断提升师生交往的质量,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主导性客体用心
稳增长要更关注主导性企业
用心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用心熬一碗汤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用心,让家更有味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
用心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