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 要:疫情影响下在线教育成为线下教育的应急之举,有效缓解了突发危机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困境。随着在线课程大面积普及与应用,疫情过后网课也将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与学校精品在线课程选课学生深度访谈,收集大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进行在线学习的感受和对网课的评价与建议。以此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进一步研究影响网课学习效果的因素。运用SPSS26版本对调研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和回归分析,找出影响网课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就后疫情时代网课建设与应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网课学习;学习效果;差异分析;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95
1 在线课程发展现状
顺应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2013年起我国开始大力推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建设。2018年,教育部认定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慕课,紧接着2019年又有801门慕课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019年起,教育部进一步提出“金課”建设计划,分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在线课程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已有30多个慕课平台,上线慕课数量超过3.4万门,学习人数达5.4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1.5亿人次。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发后,各大院校纷纷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依托网课资源,采用多元化线上教学方式,实现了特殊时期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平稳过渡。目前疫情卷土重来的风险仍未解除,一段时间内,在线学习、上网课仍是在校大学生学习的必经之路。疫情造成的在线学习热潮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习惯,提供了灾难面前的教育供给方案,有的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甚至在线学习有逐渐取代线下学习的趋势。但是,同时还应看到,网课学习效率低、完成率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一直是困扰网课建设者的现实问题。
2 研究设计
2.1 后疫情时代网课开展情况
本研究选取学校在线课程“管理沟通”学员为研究对象。管理沟通属于通识课程,上线平台为学银在线,供校内外各个专业和年级学生选用。课程于2019年9月上线,至今运营超过两年,选课人数超1.5万人以上,有较好的代表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来自132所大专院校的学生选择该课程学习,选课人数的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2020年3月和2021年11月,选课人数分别为1039和1834。疫情突发时,响应教育部号召,各大高校纷纷选择了网课作为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替代。随着疫情管控力度加强,进入平稳过渡期之后,众多大学生可以返校学习。在线课程被纳入正常教学体系,网课所获学分可与正常教学学分互认。同时,任课教师采用网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兴趣增强,也是选课人数较多的原因之一。
2.2 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方式,收集问卷402份,剔除答题时间过短和选项同一性过强的问卷5份,剩余有效问卷397份(表1),问卷有效率98.7%。被调查者中男生占比59%(236名),女性占比41%(161名);专业类别中文史类占比最大54.4%,其次是理工类(27%)和艺术类(18%)。从年级分布来看,以大二学生居多,约占55%,大三和大一次之,分别占到25%和15%,另有社会人员4%也参与了此次调查。从课程学习成绩分布来看,未及格者有38人,优秀等次(80分以上)有183人,合格者(60分-80分)176人。
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借助网络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证分析。问卷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的了解,包括受访者性别、专业、年级、倾向性选择等一些定性问题。二是对影响网课学习效果的因素的定量评分调查。此部分选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量表维度包括学习期望、感知价值、感知质量、学习满意度和持续学习意愿等五部分组成。在对现有满意度模型、学习效果评估模型研究内容深入分析后,结合本研究主题和目的设计出每个维度下的题项。其中,学习期望、感知价值、学习满意度和持续学习意愿各有三个题项,感知质量维度下包含9个题项。为了更好地考察后疫情时代学生对网课的态度,在持续学习意愿维度下加入未来会选择什么学习方式的题项,了解学生对面授还是网课的倾向性态度。所有量表式题项设置1-5级答案,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表明学员相应题项下的感知水平越高或满意度越高。
3 研究结果
3.1 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研究使用计量分析软件SPSS26版本实现信效度检验过程。采用克隆巴赫Alpha系数来检验问卷各题项的一致性程度,采用KMO值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来测度问卷的结构效度水平。根据信度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网课学习效果的五个维度的标准化克隆巴赫系数α均在0.6水平以上(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标准是达到0.6即可信度可接受),且删除项后的克隆巴赫系数α均小于标准化克隆巴赫系数α,表明维度内的题项设置较为合理,不需调整。总体的克隆巴赫α值为0.935,α取值范围在0-1之间,越接近1信度越好。本问卷的信度非常高,数据可靠性很高。
3.2 差异性检验
使用差异性检验可以分析不同分类变量在各个维度间是否存在差异,有助于更清楚的勾勒出影响网课学习效果的各个因素在不同人群、年级、专业、课程成绩的分布情况。从研究目标出发,结合样本数据特点本研究主要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分析。
