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琅琅的晨读课

2023-02-18 14:12李西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经典性琼林古文

李西

摘 要:对于升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晨读课内容的选择有很多需要考量的地方。晨读课堂如果仅仅涉及课本的内容,即诵读内容过于单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中年级学生课外诵读的需要。当前班级晨读中内容杂乱、毫无章法的篇目诵读,如同“大锅饭”,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实际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是摆在教师面前一道必须克服的难题。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重视语文晨读,使得晨读效率低下。本文从小学语文晨读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对策等方面出发,纠正了小学语文晨读过程中的一些不当认识和不成熟的做法,力求使语文晨读课规范化、有效化。

关键词:经典诵读 晨读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2.004

晨读课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语文素养的积累都十分重要。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研究表明,早晨是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良好的晨读对于学生一天的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晨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伴随学生终身,由此可见晨读课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如何更有效率地开展低中年级晨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晨读题材的选择十分重要。回顾十几年来的晨读课,我们会发现,晨读课还停留在教师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反复诵读课文的阶段。然而,二十一世纪的小学课堂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中的课文。尽管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研究甄选出来的,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是晨读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就会发现,语文教材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将传统经典作品与诵读形式相结合,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很大的益处。传统经典作品的点滴渗透,将会使学生形成文化自信。

一、从晨读课堂中追根溯源

经过研究发现,低中年级孩子中,有40%的学生能够记忆在标准课堂时间内所听到的东西的75%;50%的人记得3/4。通过身体参与学习,孩子们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能够直接帮助学生全面地吸收信息。在59个孩子的班级中,有53人以不同的方式全面吸收信息。然而,有3到4个孩子在吸收信息方面存在困难,除非这些信息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呈现。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小学课堂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也在逐渐增多。一些教师开始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例如,在教授文本时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作品。因此,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才是解决传统文化回归语文课堂这一问题的正确途径。

语文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学生若缺乏早晨的诵读积累和广泛的古诗文阅读,对于篇章的理解与感悟将无从谈起。晨读课程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们能够透过这扇窗户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和工作方式。教师通过将精心筛选的名篇推荐给学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动力。

随着经典古文逐渐融入学生的生活,他们自然会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从而深入理解诗文的含义。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从内心中接受传统文化,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语文朗读对于积累和背诵大有裨益,是提升学生语文技能的有效途径。晨读课是语文教学的开端和延伸。它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亲近文本,为接受和探索新知搭建桥梁;亦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进一步感悟文本,从而获得真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总之,没有高效的晨读就没有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小学低中年级晨读课题材选择中经典性诵读材料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低中年级晨读课来说,选择经典性诵读材料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经典性诵读材料作为学生进行晨读的内容,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技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经典性诵读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低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阅读兴趣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充满了好奇。经典性诵读材料中的故事和诗歌往往深入人心,充满了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通过选择经典性诵读材料,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晨读活动中,还能够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其次,经典性诵读材料能够提高学生的诵读技巧。晨读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经典性诵读材料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学生在诵读这些材料时,需要通过准确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适当的情感表达来呈现出材料的魅力。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反复诵读,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诵读技巧。

第三,经典性诵读材料能够传达价值观念。经典性诵读材料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如寓言故事中的道德观念、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通过选择这些材料作为晨读内容,学生可以学习文中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这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品德教育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最后,经典性诵读材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们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择这些材料进行晨读,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時,经典性诵读材料也可以让学生领略历史的魅力,感受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风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三、从晨读课堂教学中分析对策

既然晨读对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开展晨读就成为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首先,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诵读兴趣。如:唐诗、宋词、小古文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四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唐诗和短篇古文的诵读。就学生的阶段发展特点来说,四年级的学生因为有了一定的诵读基础,古诗又是他们很熟悉的文学体裁,所以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而小古文是在他们在对古代文化、生活有了迫切的好奇之后想要获取新知的一种尝试,又在他们的学习能力范围之内,即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所以小古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

其次,在考虑晨读课题材的选择时,笔者与同事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学校的校本主题与四年级晨读的要求不谋而合。所以,笔者决定借助学校的校本教材《幼学琼林》,将这一经典著作带进四年级的晨读课堂。《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全书都是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此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对于十岁左右想要了解未知领域的少年来说,它在古文和现代文之间架起了桥梁,非常适合这一点阶段的学生阅读学习。

接着,笔者慎重选择了晨读素材。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笔者带着他们诵读了《千字文》《笠翁对韵》《小古文》,对于即将升入高年级的四年级学生而言,这些内容还有必要继续留在晨读课的备选单中吗?之后,在研究四年级的教学特点后,笔者发现《春联》一文、“练习七”等知识点中都涉及对对子的教学,秉着知识的连接性原则,所以笔者在四年级上学期仍然保留《笠翁对韵》这一书目的诵读。

