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海宏
【摘要】近年来,小学数学教育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机械式的计算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让学生单纯掌握数学计算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文章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
引 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其发展的关键.因此,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有独立的知识系统,强调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独自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知识水平和逻辑思维水平还不够高.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对一些概念、公式和运算规则的不熟悉.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仍要依靠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学生更是需要教师的指导.然而,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他们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教师安排的众多学习任务,有些学生则是被动地应付,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发展,使他们逐渐形成了消极的、被动的、不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先决条件.思考能够增进理解,而理解则会加深记忆.学生只有用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思维来“体会”知识,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本事”,变成自己的“创造之源”.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力,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独立地进行研究,从而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巧,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數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都会从内心深处抗拒数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方式和系统逻辑的发展,从而使数学成绩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课堂上运用指导互动教学,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如果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数学中的逻辑思维,并且用“思考”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就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性”的记忆,从而提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仍然采取传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只会让学生逐渐习惯教师的知识灌输,成为一群需要被喂食的“小鸟儿”.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各种规律、定理、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把握好“导引”和“兴趣”这两个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互动”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采用问题引导
从导引的观点来看,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必须让他们树立独立的思维观念,懂得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从心理上消除对老师、课本的依赖,从而形成怀疑、批判的思维.由于小学的知识相对简单,许多教师在设计教案、课堂教学时,往往会从大人的视角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就造成了教师不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概念,也不会思考题目的推理方法和适用范围,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和原理,并通过机械式的练习来巩固背诵内容,从而导致目前的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较低、教学质量较差.教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从表面上来看,直接背公式、定理虽然可以极大地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但如果从实践来看,这种简单的背诵式教学不仅不能降低作业量,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还会给学生增加压力.由于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些数学概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数学思考能力,因此,他们只能通过简单的背诵句子来记忆.学生由于对知识的理解不足,所以记忆的时间很短暂,很快就会忘记,只有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才能巩固.同时,这种缺陷也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体现,在课堂上,学生在练习中碰到了难题,但又找不到方法解决,只好采用题海战术不断地重复练习.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过去那种只会让学生一知半解,甚至是不求甚解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挥知识内部的关联,以旧知识为引,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学习构建知识系统.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分类”一课时,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方法,那么,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该概念,仅仅是在课堂上记住了相关知识和定理,能够应对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并与小组其他同学的三角板混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可以将这些三角板分为几类?你的依据是什么呢?比较你与小组成员的分类方式,你认为哪一个分类方式更好?
2.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数学和现实相结合.学生通过了解和经历现实的生活场景及问题,可以很好地克服认知、理解方面的不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将问题转换成观念、逻辑知识.这种方法在求解数学问题时尤其适用,经实践证明,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即情景的设置与选择.教师在选择教学情景时,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对班上的学生进行适当的了解.因为小学生要想获得足够的代入感,就必须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去了解自己想要学的东西.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的训练,可以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而非依靠死记硬背.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进行自己的探索,从而真正地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观念.
例如,在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自己家里半年的水费用量,记录数据并做成数据统计图,最后让学生学会分析图标中反映出的信息.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出可以用来进行统计的数据,然后用独立思考和相互协作的方式和团队成员共同创作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
(二)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形成学生独立思考模式
学生在没有思路和逻辑的前提下探究问题,往往是徒劳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加强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过程的解释与训练.而教师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列出其内部的逻辑结构,再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并在实际操作中完成.具體而言,由于目前的数学教科书知识结构较为松散,所以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其难度也会有高低之分.这种教材的排列次序虽然符合学生逐渐增长的认识规律,但是过于零碎,各个段落之间的间隔时间过长,以至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往往会遗忘前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知识框架等手段,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既能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知识,又能让学生沿着知识的内在逻辑线去探索知识的内涵,从而实现知识的转移和推演,从而达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就算在课堂上自学,也能根据知识点的内在关系,去解决那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方程式、逻辑之类的知识,通过推导公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式使用的环境.因此,经过反复的思考,学生能够逐步地掌握其内在的逻辑.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例如,期末考试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单元的知识整理,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串联这些知识,使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完整脉络,同时向学生灌输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点的思想,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归纳总结、串联知识.
(三)改变教师的认知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就必须要转变对教学对象的认识,不能把重点只放在教授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上.另外,教师要转变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要重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自己也要判断学生的能力,要看他们能否找到问题,能不能想出问题的答案,能不能把问题的答案告诉他们,让他们从多角度、多方向、多途径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师要树立平等的教育理念,设身处地地想问题,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尊重每名学生,从思想上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例如,在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时,教师在教授本章知识的时候不仅要讲授本章的知识,还要将数学思想渗透其中,要让学生知道算术法和比例解决法的区别.教师可以将比例教学迁移到图形的放大缩小教学之中,将比例知识转移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类比的概念,从而使教授的知识更加清晰,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不枯燥.
(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灌输式”“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僵化、缺乏生气,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小学数学教师要创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既能改善课堂教学,又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思考以何种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积极性.教师要在课堂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只有如此,学生才不会觉得枯燥,才能愿意去学习,从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乘法”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玩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一个数,随意的两名学生在规定的5秒钟时间内抱在一起,另一个小组在10秒钟内算出两名学生代表的数的乘积,答对的小组加一分.教师将游戏融入学习之中,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让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
结 语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原有的教学方式日益暴露出其弊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独立思考是小学生必须具有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技能,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的数学课上,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独立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达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菊明.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J].学周刊,2022(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