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斐
【摘要】茶典籍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对外译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意大利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中国茶典籍意语翻译与传播的重要性也愈加显现。本文通过对意大利茶文化网站、意大利语茶文化书籍资料等的搜寻和整理,分析了中国茶典籍的意大利语译介历史与现状,总结出中国茶文化在意大利的传播过程及其薄弱之处。意大利是欧洲较早开始研究中国茶的国家,公元16世纪,威尼斯著名地理学家拉莫西奥(Giovanni Battista Ramusio)就在其《航海旅行记》(Navigationi et Viaggi)中提到中国茶。当代威尼斯汉学家、意大利茶文化协会荣誉主席马可(Marco Ceresa)教授,首次將中国茶典籍代表作《茶经》全文翻译成意大利语,并在其博士论文及其他多篇文献中,提到中国茶文化。然而多年来,这种文化交流在意大利,始终仅局限于部分茶文化爱好者、中国文化爱好者、汉学研究者等,中国茶典籍译入意大利语,并在意大利语语言国家传播的速度和程度,均亟待加强。
【关键词】茶典籍;意大利;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31-0059-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1.018
一、引言
作为茶的故乡,中国的茶叶种植、制备以及饮茶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曾涌现过众多爱茶之人、文人雅士,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茶典籍。优秀的茶典籍译本,不仅能够将优秀的中国茶文化传播给目的语读者,还能在语言与文化交流中,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厚价值。翻译是一种文化接触和文化认知,翻译的过程,通常具有文化传承和延伸的特点[1]。因而,也是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与载体。它的他语译介,可作为优质的茶文化模因,帮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茶文化更好地走向全世界。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茶典籍的外译工作进展缓慢。
以历享盛誉的《茶经》为例,其作为最早汇集和承载中国茶文化的成文茶典籍,也是全世界第一本茶学专著,较为翔实地记载了至成书前的中国茶史、茶事以及茶道、茶文化,广泛而有力地记载和传播了中华茶文化。这部被誉为“中华茶叶百科全书”的专著,虽已被陆续译为十余种语言文字,但却因他语译者的来源主要为英、日、韩、欧、美等国家以及中国第二语言学习者主要学习语言为英语等多重因素限制,《茶经》译入较小语种的译本数量及质量均较堪忧。自20世纪以来,《茶经》从单一的英译本,逐渐裂变、迭代出多个小语种译本,主要有Vianney和Soeur Jean- Marie完成的法文译本、Marco Ceresa完成的意大利文译本、布拉格Milca茶叶协会的Olga Lomová完成的捷克文版本以及亚历山大·古布耶夫和尤里·得列基斯完成的俄文译本[2]。中国外文出版社于2015年结集出版了《茶经》英、西、葡、阿、俄五种语言译本,该项目的成功推进和完成,也让中国的茶典籍外译工作迈出了坚实一步。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极为重要的运动中心,直至今日,意大利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仍居世界前列。同时,作为西方文化大国,意大利是欧洲较早开始研究中国茶的国家。然而多年来,茶文化的交流在意大利始终仅局限于部分茶文化爱好者、中国文化爱好者、汉学研究者中,中国茶典籍译入意大利语并在意大利广泛深入传播亟待加强。
古罗马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是当时连结欧亚的重要节点。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意大利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仍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茶典籍意语翻译与传播的重要性也愈加显现。本文通过对意大利茶文化网站、意语茶文化书籍资料等的搜寻和整理,分析了中国茶典籍的意大利语译介过程中的历史与现状,总结出中国茶文化在意大利传播过程中的薄弱之处。
二、茶典籍的意大利语译介情况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文化产出国。直至今日,意大利的文化影响力也依然不可小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政策倡议下,让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茶文化走入意大利,实现文化传播和交流迫在眉睫。通过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与思考,让中国茶文化更好地被意大利民众理解和接受,并期待通过文化的融合交流,让中国茶典籍作为优质中国文化模因,在更多领域、更多国家传播开来。
公元16世纪,威尼斯著名地理学家拉莫西奥(Giovanni Battista Ramusio)就在其《航海旅行记》(Navigationi et Viaggi)中提到中国茶。当代威尼斯汉学家、意大利茶文化协会荣誉主席马可(Marco Ceresa)教授,曾在20世纪80年代末赴台专修陆羽《茶经》并学习茶艺,在其归国后,更是首次将中国茶典籍开山之作《茶经》全文翻译成意大利语,还先后翻译了《煎茶水记》《十六汤品》《浮样山水记》等多部唐宋时期茶书,并在其博士论文及其他多篇文献中,提到中国茶文化[3]。
马可(Marco Ceresa)教授于1991年首次出版《茶经》意大利语全译本Chajing,收到了多方好评。此后,于2013年出版修订本,改名为Il Canone del Tè。作为当代优秀汉学家,马克教授集合其多年汉学研究成果,在修订本中增加了一份词汇表,其中包含大量意-汉对译、意-汉语拼音对译,极大地方便意大利语读者的阅读。在更为流畅的阅读模式下,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体验有明显优化。马可教授对《茶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辅以大量解释性文本及图片,并以“原文+译文”同页呈现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元的呈现形式,最大程度辅助目的语读者阅读,译文用词简洁明了。此处以马可教授,对《茶经》的目录翻译为例(对照中文原文及Francis Ross Carpenter1982年《茶经》全译本):
从表1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目录时,对字词句的斟酌十分用心。对于每个条目的翻译,均坚持只使用1-2个实词(di、dell、della、in等,均为虚词),力求复现原典籍的简洁苍劲之感。同时,也体现了陆羽《茶经》原文的惜字如金,字字精华。而这种翻译风格,在全译本多处都有相类似的体现。
