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霞
摘 要: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校、职业教育、医学、康复的融合,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提出了更加有针对性的要求。教师在低年级生活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以“生活”为核心,让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同时也应注重在教学中融入康复教育的内容,促进教学与康复的深度融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低年级特殊儿童教育需要出发,从识字教学规律出发,强化家校共育,促进融合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融合教育 低年级 语文 趣味识字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2.037
国家出台的特殊教育相关文件中,都提出了对融合教育的不同要求。尤其是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要求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发展,促进普校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衔接,加强医院的介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医康教结合水平,同时也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促进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即促进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全方位的融合,探索出适宜特殊儿童学习和融合社会的新办法、新思路,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营造适宜融合的教育环境,加強资源中心指导作用的发挥,促进资源整合,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也时刻以融合教育作为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实践活动中和学生发展中都关注学生的全面融合。生活语文作为一般性课程,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它既是综合性课程,又是实践性课程,教师力求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面对不同学段的特殊儿童,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无论是哪一个学段,都应以特殊儿童教育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表面上看是对识字教学的研究,实际上是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全面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和全面提升学生融合能力的教学。
一、生活化识字激发趣味,让识字教学为生活服务
从生活中来,最终指导生活,是特殊儿童的教育所需。生活语文有别于普通中小学校的语文教学,它更强调教育对生活的帮助,即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将识字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一是挖掘生活化场景。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具备生活能力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低年级教学要帮助特殊儿童萌发识字兴趣。生活中特殊儿童最感兴趣的地方不一定是学校,而是超市或者商场等他们乐于去的场所。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特殊儿童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习。一方面是带领特殊儿童走入真实场景中进行识字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AI技术还原真实情景。比如学习汉字“出、入”的时候就可以带学生到超市中进行学习,超市中的“出口、入口”标识是学习的好媒介。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容易配合教师的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购物中,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数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再如教学“火”字的时候,就可以AI建构一个“着火”的场景,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认识了“火”,同时也接受了防火安全教育。
二是创设生活化情境。学生大部分的学习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教师就可以在校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比如教学“土”“水”等字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学校的蔬菜园或者开展植物种植教学。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教学汉字,学生不仅学会了生字,同时生活适应能力、劳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再如,教师在教学“同学”这个词语的时候,可以带领特殊儿童前往其他班级,指着学生一遍遍熟读“同学”这个词语,学生不仅认识了词语,同时也明白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当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和普校班级共同开展教学,在融合教育的氛围中,学生在学习词语的同时,与普校的孩子互动,教学效果更好。
三是生活化运用与巩固。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一方面,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手段,以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一些字、词,让学生将图片和文字配对,或者让学生读出词语。在这个泛化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识字量获得了增加,同时学生表达的能力也获得了提升。一举多得的生活化教学,让特殊儿童的综合能力获得了极大提升。
二、游戏化识字激发趣味,康复训练与识字同步推进
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是同时进行的,有效的康复手段介入,有利于特殊儿童综合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这种介入治疗可以在个训课上完成,另一方面,将治疗引入课中,学生不断学习知识,就会由量变引发质变。
一是音乐治疗与趣味识字。音乐治疗是艺术治疗中的一个部分,在低年级的教学活动中被教师们广泛使用。教师通过将音乐的律动、音高的变化、音色的不同等多种音乐元素融入课堂,以儿歌、律动操等形式与识字课教学相结合,会使特殊儿童的听觉能力、言语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多种能力获得提升。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字编成儿歌,让学生真正跟着音乐动起来,提升课堂参与度,使汉字教学在趣味中完成,同时让学生接受康复训练。
二是动作治疗介入识字教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不停讲解,就会让课堂变得十分枯燥,学生的兴趣也会降低。特殊儿童大都存在不良的动作行为,比如自闭症学生喜欢不停地摇动手绳,教师教学中让学生也跟随教师一起动起来,不仅会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更会让学生的反向行为得到控制,从而固化正向行为。比如进行汉字“飞”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做一做飞的动作,“假设自己是一只小鸟,微风吹过,轻轻煽动胳膊,大风来了,要用力飞呀”,试想在如此活泼的教育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兴趣。
三是游戏中促进多方参与,提升沟通和交往能力。特殊儿童接受融合教育,意味着他们能够跟普通人一起沟通和分享,能够解决遇到的突发问题。很多的家长因为孩子的特殊性而减少他们与外界互动的频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使用游戏化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获得提升。比如,教师在教学“小鱼”“小草”“小花”等词语的时候,先创设一个“公园里”的情境,有的学生扮演小鱼,有的扮演小花,有的扮演大树,教师邀请陪读家长参与表演,邀请助教教师参与组织,也可以邀请高段学生或者普校低段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与同伴们一起沟通和交流,使融合能力获得提升。
三、自主参与激发趣味,感知中体验,体验中识字
