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县中学 沈芬云
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为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常通过在课中和简单地设置问题即开展学习,或在课后设置问题发问学生来验证学生学习效果。
在问题设置环节不可避免地陷入随意提问的陷阱中,导致问题缺乏启发性;同时,也可能不考虑学生实际水平即设置较难的问题,导致学生回答不出来;即便设置了连串的问题,但问题间的内在关系和逻辑性不强,无法真正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而过于细碎的言语性暗示,还导致学生在问题提出后思考价值不大,从而背离了教学的初衷。
初中数学课程的开展,要求夯实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因而“思维”的培养和形成,成为当下新课标下创设新问题、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途径,也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扎实掌握数学技能提供了条件。
“问题串”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来探秘数学规律、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让其更好地形成数学知识的效果。对数学教师而言,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串”来启发学生思维、判断学习情况、找寻问题出错点,串联起数学知识点间的联系,并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概念教学,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在传统的记忆背诵基础上,通过“问题串”的设计来达到正确讲授数学概念,充分了解数学概念新旧知识点的关系,深化数学基本概念和定理,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以“三角形内角和”为例,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在数学教学中,规律教学成为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关键。要从基本的数学公式、法则及定理等数学规律中寻求其间的契合点,要求创设“问题串”环境,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奥秘。
如观察下列各实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____。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
求解环节: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0、3、8、15、24……序列号:1、2、3、4、5分析观察可得,新数列的第n项为:n2-1,所以题中数列的第n项为:(n2-1)+2=n2+1。
以“问题串”教学模式开展例题教学,加强学生对例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学习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时,“问题串”的设置,可由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和平方差公式(a+b)(a-b)=a2-b2解决。记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因式分解;理解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熟练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解决较为复杂的因式分解问题,凸显“问题串”解决效果。
通过“问题串”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理解题意、找到方法、寻求解题思路着手,让对应用题中的难点设计问题更符合要求,并能达到吸引其注意力、保障讲题顺利进行的效果。
以章节教学为例,通过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达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有效架构数学知识点,实现对相关知识上的“串联”效果,并最终寻找出相关问题的求解答案。
这一环节的“问题串”应用中,要求教师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并在精细化设计问题中,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其课程标准要求,并以简单的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探索,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引导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效果。
明确教学任务,才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所要掌握和学习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吸引学生思考的情境,并让学生通过该情境来习得知识。同时,让学生能自行探索并解决问题。
以“切线长定理”知识点为例,“问题串”教学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的轴对称得出切线长定理并证明该定理,就必须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适应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步深入学习,并在问题求解中,从切线判定与性质入手,通过画图感知切线长定义,再通过一系列精细化问题,引导学生猜测证明切线长定理,未知转变成已知,突破知识难点,突出知识重点。
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能正确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并能让学生真正找到探索知识的重点。通过教师引导,明确教学对象,对其所涉及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等加以引导,寻找事物规律,引导学生把思考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层层设问的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紧抓教学内容本质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提供了条件。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问题串”设置中,可从图像的形状描述、将图像向两方无限延伸与坐标轴交点与否、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关系入手……
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在问题求解中,不仅要理解课内所习得的知识,还要能理解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唯有建立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联系,才能让学生真正形成解题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必须让学生注意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唯有此才能进一步思考自己未来可能达成的学习目标。
例如,垂径定理的“问题串”教学设计,是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及“勾股定理”知识点出发,巧妙引入垂径定理及其应用新知,最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恰当、典型的“问题串”数量,在进行课堂实践,提升教学质量上起了突出作用。同时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教学当中,鼓励学生发问,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作为主导者,深入研究教材,予以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串”教学模式的应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其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上起了积极的作用。而遵循“问题串”设计原则,并采取有效可行的应用方法,对教学中的关键点着重进行把握,以此来达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障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