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小学数学分类作业设计路径的实践探究

2023-02-19 11:36冯亚静
求知导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分层设计新课标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要改进作业设计的方式,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文章探讨了新课标导向下小学数学分类作业的概念和价值,并结合有关例子,分析了小学数学分类作业设计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分类作业;分层设计

作者简介:冯亚静(1994—),女,江苏省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数学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课标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作业的设计模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作业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數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学生学情与特点,制订一体化的教学方案,以确保布置的作业更加高效。教师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推动分类作业的有效设计,实现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数学的学科育人价值[1]。

一、新课标导向下小学数学分类作业的概念及价值

(一)小学数学分类作业的概念

数学分类作业指根据特定标准、特定主题进行分类设计的数学作业。这样的作业往往更具有针对性,更能突出教学重点。数学分类作业是数学教学改革背景下颇受关注的一种作业类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学分类作业形式多样,标准也各不相同。比如:从作业时间的角度进行划分,有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从作业基本形态的角度划分,有理论作业与实践作业;从作业的性质的角度划分,有抄写作业、练习作业、体验作业、活动作业;等等。由此可见,数学分类作业的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设计。

(二)小学数学分类作业的应用价值

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要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这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分类作业的方式,提升作业的教学监测与评估功能,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开展。

首先,分类作业的设计和运用能拓宽教师的选择空间,使得数学作业的样式更为丰富,这对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重要作用[2]。比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口头提问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针对某个疑难点进行探究与分析,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

其次,分类作业的应用能突破传统的作业布置理念的束缚,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由度,为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应用数学技能创造条件。数学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减少书面作业量,提升实践体验型作业的比重,这样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畏难、抵触的情绪,激发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维认识,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一课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后观察与体验作业,让学生搜集、归纳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重量单位及相应实物,分析与总结“千米”“吨”的应用场景。这样结合生活化场景设计课后体验作业,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设计分类作业,能够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作业的监测与评估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比如,教师可以在分类作业中融入分层理念,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分层作业,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做适合自己的作业。数学分层作业的引导和驱动价值更高,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快速掌握知识,逐步提升学科素养。

二、新课标导向下小学数学分类作业的设计路径与实践策略

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托,数学教师在进行分类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立足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设置分类标准,确保作业能满足学生多元的知识学习需求,为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化奠定基础。

(一)基于“理实结合”要求,细化作业分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按照“理实结合”的要求设计数学分类作业,能促进数学教学的开展。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进度,设置理论作业与实践作业,从不同维度对学生进行有效考查,真正发挥作业的教学监测与驱动功能,以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3]。一方面,理论作业要精练、高效,紧扣教学核心知识点与疑难点,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引和帮助,使其快速掌握知识要点;另一方面,实践作业要生动有趣,能让学生从另一个维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学会应用知识。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作业进行合理分类,分别设计理论作业与实践作业,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理论作业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优势进行探讨,准时完成探究作业;在实践作业方面,教师可以当堂设计题目,让学生快速统计全班学生的年龄、身高与星座,然后分别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并对比两者的优劣。通过理论作业与实践作业,学生能够从不同维度感知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差异,从而掌握两者的应用方式。在此期间,教师要说明条形统计图应该有标题、纵轴和横轴,并让学生说一说纵轴、横轴各有什么特点。之后,教师要进行知识点提炼和总结,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通过作业,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在完成分类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自研性作业功能

在分类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分类作业的设计和解答中。教育学理论指出,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深入演化,提升学生的素养。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学教师要遵循分类作业的设计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需求与兴趣点对作业进行分类组织、实施,在设计作业、品读作业、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作业自研、探究活动,进而提升随堂学习能力,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可围绕“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测量与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主题,让学生自研课堂作业,并进行小组分析、讨论,给出正确的答案。比如,在“测量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长、周长”相关作业的自研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对巧妙的方法进行研究,并给出差异化的解读和分析。当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设计类型各异的作业,让学生进行互动,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进而强化课堂学习意识,提升对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

(三)结合学生能力水平,灵活设计分层作业

在设计分类作业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即分层作业。在数学学习中,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应用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教师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设计分层作业,以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能力检测和评估,并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确保教学更加精准、完善[4]。所以,分层作业的设计十分重要,对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化具有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认知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B层和C层。A层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反应能力和解题能力,能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B层的学生学习成绩波动较大、思维能力不稳定,且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出现一些问题,如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理想信念指引等。C层的学生学习情况相对差,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有待提升。根据学生的层次,教师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分层作业,从而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第一层作业是必做题。这一层次的作业与常规练习类似,紧扣教材中的知识要点,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比如,在设计小数加减法知识的相关作业时,教师可以围绕加减法规则设计作业,以此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稳步提升。此类题目适合全体学生。

第二层作业是选做题。选做题的难度要适度提升,考查的角度要多元化,以测试学生随机应变、知识迁移的能力,此类题目比较适合A、B层次的学生完成。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题目,在提升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度。

第三层作业是创新题。此类作业题通常难度较高,以变通运用为目的,具有探究性,要求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此类题目主要由A层次学生完成。

(四)积极融入生活元素,多元设计分类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和运用生活元素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向。按照分类作业的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课内外融合的原则,适度减少书面作业量,提升生活化作业的比重,并对生活化作业进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小学生的需求,更能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5]。教师要切实按照提质增效的要求,对生活化数学作业进行有效分类,从而使数学知识在生活化场景中得到验证和应用,确保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得到提升。教师设计与运用生活化作业,能够推动分类作业形态的改变,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案对本课知识要点进行全面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时、分、秒在日常计时中的应用。在设计生活化作业时,教师要按照分类原则设计作业,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观察类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时钟、手机、电视上的时间,感知时、分、秒的换算方式与不同钟表的运行状态。

(2)互动类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围绕时、分、秒的特点和应用功能与亲人、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从数学层面感受时、分、秒相关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互动与交流,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时、分、秒知识的应用价值。

(3)探究类作业:要求学生对“生活中时、分、秒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时、分、秒与年、月、日之间存在哪些不同”等探究性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同时记录个人的体验和心得。通过探究类作业,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相关知识要点,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总结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全新的作业设计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把握教学趋向,按照分类、分层原则设计数学作业,突出作业的创新性与层次性,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分类作业,发挥实践类作业、生活化作业的价值,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明确数学知识的价值,不断提升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谢清霖,郑璘玲.指向数据意识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小学数学教育,2023(5):9-11.

韩晓旭.小学数学“滚动分层”布置作业的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8(21):63-65.

王东根.基于对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J].數学学习与研究,2022(16):122-124.

程敏娟.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3(6):76.

程红英.紧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精心设计小学数学作业[J].名师在线,2023(17):56-58.

猜你喜欢
分层设计新课标小学数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教学分层设计与反思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