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注重学生感知体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要让特殊儿童同普校学生一样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办法,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是有效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到这点,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促进特殊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是课前先学,打基础。课前教师可以将即将学习的内容以视频或者微课的形式发给学生,可以是教师自己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的视频,也可以是从网络搜集或者教育平台中选取的视频。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完成课前先学,教师要将如何进行课前先学的办法通过家长会或者录制微视频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当然有一些家长也许不具备课前指导学生先学的能力,那么教师就要利用在校时间对这些学生多进行几次指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课前先学内容要符合每个特殊儿童的特点,即要分层次设计课前先学内容,不能设置学生不能达到的课前先学目标。比如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的意义、笔顺等内容可以作为识字课教学课前先学的内容。课前先学之后,教师要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课前先学的学习进行肯定,在肯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他的学习过程,在生生互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然获得提升,毕竟特殊兒童的教育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耐心和坚持。
二是课上小组合作重实践。都说“实践”是最好的教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提高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实践方式,小组合作是生生互动的一种集体学习方式,更关注学生自我感知、体验的过程。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是教师要对学习小组进行建设,对小组长进行培养,让小组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要从低段学生开始,虽然过程比较漫长,比如培养小组长和合作规则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坚持下来会发现,特殊儿童也是可以做到的。小组建设完成之后,教师才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的环节。
第二就是教师提出的小组合作问题应是适合特殊儿童合作的问题,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更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让合作过程作为学生感知能力培养的过程,要以合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作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助推力。比如学习“妈”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小组合作问题:“怎么记住这个字呢?”让小组长组织组内学生依次发言,短暂的交流之后,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同学进行分享,学生就会想出一些记忆汉字的办法,这就是授之以渔。当学生学会小组合作之后,合作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进行灵活设计,学生掌握的汉字会变得越来越多,对汉字的记忆也会越来越牢。
三是课下延伸重拓展。课后教师同样可以把这节课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分享给家长,便于学生在家里进行复习和巩固。教师可以将所有学过的汉字制成一个微视频发到家长群,学生可以在家里跟着视频反复认读生字,自然会强化记忆。将汉字书写的视频发到家长群里,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视频完成自学,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教师也可以拓展一些汉字制成视频发给学生,让“吃不饱”的学生吃得饱,让吃不下的学生也有自选的学习内容,让教学走向自由,让学习走向自主。
四、遵循汉字规律和特殊儿童教育规律,让识字教学在趣味中扎实推进
教学是有教育规律可以遵循的,遵循规律的教育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教师可以用支架式教学法为学生支起脚手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听得明白跟得上,才有兴趣参与学习,教学设计才会更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一是汉字规律要重视。汉字组成有其规律性,在教学中,教师从汉字的规律出发,更容易完成教学,比如将同偏旁的字、同义字、同音字、相似字等共同组成汉字家族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以课内的汉字为“点”,以点带面引出两三个汉字。教师也可以把汉字放在“词语”里,放在“简单句子”里进行教学,在识字课教学中学生既积累了汉字,又增加了词句的积累,为中年级学习较长的句子打下了基础。学生了解这些汉字本身的规律,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在识得一个汉字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汉字。
二是遵循特殊儿童的规律。特殊儿童残疾类型多样,教师要以评估作为教学的基础,以个别化教育计划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教师要从特殊儿童的教育规律出发,在做好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即教师要明确每一个特殊儿童在低段要达到的识字目标,在每个学期要达到的识字目标,在每节课上要达到的识字目标,这样才能为学生设置分层次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根据每个学生的教育目标进行教学。学生的识字学习评价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同,评价标准自然要根据每个学生来制定。教师要使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性,就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集体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要利用个训课进行培优补差,尤其是补差,能够让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孩子通过个训课补差教学跟上集体教学,这样学生的识字兴趣自然会获得提升。
三是家校共育,提高识字教学效果。学校教育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阵地,同时也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可以每天带着孩子多复习几遍相关知识。教师要对每天在家里认真学习的孩子进行记录和奖励,家庭评价有时候也需要教师来完成,目的就是在家校合作中鼓励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另外,语文的学习莫过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识字教学是基础,最终是要走向文本阅读。低年级特殊儿童可以选择简单的绘本进行阅读,通过文本阅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在阅读中会增加学生与汉字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多的新汉字也会在阅读中被认识。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更有助于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和识字量的增加。
融合教育背景下,对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让特殊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在贴合特殊儿童教育规律的教学中获得识字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在教学中关注每一名特殊儿童的所需,以适合的学习内容,适合的教学方法,促进特殊儿童的潜能开发和功能改善,助力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提升学习能力,以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章学云《表达性艺术治疗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2018年第2期。
[2] 邹晓明《表现性评价:让非连续性阅读走向深刻》,《江苏教育》2019年第22期。
[3] 郭文斌、张晨琛《我国融合教育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研究》,《残疾人研究》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