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梅嫚
沙眼性干眼病又被称为干眼病,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发病率也随之提升,且主要发病人群也在逐渐转变为青少年人群。临床症状一般包括泪液异常、泪膜稳定性异常降低等,进而使患者的眼部产生不适情况,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患者临床表现的特异性不明显,因此,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临床一般选择15%的磺胺醋酰钠或其他抗炎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研究表明,采用玻璃酸钠联合15%磺胺醋酰钠治疗沙眼性干眼病的治疗效果较好[1]。本研究观察玻璃酸钠联合抗炎药物治疗沙眼性干眼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玉林市桂南医院收治的沙眼性干眼病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5例(50眼),女25例(50眼);年龄30~69(49.16±7.42)岁;病程4~19(6.56±2.25)个月。对照组男26例(52眼),女24例(48眼);年龄30~70(49.53±7.51)岁;病程4~10(6.62±2.32)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与沙眼性干眼病诊断标准相符的患者;(2)未合并重大疾病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性疾病患者,需调整治疗计划的患者;(2)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患者;(3)不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磺胺醋酰钠滴眼液(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滴眼,每次1~2滴,每天3次,持续治疗30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滴眼,每次1~2滴,每天5次,持续治疗30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点数降低率。(1)SIt:使用泪液检测纸条(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将纸条一段折叠到下眼睑的结膜囊中,患者紧闭眼睛,紧闭时间为5 min左右,从折叠处测量湿长度;(2)BUT:在患者的下穹窿处滴入2%荧光素,等待其逐渐扩散分布,观察泪膜破裂时间;(3)荧光素染色:于患者的下穹窿处滴入2%荧光素,观察其到达狭缝灯下的角膜染色点,通过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检测。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30 d后,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SIt明显提升,BUT时间显著增加,荧光染色后角膜着色点明显降低,检查结果与健康人群的眼部检测结果无差异;有效:治疗30 d后,所有临床症状症状消失,逐渐改善,SIt有所增加,BUT时间逐渐延长,荧光染色后角膜着色点降低率有所提升;无效:治疗30 d后,临床症状及相关治疗指标未改善,甚至逐渐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0 d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04),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SIt、BUT及荧光素染色点数降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2组患者SIt、BUT及荧光素染色点数降低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例(%)]
沙眼性干眼病的致病因素较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会使患者的泪膜稳定性及眼表面功能受到明显影响,该病的病理机制为炎性反应。研究表明,沙眼性干眼病患者与角膜、结膜组织及泪腺白细胞介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具有密切联系的因素,会明显加重炎性反应程度[2]。临床治疗沙眼性干眼病以消除炎性反应为治疗原则。研究表明[3],慢性炎性反应会对患者的泪腺、结膜产生浸润作用,进而产生细胞毒性,从而损伤患者的泪腺及结膜上皮,最终出现渐进功能性障碍,而炎性反应会对泪液的成分造成影响,如干扰素-γ会抑制黏液的产生量。患者眼表发生的主要病理变化包括[4]出现局部炎性反应、泪腺及结膜炎细胞发生浸润反应、泪腺发生损伤然后出现凋亡;结膜上皮相关抗原及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提升;鳞状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水平降低。干眼病患者的共同临床特征包括角膜上皮细胞参与眼组织的免疫调节网络。沙眼患者出现异常瘢痕,大大降低杯状细胞中的黏液的分泌量,另外,沙眼可破坏结膜、泪腺,使其发生萎缩,泪腺闭合,其中缺乏脂层,眼表水的蒸发速度明显加快;眼睑内外翻引发沙眼,干扰角膜泪液的分布有效性,从而使泪液的分布不均匀或发生异常[5]。
干眼病的临床治疗十分繁琐,致病因素较多,大部分患者的致病因素与炎性反应有关,当病毒或病菌作用于患者眼部时,会损伤患者的泪腺及结膜,从而影响泪腺功能,损伤结膜上皮细胞。目前,临床大多数沙眼患者忽略干眼检查,只采用最简单的消炎治疗,但临床效果仍较差,原因可能是临床治疗干眼病使用添加防腐剂的眼科药物治疗,会损伤眼睛及杯状细胞,进而使病情逐渐恶化,干眼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两种疾病相互作用,加重疾病程度,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6]。临床治疗干眼病的消炎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属类固醇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也可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还可抑制免疫反应及炎性反应。抗炎作用原理为诱导对磷脂酶α2抑菌蛋白,而这种抑菌蛋白的寿命较短,具有较良好的抗炎效果,并且非特异性较强[7]。透明质酸钠即玻璃酸钠,属一种反复交替形成的高分子多糖生物材料,也是临床沙眼性干眼病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透明质酸钠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及润滑效果,可明显减轻沙眼性干眼病患者的疼痛、异物感及眼部肿胀感等,还可使泪膜稳定性增强,从而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国外有关学者发现,角膜对水的影响作用由基质中透明质酸钠网络产生,能结合纤维素,使角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及延申速度加快,从而使损伤的角膜快速恢复愈合。国外有学者的研究表明,沙眼性干眼病患者通过透明质酸钠联合消炎药物治疗,可使沙眼性干眼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还可使泪膜保持高度稳定性,快速恢复角膜功能[8]。沙眼性干眼病患者采用消炎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不确切,主要原因在于消炎药物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干眼症状,会损伤患者的眼睛细胞组织。透明质酸钠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强大的保水、润滑效果,可有效保证眼泪的稳定性,保护角膜,另外,对角膜上皮细胞的伸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透明质酸钠中的羟基及羧基可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氢键,然后与大量的水分子结合,从而对患者的眼睛起到有效的润滑作用,可有效缓解沙眼性干眼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透明质酸钠由眼部表面的角膜上皮细胞合成,可充分发挥作用[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0 d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SIt、BUT及荧光素染色点数降低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表明,沙眼性干眼病患者通过玻璃酸钠滴眼液及磺胺醋酰钠滴眼液治疗后,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SIt,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提升荧光素染色点数降低率。刘宇等[10]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的SIt、BUT、荧光素染色点数降低率,均明显优对照组患者;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与本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玻璃酸钠联合磺胺醋酰钠滴眼液治疗沙眼性干眼病可保证眼部安全,减少眼表面受损程度,起到有效的抗炎效果,增强泪膜稳定性,角膜损伤的愈合速度明显加快,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