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轶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重知识传授、轻理解探究,并依托教材的编排顺序依次开展板块教学,导致学生只能零散地接收知识点,甚至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学习形式化严重,英语综合素养发展缓慢,不利于可持续学习。因此,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刻板教学模式中主题性、整体性缺失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制订单元整体教学计划,以达成理想化教育目标。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是对包括单元主题、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单元话题的综合统整,在明确教学思维和内容构架的前提下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任务。在单元主题下展开教学可以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高效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小学生更喜欢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单词、语法进行联合记忆,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恰好能满足其这一需求,即不再零散地接收分块知识点,而是基于主题理解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无形之中在大脑中形成一张单元知识网,通过积极思考、主动表达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综合语用能力的发展,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为未来高难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陈晓君2021)。
为落实单元整体教学计划,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确定课程主题,并以此为主干制订整体教学计划,真正做到以单元为依托进行知识讲解。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行为意识、价值理念、兴趣特点等对具体的教学手段进行革新,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成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完成知识学习任务,在思维不被束缚的前提下形成英语意识,最终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陈玮2021)。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直接引入主题意义探究理念,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更明确,真正做到把握探究方向、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为例,教师先确定单元主题,让学生围绕“Is this your pencil?”展开讨论,以保证其在开放的语境中主动输出与教室有关的词汇,最终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英语学习品质。在制订目标时,教师以主题意义为基础完成四课时计划的提前预设。
【第一课时】
基于Story time 展开教学,先引出全部重点词汇(school bag、pen、pencil、crayon、ruler、rubber、lunch box 等)和单元核心的祈使句句式,再直接导入Fun time 和Checkout time,对Story time 进行复习巩固,从而使学生从整体出发对课程知识产生深刻记忆。
【第二课时】
基于主题意义继续对Cartoon time 故事进行探索,巩固单元语法知识,重点对疑问句句式进行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课时】
将Sound time 和Rhyme time 整合,做到听、说、读、写有效结合,对单元内容进行综合复习,使学生逐渐具备使用一般疑问句和祈使句作相应回答的能力。
【第四课时】
综合练习,以“Is this your pencil?”为主题在课内组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其在开放的语境中主动建构、理解与应用基础知识,在听、说、演能力提升的前提下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设计整体性目标的方式完成课前准备任务,保证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更快速地融入语言环境。在连续的课时中以“螺旋上升”的形式落实整体教学计划,推动学生思维发展、语言能力提升,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根本上深化其英语意识,促进其综合发展。
在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还要进一步对课程活动进行细化组织,既保证各个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又保证活动的创新性,让学生在维持英语探究兴趣的前提下逐渐提升英语意识,在摆脱固化思维束缚的前提下积极实践,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靳帆2021)。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为例,教师将单元教学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初步了解基础词汇(draw、picture、park、flower、boat、river、easy、difficult)和基础句型(Good idea!Sure,it’s so easy/difficult.It’s difficult,but I can try),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实现交际能力发展;第二课时基于第一课时对公园内各类物品词汇的学习展开教学,加大教学难度,引导学生使用句式“What can you see?I can see...”完成交流、互动,最终在实践中提高语用水平,从而布置更高难度的任务;第三课时基于前两课时的知识、经验累积进行自主阅读,针对Cartoon time 部分故事展开深度探索,在理解其中的幽默元素的前提下对故事进行表演。在各课时中,为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及确保教学的延续性,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保证学生在全情投入的前提下实现学习能力和效率的同时提高。
【第一课时】
教师以基础教学为主,尽可能在保证教学趣味性的同时降低学习难度,在导入阶段同时展示单词及其对应图片,师生相互读单词并纠正发音,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学习之初就能体会成功,从而既能生成深入学习的动力,又能提高基础知识水平。在正式进入教学后,教师组织“看图说话”“看图思考”等活动,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适时播放相关视频,并提出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 in the park?”,引导他们进入课文情境,通过视听感知、内容理解提高认知能力。
【第二课时】
教师简单呈现第一课时的故事视频,向学生提问:“Do you remember this story?”引导他们说出单元主题“drawing in the park”,并升级学习任务,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锻炼语言能力。为深化学生对单元基础词汇的记忆,教师组织“15 秒抢答”活动,展示图片,让他们记住图中的内容并回答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然后,通过问题“What can you do here?”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表达的流畅性。在剩余的课内时间里,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公园并用英语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提升其英语综合能力。
