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性与审美性的融合

2023-02-18 19:04江苏师范大学姜婉莹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实践性双减政策

江苏师范大学 姜婉莹 卜 莉

一、“双减”政策的必要性及其对音乐教育的价值

(一)“双减”政策的必要性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这一要求。

“双减”政策一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并且缩减作业时长及数量。中国教育属于应试教育,学生在学校出现发展不均的现象,家长害怕学生跟不上学校统一步伐,为学生在校外查缺补漏,这迫使其作业量增多。校外培训机构抓住机会,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去渲染焦虑。二是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长期处在应试升学压力之下,其心理健康受到危害,这容易造成学生焦虑,更有甚者会出现厌学、自闭等情绪问题。

由此可知,“双减”政策的出台有效纠正了错误的教育观念,为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提供了正向的动力因素并且减少了家长不必要的课费支出。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成熟的成长环境,使学生的教育焦虑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

1.提升兴趣,减缓压力

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音乐等艺术类科目其地位不突出。学生大量时间忙于完成文化科目的作业,其余时间多用于其查缺补漏。这样学生没有时间去学习其他类型科目。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作业量明显下降,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音乐来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且能让学生听觉感知力也得到提升,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得到放松和享受。有许多学生通过校内的音乐课程激发出自己无限的想象力,促进脑力的发展。

2.提升素养,丰富课堂

学校响应政策号召调整各学科课时比重。学生能全面接触了解音乐等一些艺术类学科。音乐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及当下流行的音乐元素,从作品出发与学生去探讨音乐的情绪变化,如开心、悲伤,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内容。这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提高音乐素养有很大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能听出音乐情绪,以及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如五线谱、高音谱号等。从简单到复杂,为学生音乐探究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校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学生也更好地提升素养。

3.培养创新,体现价值

在之前大环境的影响下音乐教育不被重视,多以唱歌、听音乐为主,使学生家长形成了思维定式,这导致了音乐教育的价值一直没有体现出来。在“双减”政策下音乐教育被重视起来。教师在此政策推动下,勇于创新,把课堂变得丰富起来。也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实践性与审美性现状

(一)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性的优缺点分析

1.音乐实践开展优势

音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也是实践艺术。艺术来源于实践生活,所以也会适用于生活。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质的飞跃。教学中大多围绕不同的音乐作品而进行的。小学音乐课程多以作品欣赏、演奏、模仿等方面组成。这也体现音乐的认知、文化传播等特点。实践的体现多种多样,在学校参加合唱演出活动也可以自选曲目进行表演,这样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音乐热情,进而学习一些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如节奏。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音乐实践。“双减”政策下,小学生更加有时间去学习一门乐器和声乐。在去学校走访并实习时,了解到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接触钢琴、古筝、吉他等乐器以及一些基本乐理知识。小学阶段与初高中阶段不同的是音乐学科,对一到二年级,三到六年级的审美感知要求不同,前者运用学生好奇模仿的身心特点,运用音乐歌舞图片等,吸引学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后者在这些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

2.音乐实践开展局限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践的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一,随着音乐知识的社会化。流行音乐知识,在小学课堂中不太适用。流行音乐大部分用情与爱表达,这些可能促使学生有早恋行为,并且有部分学生觉得音乐是休闲的课,没有认真听的必要,把“双减”下来的时间留下来看电视、玩手机等。

其二,家长觉得孩子要多方面发展,就给学生学很多乐器。比如钢琴、吉他等。这非常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

其三,在于教学内容过于死板,在上乐器课时教师局限于固定的弹奏曲目而忽视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大部分音乐教师在讲授音乐课时如同在讲语文、数学,使学生觉得课堂枯燥,这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

其四,人数过多只能进行普遍的实践活动,比如合奏、合唱等。没有更好的条件去满足较高的要求,创造性的音乐实践课也大打折扣。

(二)小学音乐教育审美性优缺点分析

1.音乐审美优势体现

音乐审美是感受创造音乐时所进行的审美活动。在“双减”政策下,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性较之前相比更好地体现出来。