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网课学习满意度五个维度中,按照显著性检验标准,本例中五个维度的显著性结果0007、0000、0001、0003和0001均明显小于005,因此认为课程成绩在这五个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多重比较结果可以看出,课程成绩在60分以下的在感知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课程满意度以及持续学习意愿上均明显低于80分以上学员。课程成绩在60-80分之间的在五个维度上与80分以上的学员也存在明显差异,与60分以下学员没有明显差异出现。对于课程期望值不高、课程质量评价低、学习课程收获价值感低会伴随较低的满意度和学习意愿,进而影响了最终的课程考试成绩。而在这几个维度表现相对积极的学员,课程考试成绩也会较高。问卷调查的结果基本验证了ACSI模型,证明了顾客满意度模型在大学生网课学习效果评价中同样具有应用价值。
3.3 回归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不同维度对课程成绩的影响程度,需要在进行方差分析的基础上,以课程得分为因变量,将五个维度即课程预期、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持续学习意愿和满意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表2)。
使用SPSS26线性回归进行回归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ANOVA检验呈现出显著(显著性<0.05),方程拟合度R方>0.6,拟合度较好。结合系数矩阵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显著性小于0.05,说明各个维度均对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方向均为正向。在影响课程成绩的各个维度中,感知质量影响最大,感知期望次之,然后是感知價值、持续学习意愿及满意度。据此可得公式的回归方程式:
Y=a+0.235f1+0.247f2+0.222f3+0.176f4+0214f5
其中,f1代表感知期望,f2代表感知质量,f3代表感知价值,f4代表课程满意度,f5代表持续学习意愿,a代表常数项。
研究结果显示,课程质量好坏是对学业成绩影响最大的因素。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近七成的学生对内容种类丰富比较满意,但在习题质量、师生互动程度变量下比较满意的占六成,由此推测部分网课习题设置不佳和师生互动不足导致了学习效果不高。课程感知价值对网课学习效果呈现出正向影响,主要影响变量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件资源和学习效率。本例中有834%学员对网课价值给与满意及以上的评价,课程价值认可度很高。课程期望值越高,课程成绩可能越好,反之亦然。问卷数据显示,超半数学员对网课总体预期比较满意,同时对在线学习效果预期比较满意的占总人数的58%。对网课预期学习效果比较不满意的人群占比156%,对网课总体预期不满意的占到113%。据此可以推测,经过疫情期间大范围的网课学习,部分学生对在线学习形式产生了倦怠情绪,预期学习效果不佳。持续学习意愿和满意度同样对课程成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持续学习意愿维度包含未来继续学习、向他人推荐以及未来支持在线学习。满意度维度包含对课程满意度、平台满意度以及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这两个维度有约八成学生给予了满意及以上的评价。
4 研究结论及提升学习效果的改进策略
以学校在线课程为例,本文通过收集问卷数据,采用差异分析法和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校生的网课学习满意度进行测评,整体上满意度较高,达81%。被调查人员中一般接受或比较接受的占较大比重,分别为332%、285%。从年级来看,接受度最高的是大二,接受度最低的是大一,有148%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接受网课学习方式。社会人员中选择比较接受的占比最高,达到438%,不接受者为0,这可能与社会人员的学习方式受限有关,目前针对在职人员的学习包括开放教育、继续教育以及高职扩招等,教学形式主要以网上学习为主。
结合回归预测模型结果,针对后疫情时代提升网课学习效果提出以下建议:
(1)以课程质量为根本,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本研究研究的在线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在线课程,该课程资源种类丰富多样,师生互动频繁,任课教师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综合运用课程签到、抢答、速课、学习小组讨论、实时学习进度反馈与监控等多种互动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2)以问题为导向,有用性为前提设计课程内容。国家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在线学习发展到现在,大量基础课程、通识课程等已经趋于市场饱和。学生在选择网课时,更多基于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价值导向,与现实结合紧密、实效性强的更受学生欢迎。本研究中选取的两门课程中,以解决职场沟通难题为亮点的管理沟通课程目前选课人数已超15万,累计页面浏览量3836794累计互动次数达33893次,课程主讲老师定期推送最新的职场沟通困惑及解答,给选课学员带来良好的在线学习体验,课程满意度也很高。
(3)以加强师资培训为契机,实施网课供给侧改革。面对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新教学理念、工具、要求等,高校课程教师更需要更新知识,勇于实践。高校应出台多种支持性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加大对多元教育主体的研究和课程开发力度,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向上向好发展。当前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研究领域,前期制作的在线课程往往在这方面着力不深,这就要求主讲老师利用发放课程通知、讨论页面、PBL小组作业活动中适时融入思政元素,这对主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线学习覆盖面广,学生层次多元,既要考虑在校大学生需求,又要兼顾其他社会人员的学习需求。本研究中受访的社会人员对网课学习的总体接受度最高,这对网课建设者包括教师以及平台建设和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国慕课,大有可为[EB/OL].(20190411).http://www.moe.gov.cn/jyb_xwfb /s5147 /201904 /t20190411_377453.html.
[2]中国慕课数量及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EB/OL].20201212.https://m.gmw.cn/baijia/2020-12/12/1301932119.html.
[3]裴利华.“金课”下的混合式教学满意度模型建构与实证检验[J].山东高等教育,2021,9(05):3949.
[4]徐晓青.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05):4350.
[5]曾嘉灵.基于结构方程的远程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6,(08):5965.
[6]范晓玲.教育统计学与SPSS[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7]张霄艳,孙枫华.大学生网络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1,(02):8993.
[8]吴华君,司文秀,韩广欣,等.学习支持服务对MOOC课程持续学习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ACSI-ECM模型的视角[J].成人教育,2021,(0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