在和同事、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讨论研究后,笔者最终决定立足于教材篇目,以《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笠翁对韵》《幼学琼林》三本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四年级晨读课的语文教学。

四、晨读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

结合之前的晨读课堂设计。师生一起对诵读的四项内容进行排版,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晨读课活动。总体来说取得了让人欣喜的进步。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们诵读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师担心的厌读、有口无心的诵读这些情况都没有发生。学生每天读两篇课文,读一段小古文。在定量的基础上,学生晨读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学生们在晨读课堂中的积极性让人欣喜。学生不再厌倦诵读,也不再机械地进行阅读学习。通过每天读两篇课文和一段小古文,学生们的晨读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教师对于《幼学琼林》中出现的历史典故进行了相关指导,使得学生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并且可以顺畅地理解文中的句子。长此以往,也有助于学生达到新《课标》在阅读方面提出的要求。

在晨读课堂中,师生们对诵读的四项内容进行了精心排版,并有条不紊地展开了活动。这种晨读课的设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们在这个学期里真正投入到诵读中。他们不再敷衍地读,而是用心地发声,真正理解文字的含义。通过每天读两篇课文和一段小古文的方式,学生们对于晨读表现出了高度的积极性。他们乐于参与晨读课堂这一活动,愿意全身心地投入诵读中。这种积极性的提高是十分可喜的。此外,针对《幼学琼林》中出现的历史典故,教师们也进行了相关的指导。这样的指导让学生们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了其中的典故,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文章意思的理解。同时,这样的指导也让学生们能够更加顺畅地理解文中的句子。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晨读课诵读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展示出让人欣喜的一面。在执教四年级上的《桂花雨》一课时,里面有“我”的父亲作的一首小诗。在学生熟读诗句、小组讨论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教师布置了学生“对诗”的任务——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其实,这对于从没写过诗的四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考虑到班级的实际情况,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先是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对,再逐渐提高难度,开始对词语。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开始能够顺利对出下联。在学生们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来,可以借助《笠翁对韵》这本书,完成此项教学任务。在这本书的帮助下,最终大部分学生都能对出下联,展现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晨读课诵读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其作用不仅仅局限在学生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晨读课的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高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晨读课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愿意参与其中,一直是教师们思考的问题。在这个例子中,教师通过选择一首小诗作为晨读课的素材,将学生带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世界。通过学生对诗句的熟读和理解,教师培养了他们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如对诗和模仿对下联。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晨读课所带来的益处还影响了另一节课。在四年级上册的《开天辟地》一文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对仗的运用。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笠翁对韵》的基础,因此他们能够迅速掌握这一知识点。此外,在晨读课上,学生们熟读了《幼学琼林》中的“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课文中的句子“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以及徐整《三五历纪》中的“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這三处内容相互呼应,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晨读后,学生们能够轻松理解这几句古文的含义,消除了对古文的恐惧感,激发了他们对古文的兴趣。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满足了诵读的横向发展需求,从而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实现了多重教学目标。

五、晨读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润物无声的晨读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无限的生机,能够使他们爱上诵读。学生在每天的晨读中,所表现出的对传统文化的渴望,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又能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想象力,真正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在实施这四项内容的晨读课教学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笔者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材和三本诵读书目。其中《笠翁对韵》《幼学琼林》两本书中有知识点的交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较明显地表现在“对仗”这一修辞手法上,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浪费了学生的学习精力与时间。

其次,四项内容的诵读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杂乱,并没有安排得条理清楚。教师对于可删减的篇目也没有进行相关的知识整合,这是教学设计的漏洞。

再者,班级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并不能准确掌握古文的含义,有的甚至连熟读也很难做到,这样的教学十分没有层次。

总体来说,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四年级晨读课内容的选择虽有不足之处,但还是有让人欣喜的收获,在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基础上,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晨读课题材的选择,教师在四年级的学生身上,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回归。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晨读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王凤凤《读〈学习的革命〉——探究小学低年级语文晨读课的有效性》,《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15期。

[2] 熊益君、苏峥《晨读课堂 精彩飞扬——小学语文晨读课现象思考及有效策略初探》,《学周刊》2014年第4期。

[3] 冯阿军《没有高效晨读,就没有语文课堂的高效》,《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年第7期。

猜你喜欢
经典性琼林古文
《琼林雅韵》与朱权戏曲创作考——兼论曲韵知行之分
卜算子·祝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咏石梁飞瀑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七律·宿衡山之下与葛勇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京剧《白蛇传》经典性的内在构成
伦理困境与易卜生晚期戏剧的经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