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楠
摘 要: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较为特殊,而德育工作强调的是国家教育事业,需要注重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相互独立,但二者融合下,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本文基于中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进而构建出中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工作内容。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47
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崭新的心理学、科学理论,进而在德育教育上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性格方面开展教育改革,并以科学理论、哲学思想为依据,在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上,促进教育“育人方针”的完整性,以此全面塑造学生阶段性的人格,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行。德育教育作为侧重于学生思想品德的课程部分,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思维的关键,并将学生心理价值观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学生在成长阶段,选择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完善学生健康人格,对学生的成长尤为关键。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心理健康建设为了使学生走向成熟,而思想教育与学生心理相辅相成,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极大的达到培养学生品格、能力的目的。本文基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建设,促进学生清晰认识两者之间的实效性,以此培养学生建设出正确的价值观,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1 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性
1.1 特殊性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言行的主要基地,大多通过规范责任、义务为主,不仅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还将德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以抽象化思维为主,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上形成正确的认知,以进一步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形成健康的心理。中职阶段的学生,通过借助身体及心理的发展阶段,明确自身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从理性的经济学角度,更加丰富地看待心理教育。学生教育上习得的教学理念,大多是以人本主义铸造出浓厚的职业素养,使得学生更为清晰的学习到专业知识内容,并积极从生活、学习水平上,强化学习目标,减少人才竞争时的压力、承受力。从现实角度来看,通过心理健康方法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重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从而在就业时减少挫败感,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防止影响到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帮助学生注重专业能力时,需结合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对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地在德育、心育发展上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方面,学生身心发展需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扩展和延伸出正确的教学工作内容,在课堂学习中,发现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较为薄弱,无法更好地发挥出学科的价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正确处理学生自我心理健康的问题,以此在德育教育内容上形成正确的评价,防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心理冲突,导致身心健康的主观、客观意识出现矛盾。在衡量德育教育价值取向时,学生易找不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无法强化心理素质,需在教学人才上塑造和谐、合理的方法,以此更好地培养出学生正确的目标,进而渗透到实际行为中。
另一方面,教学工作上还需要强化学生全面发展,以此更好地在中职院校教师教改学习目标时,加强以学生专业能力为基础,在日后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职业能力。
1.2 异质性
(1)目标不同。
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以社会行为为准则,使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处于积极的状态,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塑造出符合就业方面的思想道德观念,以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强化出正确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学生还需明确出自己的责任价值取向,在社会中更好发挥出自身价值。以德育教育的价值取向为目标,引导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学会多样化的方式,从根本上缓解内心的冲突,以达到创设出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再融入发展规律,以此塑造出学生过硬的心理建设,为后期生活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发挥出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2)理论基础不同。
从学生的价值取向来讲,德育教育不能一味地追求理论性的知识,需综合价值观念,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将学生价值取向作为指导思想,同时结合学科上的伦理学、德育理论等内容,防止学生思想上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发展上,需结合实际要求、具体规范,在社会形势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并基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使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等内容形成多面性的指导对策,并结合理论实践,使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身体心理状态可以共同提升。
(3)教育内容不同。
从教育视角来讲,中职院校上的课程,需结合伦理学的特点,在教学体系上展开专业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德育教学的开展更具指引作用,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上铸造出专业的教学过程,使得教学过程内容落实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上,能够在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上,对教学环境进行深刻剖析,使得德育教學可有效融合教学资源,并放在整体宏观的角度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政能力,使之意识到社会主义理念,在社会文化、发展秩序的过程上,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要重视学生的微观发展,进而强化出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在社会、家庭、日后生活上,给学生树立出正确的人际关系、自我意识,使学生多方面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优势。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是多面性的,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由发展,对强化心理健康知识、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3 关联性
(1)教学目标的统一性。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教育工作中,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与学生个人生活有所差异,心理健康教育上给学生造成的问题较多,且开展目标时,需要学生具有专注的精力,给学生带来全面发展机制,凸显出理论内容的特征,为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形成积极的理论教育模式,使得学生个体上,形成持续性的发展基础。德育教学上注重的是学习理论内容的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使得文化工作重点逐渐趋向多元化,由此来创新思想文化,使得学生的价值理念,可协调教育管理工作,进而防止出现教育上的偏差。在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习重点上,是基于学生道德行为,从而有效找出学生个体上的能力,带领学生发现自身的心理问题。
(2)教学方法的相似性。