【第三课时】
首先,教师组织“大家来找茬”游戏,让学生通过找不同的方式完成对所学单词如hill、tree、river、lake、flower、boat 等的复习。其次,教师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每3 人一组合作完成对Cartoon time 部分故事的表演任务,并在表演中解答“Is Bobby happy,and why?”“If you are Sam,what will you say?”等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演情况对他们作客观评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享受英语学习、表达的乐趣,形成实践意识,在理解词汇、句子含义的基础上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
主题意义探究教学理念重点强调对学生探究意识的锻炼,致力于发展其综合语用水平,在保证其学以致用的同时,激活其英语意识。为保证教学的高效性,教师不仅要讲解课内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意识的延展建立更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扩大知识储备空间,由此深化英语意识,不断提升阅读理解和实践应用水平,进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未来学习作好铺垫(岳志坚2020)。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对语言应用环境的创设。不同于上文提到的主题活动,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在整合记忆单元内容的同时,与已学知识建立联系,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发展。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6 At the snack bar 为例,教师将Sound time、Rhyme time、Checkout time 三个板块综合教学,将零散的个体整合,围绕单元主题“点餐”“购物”展开实践类教学,锻炼学生使用英语征求他人意见的能力,无形之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各板块间的联系,创设综合情境,并基于对“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句式的讲解联合教学,同时导入拓展因素,以Mr.Fox 为中心人物完成各个板块串联教学。教师设计如下拓展任务:
1.在了解字母x 发音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基础内容改编儿歌What would you like?(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能自主分析英文诗歌的押韵特点,并在明确每一句歌词中押韵词的前提下自主或合作完成改编任务。)
2.通过游戏活动完成单词初体验,包括coffee、tea、juice、rice、fish、snack bar、hamburger、noodles、sandwich、a cup of 等。
3.全体学生讨论自己在学校的就餐情况,树立“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的观念,学会珍惜和节约粮食。
良好语言环境的打造为学生提供深度感知英语知识内涵的机会,使其明白英语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而要在尝试表达、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体会语言魅力,从而生成语用意识。这样一来,在不同的情境中,学生能正确使用所学重点词汇,也具备了对新增拓展词汇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始终以教师为中心,整体环境为“灌输式”,导致学生长时间在被动状态下接收和记忆知识,全程未能调动思维意识,对语言知识内涵的探究与思考不到位,综合语用能力发展缓慢。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计上突出发散思维、实践应用,鼓励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化对知识的认知。为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实际价值,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合作学习与主题意义进行融合,基于对趣味性、开放性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模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用能力。
合作教学离不开科学的分组。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英语意识将班级学生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并对他们的性格特征进行针对性分析,遵循同组异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能力相当,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都能展现出积极的态度,发挥潜能,在自由讨论、思维碰撞、实践检验中了解英语知识的内涵,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为例,本单元话题是“询问与表达感受、感觉”。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不仅贴近实际生活,还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知识的内涵,在模拟的亲身感受中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的重要意义。为保证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杜绝单方面输出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感受,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表达、实践空间。首先,教师鼓励学生结合Story time 部分的内容完成角色扮演任务,在使用“What’s the matter,Tao Tao?”展开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dear、water、ill、tired、happy 等重点单词,通过合作交互深化对句式“What’s the matter?”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释放主观意识的前提下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创编,要求所有学生回忆生活,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其他组员就此询问、提出意见。通过小组互动,学生能够用更贴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自然了解日常交际用语的使用方法,主动使用所学对他人给予关心和帮助,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点讲解任务,还要明确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发展需求,在课内给予他们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以此完成课堂的重新构建。为保证小学英语教学的高效性,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明确主题意义探究的价值,并探索与之对应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从制订目标开始到组织主题活动、单元延展教学,再到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让他们享受英语学习的全过程,保证他们最终在理解主题知识内涵的前提下实现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