在其译著中,许多中国茶文化专有名词,译者都对其进行了保留,多用拼音进行标识,并通过文内括号或说明性词条的形式进行解释。例如,在翻译“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这句话时,译者译本为“Tali caratteri sono: chá, jiǎ, shè, míng o chuǎn”,并在全书末尾的Introduzione(解释)部分,用意大利语详细阐述这五个词分别代表的含义。全译本在处理此类文本时,多采用“音译(异化翻译)+注释”的形式进行呈现,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尊重原著风格和内容。该译本共收录35页马克教授亲自编写的说明解释词条,将许多中国特色传统文化词汇和茶事专用词汇详细和专业地呈现给读者。
语言的障碍令中国茶文化在意大利语语言国家的普及变得困难。幸运的是,一批通晓英文的意大利人,通过对英文茶典籍的翻译,间接地将中国的茶文化带到了意大利。
意大利学者Livia Pietrantoni就曾陆续将John Blofeld(蒲乐道)先生的多部英文著作,翻译成意大利语译本,如《茶之书》(Il Libro del Tè)、《中国茶艺茶文化》(Larte Cinese del Tè)等。此类意大利语译本,虽然不是直接将中文典籍翻译成意大利语,在对中国传承千年的茶文化本体、历史和精神方面的表述或许有部分偏驳和误解,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分意大利语译本的出现,让中国茶文化更大程度上地出现在意大利语语言文化国度中,也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贡献。
三、意大利语茶文化网站概况
除了对中国茶典籍的翻译,许多中意两国学者文人也在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传播中国茶文化。Fogliedite网站由意大利的爱茶人士创建并负责维护,网站的更新频率不高,但内容相对全面,从茶史到茶的基本知识,再到饮茶方式的科普、中国茶典籍整理等,是一个较好的茶文化入门网站。
2005年一批茶文化爱好者、汉学研究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成立了Associazione Italiana Cultura del Tè(意大利茶文化协会),由威尼斯大学Livio Zanini(查立伟)博士任主席、Marco Ceresa(马可)教授任荣誉主席,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中国茶文化推广,并多次举办茶会、分享交流茶文化。除组织线下茶文化课程、茶会等,他们还坚持运营茶文化协会网站,网站的文章种类较多,如茶树、茶叶种类普及,还有茶文化概论、茶类专著、学术论文、茶文化评述、会议论文结集等,内容多而全面。
许多中国的组织机构和个人也在近年积极投身中国茶文化对意、对欧传播的工作中,中国孔子学院官网(cim.chinesecio.com)的“中意项目”“文库”等链接中均汇集了各类宣传中国茶文化的中意对照版文章,文章内容从中国茶史,到茶叶的种植、采摘、制备,再到当今茶叶分类、茶事礼仪等,无不详尽介绍。若推广得当,必为优质中国茶文化传播途径。
四、结论
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趋显著,文化强国的理念正在逐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工作,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稳步推进。茶模因地图的研究,对茶典籍翻译、茶著作和茶文化传播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启示。在茶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采取多种策略传播茶文化中的强势模因,可以使茶模因在宿主内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地接受和传播[4]。而以中文为母语的译者,对于茶典籍外译的译本剖析,能够更好地在模因理论视角下,在对中国茶文化模因在译本中的缺失进行发现、修复和完善的同时,低语境语言间的互文仿拟,也将是很好的翻译方式。
通过对比分析Marco Ceresa所翻译的Il Canone del Tè的英文转译,中文译者也可以发现这两种低语境语言中,茶文化领域的相近模因,借助中文译者对于中文原文的深刻理解,探寻低语境语言间,互文仿拟引用的可能性。在论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以<茶经>意大利语译本为例》中,文章为不懂意大利文的读者提供直观的英文语义参考,在此基础上,文章作者又将意语译文译成汉语,以便与《茶经》原文进行对照,发现Marco Ceresa在意译汉过程中出现的信息缺失与误译。
通过对比分析,笔者总结归纳出此译本中被译者忽略但实际在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文化模因,以期为将来进行中国茶典籍翻译的译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最后,该论文也在传播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当前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了作者的几点建议,目的是让中国优质的茶文化模因更好地发挥其国际传播价值。
茶典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和承载了许多独特的中国文化,若能够更多地被译入他语并在目的语国家传播,将有助于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重要力量。“一带一路”是古丝绸之路的延续,意大利作为沿线的重要国家,古往今来一直在中意文化交流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茶文化在意大利的普及、传播和推广更将有助于在全欧洲的推广传播。由于意大利语语言国家的译者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有限,使得长期以来中国茶文化在意大利及意大利民众间传播较为缓慢。在这种不利条件下,中国本土的意大利语学习者、学者们,应当肩负起这项中华文化输出的重要使命,将更多优秀的中国茶典籍进行整理和翻译,帮助中国茶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茶文化。
参考文献:
[1]姜欣,姜怡,林萌.茶典籍译文中异域特色的保留与文化增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59-62.
[2]姜怡,王慧,林萌.茶典籍的对外译介与文化传播[J].农业考古,2009(05):288-290.
[3]Marco Ceresa.Oltre il Chajing:Trattati sul tè di epoca Tang[M].Napoli:Annali dellIstituto Universitario Orientale di Napoli,1993:193-210.
[4]陶源,姜欣,姜怡.茶文化在西方的模因地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01):125-130.
[5]程玮.略论茶典籍的对外译介与文化传播研究[J].福建茶葉,2016,38(09):343-344.
[6]罗佳佳.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综论[J].福建茶叶,2016,38(10):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