思想品质的发展过程上注重的是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发展过程,并在教学体系上,展开新的德育教学、心理健康教学对策,使得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心理是健康的,且在教学环境下制约自身行为。让学生可以从德育教学上,铸造出课堂实践、日常渗透、活动宣传上的特点,并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形成可以引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环境下开展德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吸取更多的心理知识,从而明确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进一步转移到学习理念上,进而总结出与他人沟通的交往理性需求。
(3)教育内容关联。
在開展德育生存、发展时,从物质需要上,提高学生的思政能力、道德素养,进而转移到心理健康教育上,并以非智力因素为主,对学生个体需求搭建出健全的人格框架。教育内容上涵盖的思想认知、道德情感、行为模式等要素,需要不断完善,帮助学生扩大自身的个体能力,进而树立出正确的道德标准。当前教学内容上,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道德规范需要进行统一,进而明确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需在知识结构上,反馈出符合心理特征的教育内容,使得学生的心理变化更具大格局,同时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铸造出高品质的道德途径。
2 构建中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途径
2.1 构建目标互动机制
从外部环境可以看出,学生的专业发展需要重要的保护机制,便于学生构建出完整的健全人格,进而强化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上,建设出可提升知识能力的教学过程,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知识内容更加规范、高尚,以达到在学习过程中规范主体意识、个性才能,而心理健康教育所含的专业知识内容,需符合学生的健康人格。基于此,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实现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机制,使得中职院校上的教育目标,更具情怀价值。心理健康发展的价值上,需要学生进行系统分析,从而使得人格教育价值符合现实发展,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基础认知、行为标准协同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协调学生的心理结构,以此为学生建立起完善的个性特征,并以学生个体为入手点,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动机能力得到专业性的提升,创新出符合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而在学生的专业掌握能力上调节出坚实的思维方式。另外,以不同的教学和实习资源,缓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强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德育教学与心理教育之间的切入点,更加全面、系统。
2.2 构建价值导向互动机制
创新型的德育教学模式,能够在学生能力上进行道德教育,使得心理教育上的问题得到解决,并以时代发展、价值观念上作为基础,引导学生的自身发展心理,与健康教育核心价值,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且针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更加全面。在企业、学校的基本导向上,应重视融入人生观、社会主义等理论,进而使得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好地贯彻到教育机制中,使得在学习内容在学生树立出正确的人格理念过程中,为心理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具体到伦理教育的传播、弘扬过程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进程更加全面,对社会共同体形成有价值的认知体系,并深化调节德育教学发展方向。
以发展规律作为基础,使得学生的心理都得到有序开展,促进心理健康上可针对性的规范出正确的思想、认知,使得德育教学理念更具拓展、延伸的价值,进一步搭在学生自我发展中建出健全的教育体系。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心理教育的指导作用,可以在社会共同体上,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其他方面的认知更加全面。在社会人际关系中提高发展机制,可有效地在课程和社会实践上,将正确积极的价值理念转变为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强化学生德育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并整合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职业道德的实施对策,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思维教育形成道德判断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灵交流方式,进而加强情感体验。
2.3 构建调节方法互动机制
将相关教育内容,融合到现代心理教育发展上,引导学生学会集体调查出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进一步深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心理方式、“三观”思想,整合出专业化的德育教育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可有效补充德育教学工作上的教育内容,进而调节教育对策,确保在教育过程中形成有序的发展方向,使得教育模式更具便捷性,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教学模式是多元化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价值观念的发展局面,更符合社会体系。为了给学生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可在企业和学校的角度,来消散学生思想上错误认知,确保教育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全面、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教育内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可以通过咨询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发展上形成换位思考的体系,并通过集体化社会思路,来调节学生情绪,进一步减少学生的孤独感。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更具理论体系,并在技能技术上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确保实践教育工作的发展切合实际,搭建起民主、自由、平等的教育教学情景,使得课堂教育模式,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育内容,以满足师生之间友好的关系,并基于学生实际需求,不断提高自身道德认知。另外,教师在德育教学活动中,需重点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改进与创新,进而在新的教学环境上,推动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调节,潜移默化的为学生构建出健康的心理环境,再加强心理辅导教育,建设出符合当下现代化背景的发展价值,确保中职院校开展德育教学时更具社会性、专业性。
3 结束语
在发展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互动机制时,应当构建出符合互动机制的价值导向,并充分挖掘出教育模式下的学习机制,加强和改进教育活动,以此满足学生的满足学生成长,再从学生的心理上,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的发展,对中职学生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应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更加完整,进而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心理建设,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良.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效融合的探讨[J].读与写,2022,(21):2224.
[2]吴萍娜.浅析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模式[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4041.
[3]侯东敏.中职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4):187.
[4]卢芸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培养中职生健康人格[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4):128129.
[5]陈海梅.论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构建[J].才智,2020,(10):196197.
[6]赵永妮.论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构建[J].中外交流,2020,27(27):124125.
[7]黄河,姚敏.“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学的方法再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35):138139.
[8]千正玉.焦点解决模式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16):168169.
[9]李东屿.浅议五年制高职初任班主任德育工作——以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13):148149.
[10]李仁华,钟波.中职德育课程生活化微课相关思考[J].文渊(高中版),2020,(8):13.
[11]王威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策略[J].长江丛刊,2020,(16):17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