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

2023-02-18 02:54张万快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6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新课标

张万快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尤其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之后,教学评价变成核心议题之一.然而,在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呈现相互割裂的状态,难以准确反映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真实情况.基于此,文章立足新课标,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展开了分析,首先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含义,然后指出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智慧教学、乐趣学习和智慧评价三个方面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以供小学教师参考和借鉴,完善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学、学习、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的全新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教—学—评”一体化概述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统领,将教学、学习和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不再仅仅是课程结束后的简单总结,而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终服务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其特点体现在过程完整性、目标一致性和反馈及时性三个方面.过程完整性:教、学、评在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无缝连接,评价不再是一次性的,而是贯穿教学的始終.目标一致性:“教—学—评”一体化下,教学目标为整个教学的核心.教学环节、学习环节和评价环节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反馈及时性:“教—学—评”一体化下,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给教师,使其能够迅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所在.

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准,重知识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比较偏向于知识的传授,导致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定位不准,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以及对综合素养的考查.同时,由于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一些教师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使得评价环节无法有效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当前“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中,教师需要更加明确和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使之更贴合新课标对学生全面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方式传统,重讲授轻活动

尽管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但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参与,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评价环节也单一和机械,故无法真正发挥出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引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富启发性和参与性的学习体验.

(三)评价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未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了“评无可评”的现象,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也就无法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为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

(一)智慧教学,精准制订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驱动力,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教师教学的重点.精准制订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评环节更具针对性.为了使教学更显智慧,教师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目标制订工作.

1.依据新课标,明确教学要点

新课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小学数学各个知识板块的目标与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新课标,深度掌握低段、中段和高段等三个学段以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板块内容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依据新课标明确的核心素养要求进一步细化教学要点,并将其贯彻到日常教学中,以确保教学方向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依托教材体系,把握逻辑起点

小学数学教材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知识序列进行编排的,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因此,教学目标制订工作的第二步就是在明确教学要点的基础上,依托教材体系,把握教材的逻辑起点,理清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把握.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对不同年级、不同板块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立足学情实际,了解现实动点

教学目标制订工作的第三步就是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现实动点,即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疑惑点和生长点等,确保目标的制订能够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等方式了解他们的现实动点.通过了解学生的现实动点,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需求,制订更加精准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动点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数学知识点存在疑惑,可以针对这个知识点设计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对其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存在困难,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乐趣学习,优化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全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乐学、爱学.为了实现乐趣学习,教师需要立足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优化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工作.

1.单元统整,真实情境生智

单元统整强调的是将数学知识点按照其内在逻辑和关联性进行整合和重新组织,形成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单元.在单元统整下,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这一认知特点和爱玩的需求,充分利用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更加系统性的教学单元.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以“图形运动”为主题的教学单元.该单元可以包括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質,以及一些实际应用案例,用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图形运动的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针对这一教学单元,教师可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学生能够认识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能够提升动手能力;在学习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打造真实情境,如展示游乐场中的旋转木马、摩天轮、风车等,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2.紧扣目标,阶梯推进聚智

在创设真实情境之后,教师应该围绕既定的目标由浅入深地推进教学,让学生慢慢加深对图形运动相关内容的理解,实现“聚智”的目的.因此,在利用真实情境生智之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尝试着去描述图形的运动特点,以此了解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知情况,进而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图形运动的概念和性质.在学生对图形运动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与体验来深入理解图形运动的概念和性质,如让学生用纸片或卡片制作一些图形,并通过旋转或平移等运动方式来展示图形运动的特点.通过学生的操作和体验,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探究图形运动的规律和性质,如旋转的角度、平移的距离等.在学生对图形运动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探究图形运动的规律和性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个三角形在旋转或平移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推理出其他图形在相同运动方式下的变化规律,在分析与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设计活动,思维外显展智

在学生足够了解图形运动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设计拓展性的活动,促使学生将数学思维过程外显化,从而展示学生的智慧和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纸张、剪刀等工具制作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然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图案,让学生观察,并利用制作好的图形,结合它们各自的运动特点(包括平移、旋转等)制作一个和模型相同的图案.这个制作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活动完成后,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进而促进整个班级共同进步,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学习.

(三)智慧评价,促进素养提升

智慧评价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并提升数学素养.

1.对应目标,任务驱动

为了实现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应根据课前设置的目标去布置对应的任务,并考查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在课前可设置教学目标: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读懂扇形统计图并分析其中的信息;能够对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应用场景产生清晰的认知;能够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考查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对应目标设置任务,比如,针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对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应用场景产生清晰的认知”的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扇形统计图和其他类型的统计图,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针对“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包含扇形统计图的真实数据,让学生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百分比、比例等.针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扇形统计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家庭支出比例、学校各年级人数比例等,以此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促进知识迁移.

2.嵌入全程,学教优化

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将评价全程嵌入学生的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实时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实现学和教的优化.嵌入全程的评价意味着评价不再局限于学习任务完成后的简单总结,而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在“扇形统计图”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数据收集、图形绘制、分析解释等环节的表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概念的理解、数据准确性、图形绘制规范性等方面.除此之外,教师要考查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全面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在团队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在评价中综合考虑学生在学科知识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为实现学和教的优化提供更具体、更全面的参考.

3.多元评价,素养提升

在教学优化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强调多元评价,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元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以便于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首先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为了提升学生素养,教师可扩充评价主体,比如学生自评、互评等,以实现多角度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方式多元化.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以纸笔测试为主,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可采用口头测试、实际操作测试、作品评析等组合评价方法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成果,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是评价内容多元化.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他们的能力发展、学习态度、情感体验等方面,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支持,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结 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旨在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统一,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以从智慧教学、乐趣学习、智慧评价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实践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永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J].新教育,2023(29):36-38.

[2]蔡惠芳.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3(28):75-77.

[3]柳钰珍.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研究[J].教师,2023(23):30-32.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