其一,学生是通过音乐去感受美。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学生更好地提升了审美感知能力。

其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己。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其专业技能及教学工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其三,音乐会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美,为合作阶段的审美创造做铺垫。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在音乐教育中欣赏一些情绪色彩浓烈的音乐时,学生能跟随教师的引领去感受音乐情绪。

其四,在审美创造能力方面,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培养音乐的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小学课堂中,对创造力的培养,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2.音乐审美的局限性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学中存在几点问题。

其一,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人认为音乐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表达的是什么内容,这样的审美方式等同于阅读理解。这种由于教师的审美理解的不同,导致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有所局限,不能使学生全面地体验真正的音乐之美。音乐课堂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所以审美不能只停留在欣赏和聆听上。

其二,在于学生对音乐不同的偏好导致了审美的缺失。如上文提到学生偏爱流行音乐。如有些学生只愿意去接受流行音乐,而对民族音乐缺少兴趣,这也是教师和学校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三)审美性与实践性融合的必要性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性和实践性是两个重要的特质,并且审美性要以实践性为前提。两者的结合和发展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在结合过程中,首先注意审美与实践的占比情况。在一节小学音乐课堂中,因孩子的年龄、心智等方面原因,音乐课堂结构不能将审美与实践结合。

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环节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供审美体验,但目前并没有落到实处。音乐的实践教育,因为学生、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无法充分展开活动。针对这一情况,将审美与实践融合,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的特质,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

三、小学音乐教育审美与实践融合的发展策略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审美与实践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两者结合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音乐魅力。首先,审美与实践贯穿始终。无论是从审美性教育角度分析实践性教育还是从实践性教育角度分析审美性教育,审美与实践都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次,教师自身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往往忽略自身的技能发展及心理问题。自身专业技能的不断训练使得音乐教学的发挥空间变得更加灵活多变,教师有健康身体和心态,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部分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往往忽略学生的创造性只重视音乐概念的讲授。教师应利用好身边的硬件和软件,使其资源最大化。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小学音乐教育与初中、高中不同,分为一到三年级学段和四到六年级学段。各学段要求完成的课程目标有所不同。教师根据学校要求授课不能一概而论。“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也明确了自身的工作职责,把重心放到校内课程,使教师能专心研究音乐教学内容,这也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

(二)学生自身发展

对学生而言“双减”政策保障了学生的日常休息、娱乐等时间,这也更有利于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接触音乐的机会。审美性与实践性的音乐教学不只是有教师一人就可以完成的,重点在于学生自身。学生是事物的接受者。在一到三年级学段能培养好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尤为重要的。那么兴趣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生活,每位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想象力认知水平也是有差异的。教师上课讲的内容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完全吸收,以日常生活经验,加上教师的课堂引导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在四到六年级这一阶段学生对音乐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不仅仅是兴趣还要有基本的音乐常识,不能一味地天马行空。这一阶段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家长也可以多去观察学生的音乐兴趣,支持学生学习音乐,更加近距离地体验音乐。

(三)学校积极配合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首先明白其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一代新人。这也需要学校强化作为音乐教育主战场的意识。全面地规划音乐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内能享受更优质的音乐教育。学校一个班五六十人,这对充分发挥实践性与审美性的音乐课堂目标有些困难。建议学校改为小班制,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学校应加强师资力量。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老师与学生是除家庭血缘关系外的一种紧密的社会关系。合格的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发现学生的美,放大优点。学校在本校教资方面做到效益最大化。可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音乐教师团队,结合各年龄段教师对音乐的理解,增加实践性与审美性所占比重。

四、结语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模式。音乐教学的发展要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基本准则,利用好学科的优势,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成长需求。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审美性,体现了音乐两大重点,也就是审美和实践。实践是学生通过自主创新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提升相关技能。审美是学生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聆听,获得审美经验。两者相互作用,才能迸发出新的火花。

“双减”政策的施行,使得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稳步上升。教师在课堂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丰富教学内容,促进音乐教学的创新,促进音乐教育实践性与审美性的融合。

猜你喜欢
实践性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